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91篇 |
免费 | 293篇 |
国内免费 | 17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8篇 |
农学 | 433篇 |
基础科学 | 3705篇 |
2495篇 | |
综合类 | 2569篇 |
农作物 | 337篇 |
水产渔业 | 43篇 |
畜牧兽医 | 161篇 |
园艺 | 179篇 |
植物保护 | 8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193篇 |
2022年 | 298篇 |
2021年 | 339篇 |
2020年 | 315篇 |
2019年 | 435篇 |
2018年 | 345篇 |
2017年 | 484篇 |
2016年 | 671篇 |
2015年 | 440篇 |
2014年 | 437篇 |
2013年 | 548篇 |
2012年 | 759篇 |
2011年 | 699篇 |
2010年 | 649篇 |
2009年 | 558篇 |
2008年 | 461篇 |
2007年 | 482篇 |
2006年 | 415篇 |
2005年 | 423篇 |
2004年 | 293篇 |
2003年 | 280篇 |
2002年 | 177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94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72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绿洲灌区小麦水分生产率在不同尺度上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分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用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综合指标。文章根据民乐县洪水河灌区1995-2006年的气象、灌溉用水量、灌溉面积、作物产量资料,从田间、斗渠、干渠、灌区4个不同尺度分析了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年份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尺度上平均灌溉水分生产率不同,田间尺度为1.414 kg/m3,斗渠尺度为1.013 kg/m3,干渠尺度为1.089 kg/m3,灌区尺度为0.894 kg/m3,并且不同尺度上的灌溉水分生产率在年份间的差异也比较大。2001年洪水河灌区实施了节水灌溉工程,不同尺度上的平均灌溉水分生产率在2001-2006年较1995-2000年有所提高,田间、斗渠、干渠、灌区分别提高了7.9%、19.4%、16.5%、7.4%,说明目前斗渠、干渠尺度上节水力度大,节水效益明显,而灌区尺度还有较大的节水潜力,应成为未来农业节水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2.
滴灌苜蓿田间土壤水盐及苜蓿细根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明确滴灌苜蓿土壤水、盐运移,细根分布及细根生物量动态,该文对苜蓿进行滴灌和漫灌试验,结果表明,漫灌水分集中在15 cm浅层土壤内且分布均匀,含水率在19.5%~20.5%之间。滴灌水分高值区集中在水平方向距滴头15 cm,深度为40 cm的土层中,含水率达到18.0%~20.0%。漫灌对0~25 cm深度土层盐分淋洗作用明显,土水比1:5土壤水提液的电导率由灌前的0.4~0.5 m S/cm下降到0.3 m S/cm以下;滴灌可使根区盐分下降至0.2 m S/cm,显著低于灌溉初始的盐分含量(P0.05)。与漫灌比较,滴灌苜蓿细根集中分布在水平方向距滴头0~30 cm,垂直深度0~50 cm范围内。生长季各时间节点滴灌细根总量高于漫灌,其平均值分别为211.6和198.3 g/m2。滴灌和漫灌各时间节点细根量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其范围分别在193.2~243.6和182.7~219.1 g/m2之间。在整个生长期内,滴灌活根量高于漫灌,且生长前期滴灌死根量变化较漫灌平稳。活细根和死细根之间的周转使得两者呈现出此消彼涨的状态,表明细根具有生长-凋亡-再生长的周期性。该研究可为滴灌技术在苜蓿栽培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寒地水稻用水模型及算法的梳理,研究灌溉用水在寒地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控制灌溉的一般性规律问题,找到寒地水稻节水灌溉运行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用文献综述法围绕水稻用水模型及算法展开梳理,对国内外已有的技术理论和研究体系重点进行探讨,为提高水稻用水效率及水稻节水灌溉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国内外对用水模型的研究有的以彭曼公式为基础进行修正,有的针对水稻田间环境单一因素进行建模,有的由单因素逐渐扩展到多个因素,但这些模型多适用于国外和南方的水稻种植区域,对适应北方一季水稻种植的用水模型研究较少。【结论】我国水稻用水模型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技术难题还未攻克。加强水稻用水模型的研究,需要与农学农艺相结合,更要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增进用水模型的实用化进程,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保证区域农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9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钾肥用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N 0、210、300、390kg/hm~24个水平,K_2O 0、135、225、315 kg/hm~24个水平,于成熟期测定各项品质指标、产量构成并分析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氮肥、钾肥对加工番茄均有显著增产作用,但钾肥的增产作用强度不如氮肥显著。氮、钾肥增产率范围分别为32.8%~51.4%,13.3%~23.0%。N、K肥均通过增加加工番茄单果重增加产量。施氮量390kg/hm2处理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较300 kg/hm~2处理显著降低10.85%和14.77%,较210 kg/hm~2低氮处理糖酸比显著下降36.04%。随施钾量的增加,番茄红素持续增加,315 kg/hm~2处理最大,为14.97 mg/100 g。增施钾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以提高8.81%~13.73%,糖酸比提高3.98%~30.68%。增施钾有利于降低脐腐病发生率,提高氮肥用量可使脐腐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分别对施氮肥量、施钾肥量和产量的关系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得到最高产量氮肥施用量为265.5 kg/hm~2,最高产量钾肥施用量为268.5 kg/hm2。确定合理的氮肥和钾肥的施肥量范围分别为254.1~265.5和225~230.2 kg/hm~2。 相似文献
995.
介绍国内外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的现状,农业专家系统的原理结构及专家系统在节水灌溉上的应用。该专家系统是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开发研制的雄风4.1开发工具的基础上,将节水灌溉相关知识与此结合,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大同管理站所辖的五泉段20斗的降南、降中两个村的实际资料,从解决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灌溉制度、灌溉预报、灌溉决策着手,结合程序说明农业专家系统当前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农业专家系统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相似文献
996.
基于SALTMOD模型的灌溉水矿化度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为例,运用SALTMOD模型探讨了区域尺度灌溉水矿化度对根层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层土壤盐分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加,加大排水沟深度和提高渠道衬砌水平可缓解高矿化度灌溉水对土壤积盐的影响;采用地下微咸水和黄河水混合灌溉可有效控制盐渍化的发展,混合比在1∶1范围内时,根层土壤处于脱盐状态,最高脱盐率为23%,脱盐率高于引用黄河水灌溉的脱盐率(4%)。因此,适度利用地下微咸水灌溉,可有效的控制地下水位,节约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997.
微咸水膜下滴灌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微咸水膜下滴灌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加工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灌水矿化度和灌水定额两个因素,其中3个灌溉水矿化度水平分别为S1:1 g·L~(-1)、S2:3 g·L~(-1)和S3:5 g·L~(-1),3个灌水定额分别为W1:305 m~3·hm~(-2)、W2:458 m~3·hm~(-2)和W3:611 m~3·hm~(-2),来进一步寻求适宜本地区加工番茄生长的微咸水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覆膜微咸水滴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垂直方向的变化趋势表现为0~20 cm土层随深度增加含水量逐渐降低、20~100 cm土层随深度增加含水量逐渐增大、60~100 cm范围内土层剖面含水量最大的分布规律;土壤含盐量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加,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土壤盐分逐渐向水平距滴灌带35 cm处聚集。灌水矿化度超过3 g·L~(-1)时加工番茄株高、茎粗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产量影响不大。本文通过试验得出:灌水定额为611 m~3·hm~(-2)、矿化度为1 g·L~(-1)处理为本地区最佳微咸水膜下滴灌处理,加工番茄生长健壮且产量最高,达到127 613.2 kg·hm~(-2);同时认为,在我国淡水资源比较缺乏的新疆地区可以考虑采用灌水定额458 m~3·hm~(-2)和灌水矿化度3~5 g·L~(-1)的微咸水对盐分中等敏感的加工番茄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998.
讨论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意义和模型的选用。对灌区内1986~1991年的小麦灌溉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和求解给出了适用于民乐县益民灌区的小麦水分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999.
就一种新型的防堵渗灌系统对黄瓜、番茄、辣椒、豇豆及青菜的产量、生产成本等要素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新型渗灌技术后,可减少用工25%~60%;黄瓜、番茄、辣椒、豇豆、青菜分别增产14.5%,16.1%,22.4%,13.8%和9.6%;土壤中的活菌总数是对照5.6倍,pH值比对照下降了0.19;提高了土壤中水解性N、速效P、速效K及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水分条件对白肋烟产、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土壤水分条件对白肋烟产、质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及白肋烟灌溉的土壤水分指标。综合不同试验中土壤含水量对白肋烟产、质量和各类化学成分影响的结果 ,白肋烟各生育期最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移栽—团棵 6 6 %左右、团棵—打顶 80 %左右、打顶—采收 77%左右 ,白肋烟成熟阶段需水量相对较多。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白肋烟的成熟速度和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及评吸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在最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以下的范围内 ,表现出随土壤相对含水量升高 ,成熟速度加快 ,烟碱含量明显下降 ,内在化学成分更为协调和评吸质量提高。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能明显提高白肋烟产量、产值和等级比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