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74篇 |
免费 | 624篇 |
国内免费 | 77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77篇 |
农学 | 604篇 |
基础科学 | 450篇 |
1550篇 | |
综合类 | 3726篇 |
农作物 | 291篇 |
水产渔业 | 997篇 |
畜牧兽医 | 865篇 |
园艺 | 316篇 |
植物保护 | 8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6篇 |
2023年 | 248篇 |
2022年 | 310篇 |
2021年 | 326篇 |
2020年 | 372篇 |
2019年 | 432篇 |
2018年 | 330篇 |
2017年 | 417篇 |
2016年 | 452篇 |
2015年 | 436篇 |
2014年 | 586篇 |
2013年 | 600篇 |
2012年 | 654篇 |
2011年 | 813篇 |
2010年 | 582篇 |
2009年 | 548篇 |
2008年 | 460篇 |
2007年 | 538篇 |
2006年 | 420篇 |
2005年 | 358篇 |
2004年 | 282篇 |
2003年 | 217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东北三省农业洪灾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决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时常会遇到的小样本问题,采用正态信息扩散方法,将单值观测样本点转化为集值样本点,进行了东北三省的区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并利用ArcGIS平台制成了该区域的农业洪灾风险图,直观地展示了东北地区农业洪灾风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化趋势。该结果为政府的减灾和应急管理以及保险公司的农业灾害保险方案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2.
为了量化评价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并对污染趋势进行分析,为水环境保护及管理提供依据,应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法,在试验数据和监测结果基础上,对BOD5、CODCCr、CODMn、NH3-N、TP、TN 6个水质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总体良好,评价断面水质达到或超过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其中林家村断面达到Ⅱ类水质标准,胜利桥、卧龙寺桥和常兴桥断面的水质可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虢镇桥、蔡家坡桥的水质较差,为Ⅳ类水质。同时,评价结果还表明,有机污染是水质好坏的限制性因子。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具有准确性、客观性的特点,对渭河宝鸡段水质评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3.
184.
185.
辽宁省近53年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预测辽宁冬季气候,进而达到对冬季设施农业等方面服务的目的,根据辽宁省5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逐月的平均气温资料,利用滑动T检验方法、Mann-Kendall检验方法、最大熵谱方法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3年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呈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辽宁出现了气温偏低的情况;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在1985—1986年前后发生了1次明显突变,之前气温以偏低为主,之后开始显著增温。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的主要周期为准3~5年周期和17年周期。采用新资料得到的辽宁冬季气温变化特征与采用旧资料的情况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襄阳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水资源短缺风险系数,在探讨风险评价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风险短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较系统地分析评价了襄阳市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变动趋势。结果表明:襄阳市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峻,8 个行政分区中襄阳市城区、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等5 个出现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这一结论与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经验证方法可行、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187.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土地供给需求不平衡显得尤为明显,因此要合理规划用地。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了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可能会对该区域内的环境造成影响。为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笔者采用生态足迹法对河南省禹州市23个乡镇规划前期、规划中期和规划后期的总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禹州市的生态承载力由2005年的120062.95 hm~2增加到2009年的120933.45 hm~2,至2020年又增至123070.46 hm~2;(2)人均生态承载力除禹州市区和古城镇人口增长过快的地区下降外,其余地区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都在规划实施后增加。可以得出结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对禹州市的环境是有益的,提高了全市的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8.
RNAi技术在作物中的应用及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NA干扰(RNAi)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RNAi被认为是具有应用潜力的育种新方法。具有良好抗虫性状的RNAi转基因作物已研究成功,预示其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RNAi转基因作物如何监管成为人们关注的新问题。本文介绍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分析了RNAi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及传统转基因技术之间的不同点,总结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潜在风险,并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总结了RNAi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态度,最后分析了RNAi转基因作物存在的监管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我国对RNAi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9.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归纳了生态安全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内涵、驱动因素、评价框架与方法。指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处于健康和平衡的状态;二是能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均衡、充足的供给。这一状态的实现,需要自然、经济、社会三大驱动因素共同推进,协调发展,其中,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远远超过自然因素。在评价框架方面,阐述了PSR、DPSIR、DPSER、“自然-经济-社会”4种体系的来源及应用。关于评价的方法,笔者分别对数学模型法、生态模型法、景观生态模型法、数字地面模型法4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近年来一些新兴的评价方法。最后,笔者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1)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体现差异性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生态安全阈值;(2)注重开展干旱区、风沙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地区、高原山区等典型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与未来状况的动态预警研究;(3)在评价方法上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4)探索新的评价方法,以便更好把控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0.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上的研究较多,其中污染的源因子及迁移因子空间分布研究进展颇多,而在综合风险评价上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研究污染负荷分级区划与管理控制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