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8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林业   319篇
农学   202篇
基础科学   149篇
  827篇
综合类   4939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250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90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719篇
  2010年   745篇
  2009年   584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近年来稻曲病日益严重,但目前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与水稻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论文旨在利用水稻感病颖花材料构建酵母双杂交文库并筛选稻曲病菌效应因子互作蛋白,为解析稻曲病菌侵染水稻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感病水稻Chuannong H2S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破口前5—7 d左右,从水稻穗中上部接种PSB摇培7 d的稻曲病菌荧光标记菌株P4,接种13 d后取颖花进行激光共聚焦观察,收集感病颖花。提取感病颖花总RNA,使用含有Oligo(dT)的接头引物反转录cDNA第一链,并PCR扩增ds c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切胶回收ds cDNA片段,与载体p GADT7-Rec进行同源重组,转化酵母菌株Y187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然后用稻曲病菌效应因子Uv_1261基因构建诱饵载体,将诱饵载体转化入Y2HGold酵母菌株,通过酵母双杂交自激活验证后以该诱饵载体筛选酵母双杂交文库,最终在SD/-Ade/-His/-Leu/-Trp/X-α-Gal平板上筛选出生长状况良好的蓝色单菌落,经测序得到候选互作蛋白的序列,通过NCBI在线网站进行Blast分析和Uniprot在线网站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结果】经检测,文库滴度为5.7×108 cfu/mL,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750 bp,表明稻曲病菌侵染水稻颖花cDNA文库质量较高。用Uv_1261构建诱饵载体,转化Y2HGold后,转化菌可在SD/-Trp、SD/-Trp/X-α-Gal平板上生长,不能在SD/-Trp/X-α-Gal/Ab A平板上生长,表明Uv_1261无自激活现象。以该诱饵载体筛选文库,对筛选到的候选互作蛋白进行测序验证并Blast分析获得了56个来自稻曲病菌或水稻的候选互作蛋白,其中有28个候选互作蛋白来自稻曲病菌,有16个来自水稻,以及12个未知蛋白。经GO注释显示,来自稻曲病菌中的候选互作蛋白参与了17个生物过程,包括翻译、代谢过程、氧化还原及胞内氨基酸合成等;分子功能包括金属离子结合活性、水解酶活性及ATP结合活性等;细胞组分包括核糖体、细胞质及线粒体等。来自水稻中的候选互作蛋白参与了11个生物过程,包括蛋白质去磷酸化、糖代谢及翻译等;分子功能包括金属离子结合活性、核苷酸结合活性及转移酶活性等;细胞组分包括核糖体、膜及细胞核等。【结论】该cDNA文库质量较好,能成功地用于稻曲病菌效应蛋白的互作蛋白筛选,可为研究稻曲病菌与水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02.
主要讨论在图书管理系统SULCMISⅢ的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提出一些系统目前未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当前电子商务的触角已伸到全球社会各领域,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高校图书馆能否开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有哪些问题。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推进其在高校图书馆中更好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4.
论知识管理中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了知识管理的内涵,从“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管理模式、管理过程和管理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5.
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完善,使得数字化图书馆越来越成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而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数字图书馆的必由之路。文章讨论了馆员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所起的作用,及高品质个性化信息服务对馆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制备铅离子印迹和非印迹磁性材料,研究两种材料对Pb(Ⅱ)的吸附去除行为,考察两种材料对Pb(Ⅱ)的吸附选择性,探索其脱附和循环利用性.[方法]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和能量色散谱等方法对两种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以原子吸收为检测手段,探讨了pH值、反应时间及Pb(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Pb(Ⅱ)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研究;以Cd(Ⅱ)为竞争离子,研究两种材料对Pb(Ⅱ)吸附选择性;以硝酸为脱附试剂,考察其脱附和循环利用性.[结果]1)与Fe3O4 10 nm的粒径相比,铅离子印迹磁性材料粒径增至80~90 nm;两种材料红外光谱图中557 cm-1处出现强吸收峰,证实Fe-O键存在,2 940 cm-1和1 084 cm-1处的吸收峰证实C-H和Si-O键存在;X射线衍射光谱图显示,它们都具有Fe3O4晶型及SiO2壳层;能量色散谱结果显示,它们主要构成元素为C、O、Si、S和Fe,说明Fe3O4磁核已被SiO2包覆,且巯基已成功键合至两种材料的表面.2)在低酸度时Pb(Ⅱ)基本不被两种材料吸附;当pH值从3增至7时,吸附率不断增大并达到最大,且非印迹材料对Pb(Ⅱ)的吸附率低于印迹材料对Pb(Ⅱ)的吸附率.3)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最后达到平衡吸附.4)随着溶液中Pb(Ⅱ)初始浓度的增加,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吸附量先是急剧上升,然后达到饱和吸附.5)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符合准二级吸附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6)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Cd(Ⅱ)选择吸附系数K为29.75,对Pb(Ⅱ)/Cd(Ⅱ)的相对选择系数是非印迹磁性材料的5.86倍,说明该材料对Pb(Ⅱ)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7)研究了HNO3对保留在铅印迹磁性材料上Pb(Ⅱ)的脱附影响,结果显示0.5 mol·L-1 HNO3可定量脱附Pb(Ⅱ),且材料可重复使用5次而脱附率无变化.[结论]在pH 7、反应时间为60 min及Pb(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铅印迹磁性材料对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38 mg·g-1,可有效去除水中Pb(Ⅱ);该材料对Pb(Ⅱ)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具有很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107.
采用3种不同的包装形式进行食用油储藏,考察不同包装材料对食用油储藏指标的影响.试验得出,在50℃干燥箱贮藏过程中,不同包装材料灌装的大豆油油样指标变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玻璃瓶装、PET装、软包装复合食品袋装.可以看出,玻璃瓶对油样的贮藏效果最好.为保持食用油品质,可加入限量的抗氧化剂来弥补包装材料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8.
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探寻开发灵敏、准确、可靠、便捷且适用性强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免疫层析法是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和色谱层析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其中,基于胶体金标记的免疫层析技术以其便捷、成本低、可视化等优点而受到普遍欢迎。近年来随着量子点、时间分辨荧光微球、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等新型纳米标记材料的出现,免疫层析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文章从标记类型(非共价作用标记及共价作用标记)及标记材料(胶体金、纳米碳、量子点、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磁性纳米颗粒、时间分辨荧光微球及荧光乳胶颗粒)等方面,综述了不同纳米材料标记的免疫层析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可为深入开展农药残留免疫层析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图书馆2.0的问世对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论述了图书馆2.0的起源及概念.对图书馆2.0与Web2.0进行了比较;介绍了图书馆2.O的五原则和技术环境,也对图书馆2.0环境下的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0.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最佳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入藏中文图书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藏书结构、图书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探讨了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最佳结构调整的方法,为高校图书馆宏观决策和具体采购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