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2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1456篇
林业   1288篇
农学   1644篇
基础科学   846篇
  1670篇
综合类   6737篇
农作物   1292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942篇
园艺   615篇
植物保护   1307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472篇
  2021年   501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700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620篇
  2014年   752篇
  2013年   905篇
  2012年   1133篇
  2011年   1004篇
  2010年   904篇
  2009年   924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845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建立枇杷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选用色谱柱Agilent Ecilpse plu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氨水(70∶30)磷酸调p H=8.0,流速为0.8 m 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能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R2.5,齐墩果酸在0.20~7.94μg、熊果酸在0.21~8.49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枇杷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2.
本文首次深入研究了伞形科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及相关类群34属(参棕亚科9属,牵环花亚科21属)48种植物叶片(茎或果实)的气孔结构,结果显示有3种类型气孔:无规则型,不等型及平列型。参棕亚科的气孔多为平列型,少为无规则型,而牵环花亚科多为无规则型,少为不等型(Gymnophyton除外)。Bowlesia分支的细胞壁多为深波状,其他分支的细胞壁多平直。气孔结构的研究为分子系统学建立的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以及Bowlesia分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支持分子系统学将Apiopetalum,Mackinlaya及Stilbocarpa从五加科分别移入参棕亚科和牵环花亚科,将Homalosciadium,Platysace,Hermas及Klotzschia移出两亚科。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兔毛纤维类型、物理特性和结构特征的分析,并与相关动物纤维作比较,探讨了兔毛在纺织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7种委陵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沈阳地区7种委陵菜属Potentilla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委陵菜上、下叶表皮细胞垂周壁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波浪状增厚,使表皮细胞间的结合更加紧密,增强了叶的抗逆性和机械支撑能力,根据表皮细胞形状可将叶表皮微形态分为3种类型:1)多边形:蔓委陵菜P. flagella、莓叶委陵菜P. fragarioides、翻白委陵菜P.discolor、伏委陵菜P.paradoxa和三叶委陵菜P.freyniana的上表皮;2)近多边形:羽叶委陵菜P.multicaulis、蛇含委陵菜P.kalinin的上表皮和莓叶委陵菜、伏委陵菜的下表皮;3)不规则形:蔓委陵菜、翻白委陵菜、羽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和三叶委陵菜的下表皮。7种委陵菜气孔器分布特点:莓叶委陵菜、翻白委陵菜、伏委陵菜和三叶委陵菜的上表皮无气孔器分布;蔓委陵菜上表皮的气孔器零星分布;羽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的上表皮和蔓委陵菜、羽叶委陵菜、蛇含委陵菜、莓叶委陵菜、翻白委陵菜、伏委陵菜和三叶委陵菜的下表皮均有气孔器分布。在7种委陵菜的下表皮中莓叶委陵菜、羽叶委陵菜和翻白委陵菜的气孔指数相对较大,蔓委陵菜、伏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和三叶委陵菜气孔指数相对较小,蔓委陵菜、羽叶委陵菜和蛇含委陵菜的上表皮气孔指数明显小于其下表皮。通过对7种委陵菜气孔指数的比较研究表明,蔓委陵菜、伏委陵菜、蛇含委陵菜和三叶委陵菜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5.
三种优良禾本科牧草与本地品种生长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种引进优良禾本科牧草与一种当地禾本科牧草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三种引进禾本科牧草的鲜重均比当地禾本科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高,种植第三年引进牧草品种的鲜草产量为无芒雀麦19316kg/hm^2,达乌里披碱草16457kg/hm^2,猫尾草15754kg/hm^2。引进的三种牧草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推广价值较高,适宜在高寒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6.
杀菌剂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菌灵(carbendazim)是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药物。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分别稀释至1000和500倍药液后喷洒桑树,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叶中多菌灵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桑树喷洒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t=4.5339e-0.2215t,药物的半衰期T1/2=3.13d;喷洒稀释500倍的多菌灵药液后,桑叶中药物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t=6.0527e-0.1030t,药物的半衰期T1/2=6.73d。多菌灵在桑叶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显示低浓度(稀释1000倍)的药液在桑叶中的降解更快,所以建议生产上适当采用高浓度药液喷施桑树,并根据相应的药物消解动态数据确定桑叶采摘时期,以保证家蚕食下药叶对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7.
苜蓿褐斑病的离体叶接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研究和鉴定苜蓿褐斑病抗病性的离体叶接种技术。结果表明,离体叶接种鉴定比传统的整株鉴定效率高,结果可靠。在0.3%水琼脂培养基中加入50μm/mL苯骈咪唑,即可达到最佳保绿效果。接种所需的适宜条件是,相对湿度接近100%,温度20℃,接种时间20h,无光照。培养所需的适宜条件是,生长箱内光照(光强度9000lux)和黑暗每12h交替一次,有光时22℃,无光时18℃。  相似文献   
28.
为了高效提取桑叶中的水溶性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原料质量浓度和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然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温度和原料质量浓度为主要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多糖得率测算模型的回归方程,确认提取温度和原料质量浓度对多糖得率都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在温度90℃、提取时间80 min、原料质量浓度0.042 g/mL的条件下提取1次,桑叶水溶性多糖的最高得率达到1.92%。  相似文献   
29.
草地退化已严重影响青藏高原高寒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施肥是改良轻度退化草地的常用措施。2011-2012年,本研究以贵南县轻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2011年施加不同氮肥量(0,60,105,150,195和240 kg·hm-2)和菌肥(45 m3·hm-2),探讨施肥在退化草地治理过程中对草地群落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轻度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的盖度、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且施肥后次年轻度退化草地群落的盖度、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显著(P<0.05)优于当年。45 m3·hm-2菌肥处理在当年的效果较好,195 kg·hm-2氮肥处理在次年更佳,2012年7-10月地上总生物量均为最高,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分别高出44.3%,97.1%,123.0%和135.4%。不同草种对施肥的响应也不同,195 kg·hm-2氮肥处理下,2011年禾草地上生物量较高,2012年莎草生物量高于禾草。综上,195 kg·hm-2尿素施用量配合围栏封育的措施可用于贵南县轻度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30.
Abstract

Due to rapid growth, stem build‐up in forage sorghum crops often leads to considerable wastage by animals and consequent loss of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the potential of the chemical plant growth regulator, mefluidide, for modifying the morphology of forage sorghum was examined. Mefluidide was applied to two consecutive plantings of forage sorghum at 0; 0,14 and 0,28 kg/ha. Treatment with mefluidide suppressed stem elongation of sorghum plants and stimulated tillering 4–6 weeks after application. After 6 weeks the stem:leaf ratio of treated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 ≤0,05)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s. On average, total dry matter (DM) yield was marginally higher for the control, but DM yield of leaf materia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05) for treated plots from 6 weeks after mefluidide application.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levels of mefluidide but responses of different variables over time differed between plantings. This wa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plant growth when mefluidide was applied and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wo plan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