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林业   80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200篇
  486篇
综合类   888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BS-CTMAB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采用两性表面修饰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和阳离子表面修饰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复配修饰膨润土,通过批处理法研究了不同修饰比例、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条件下,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规律和热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CTMAB复配修饰显著增强了两性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能力,30℃时吸附量呈现100BS+100CT(100%BS-12+100%CTMAB)100BS+50CT(100%BS-12+50%CTMAB)50BS+100CT(50%BS-12+100%CTMAB)100BS+150CT(100%BS-12+150%CTMAB)50BS+50CT(50%BS-12+50%CTMAB)100BS+25CT(100%BS-12+25%CTMAB)50BS+150CT(50%BS-12+150%CTMAB)50BS+25CT(50%BS-12+25%CTMAB)100BS(100%BS-12)50BS(50%BS-12)CK(原土)的顺序。当CTMAB复配修饰比例在0~100%CEC时,两性复配修饰土样对苯酚的吸附量随着修饰比例的增大而升高,而在100%~150%CEC阶段,吸附量则随CTMAB修饰比例的增大有所降低;修饰土样对苯酚吸附量随着温度、pH的升高而降低,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升高。Henry模型适用于描述苯酚在供试土样的吸附,供试土样对苯酚的吸附属于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呈现焓减、熵增特征。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为救必应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细菌传代,然后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救必应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救必应水提取物的MIC为1.0 g/mL,以0.5g/mL的救必应水提取物与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头孢噻呋钠6种抗菌药联合诱导产ESBLs细菌传代后MIC显著降低,联用后的FICI分别为0.375、0.750、0.750、0.515、0.750和0.750。【结论】救必应水提取物可明显增强抗菌药对产ESBLs细菌的抗菌活性,且呈协同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93.
陈军  柏连阳  李广领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67-2268
采用室内盆栽法,将3种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与尿素混用后,对抑制稗草的生物活性和1叶1心期水稻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与这3种酰胺类除草剂混用可显著提高除草剂的抑稗活性,混用后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6.1、116.7、132.6,其抑稗活性随除草剂剂量的增加趋于明显,混用后对1叶1心期水稻的安全性也显著提高,混用对水稻生长抑制共毒系数分别为79.1、87.5、67.2。  相似文献   
94.
重金属污染胁迫对杂交狼尾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的耐重金属性,用杂交狼尾草为试验材料,就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胁迫对其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质量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叶膜电解质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胁迫的加重,杂交狼尾草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MDA质量浓度和叶膜电解质相对渗透率呈上升趋势,SOD、CAT和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  相似文献   
95.
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点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肥料效益。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显著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和肥料利用效率。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4.3%、24.7%、37.9%,平均分别为38.7%、21.0%、29.1%,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8.6、5.1、6.6个百分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4.8、25.0、13.1 kg·kg-1,平均分别为12.9、21.2、12.3 kg·kg-1,较露地条播分别增长29.0%、31.7%、23.0%。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增强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缺素区小麦的相对产量,从而降低氮、磷、钾施肥依从度。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缺氮、缺磷、缺钾区相对产量最高分别为60.0%、54.7%、89.7%,平均为58.7%、52.7%、88.8%,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3.7、3.9、2.7个百分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施肥依从度最高分别为42.6%、49.5%、11.9%,平均为41.3%、47.3%、11.2%,较露地条播分别减少3.7、3.9、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6.
土壤铅、镉污染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地区越来越多,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铅、镉等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对土地造成的污染尤为严重.与微生物修复技术相比,常见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微生物修复以污染小、成本低等特点成为热门的重金属土地污染修复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综述了铅、镉污染现状及其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包括微生物修复的机理、优缺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
采用实验室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Hg2+和不同浓度的农药氯氰菊酯单独及联合作用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Hg2和氯氰菊酯单独作用时,较低浓度的Hg2(小于5 μg/L)和氯氰菊酯(小于2 mg/L)对小球藻无明显抑制作用,但随着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且半效应浓度(EC50)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二者联合作用时,随着时间延长,EC50与污染物质单独作用时的趋势相同,EC50-24 h为2.366 mg/L,EC50-96h为1.711 mg/L,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并且根据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得出,低浓度和高浓度组均表现拮抗作用,Hg2+与氯氰菊酯的同时存在降低了两者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
针对河北省石津灌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现状,根据灌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模型,并利用地下水位实测资料进行率定验证。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的反应该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可用于该区域的地下水位预测。本研究利用该模型对井灌和井渠联合灌区地下水位进行模拟预测,并考虑井灌次数、井灌定额、渠灌定额等3种因素,提出了5种解决方案。结果表明:方案2(对灌区采用井渠联合灌溉方式,调整灌水时间:3月份采用井灌模式,单井平均抽水量为45m3/h,5月份和10月份采用渠道灌溉模式,平均灌水定额为1 800m3/hm2)是比较合理的方案,它能有效控制灌区地下水位,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9.
对根际细菌参与的植物重金属修复进行综述,并对植物根际细菌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的重金属修复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丙硫唑、噻呋酰胺、氟环唑及苯醚甲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唑和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的活性较高,EC50分别为0.228 1、0.290 4 mg/L;其次是噻呋酰胺,EC50为0.624 6 mg/L;苯醚甲环唑活性最差,EC50为4.404 6 mg/L。选择丙硫唑和噻呋酰胺6种配比(5∶1、3∶1、1∶1、1∶3、1∶5、1∶7)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联合毒力,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4.96、164.91、193.19、224.93、226.61、274.09,表明两种药剂间的联合毒力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有效成分质量比为1∶7时,增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