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7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757篇
林业   1459篇
农学   464篇
基础科学   331篇
  2394篇
综合类   2194篇
农作物   210篇
水产渔业   351篇
畜牧兽医   809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28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81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53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西南桦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林分进行每木调查,以D-H曲线进行平均木选择,分径阶伐倒平均木获得生物量数据。以幂指数模型为基础对西南桦人工林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模拟,以胸径(D)、树高(H)、1/2树高处直径(D1/2)、胸径平方乘树高(D2H)等作自变量,所选择的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的回归模型分别为:Wt=0.563D2.631、Wb=0.0003D3.6499、Wl=0.0022D2.6063、Wr=1.4×10-7H5.9972。以胸径(D)、树高(H)、1/2树高处直径(D1/2)、胸径平方乘树高(D2H)等作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均可作为全树生物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于2006年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了禾草补播试验。结果表明:补播禾草可增加高寒沙化草地草群高度和植被盖度。补播当年,莎草类地上生物量降低,禾草类地上生物量增加。补播第二年,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都增加,禾草类的地上生物量增加最多,占到总生物量的50%左右。其中,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混播的处理,禾草类和豆科类比对照分别高出34.56%和96.37%,是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较好补播处理。补播作为改良天然草场的有效措施,对增加草群高度、覆盖度和提高草地地上生物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3.
对2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表明,全林生物量38.42吨/公顷,间伐后年生产量6.49吨/公顷林木根量5.73吨/公顷,相对生长率19.0%,净同化率0.253公斤/米~2·年,生产力水平偏低。林分抚育间伐后,林木的生物生产力得到提高。建立了林木各器官干重与直径树高的8个相关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通过叶面积及其生长函数分析,林分密度过高,生长速率降低,建议及时合理地调节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54.
本文描述了甘肃省天祝县永丰草地的主要草地类型、生产能力及利用模式。研究工作显示,草地改良措施,对不同植被的生物量分布,将产生显著的效果。灌溉和施肥,将促进河谷草甸的地下生物量向地上生物量的转化过程。灌溉可使河谷草甸中禾草组分的增加超过50%,使产草量增加50%~100%。上年秋天和当年春天土壤的含水量,是全年产草量的决定因素,其对产草量的重要性超过全年平均降水量的影响。除了植被组分、产草量的变化外,河谷草地在可消化粗蛋白、可消化能、代谢能等方面也有重大变化,9月份与4月份相比,这三项指标分别高出376%、86%和86%。不同年龄组的绵羊饲料消耗显示,7岁羊的饲料消耗是10月龄羊的17倍;但是7岁羊的胴体重量仅是10月龄羊的2倍。根据永丰滩草地、饲草、家畜的这些特点,当地的畜牧业,不应当在毫无经济意义的情况下,保持太多的牲畜头数,优化畜产品生产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行季节畜牧业。季节畜牧业(其中繁殖母羊数达67%)与其他草地改良措施相结合,将使该地区单位面积上的绵羊的产肉量提高4.9倍。  相似文献   
55.
采取现场调查和排污系数推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区域内规模养牛粪便和污物的区域分布、污染类型、产生量、排放量及其综合利用情况。表明:区域内牛粪尿年排放总量100.85×104 t,其中:规模养牛粪尿年排放总量29.47×104 t,养牛小区、场和大户各占21.41%、24.49%和54.10%。COD 年排放668.07×104 kg,BOD 年排放432.72×104 kg, NH 3-N 年排放总量为67.79×104 kg,N 年排放量在为65.01×104 kg,P 年排放量为27.50×104 kg。粪便负荷量7.83 t/hm2,占总负荷量21.53 t/hm2的36.37%。年流失量2.38×104 t,占8.08%。进行臭源监测和臭气评价,牛舍内 H2S 0.15 mg/m3,NH 32.77 mg/m3。综合利用率91.92%。  相似文献   
56.
采用盆栽试验,在香蕉假植大苗培育过程中分别喷施浓度均为20 mg/L的赤霉素、复硝酚钠、胺鲜酯、α-萘乙酸钠等植物生长促进剂,以喷施清水为对照,通过不同处理假植大苗生长、物质累积及生理指标的分析,明确不同植物生长促进剂在香蕉假植大苗调控的作用。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4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对香蕉假植大苗培育的调控作用不同。与对照相比,叶面分别喷施20mg/L赤霉素、复硝酚钠均能有利于香蕉假植大苗假茎高及叶面积增加,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含量,且以上两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平均提高叶绿素含量26.46%;喷施20mg/Lα-萘乙酸钠能提高假植苗假茎粗,提高干物质累积量16.11%积及吸氮量9.95%,促进氮磷钾养分吸收。叶面喷施赤霉素、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和胺鲜酯均能显著提高香蕉假植大苗抗性,平均降低丙二醛含量14.64%、提高脯氨酸含量64.36%和SOD含量16.74%,且赤霉素还能显著提高POD含量82.13%。  相似文献   
57.
6种灌木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其碳、氮含量的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晋北地区草地黄刺玫、沙棘、荆条、酸枣、绣线菊和柠条等6种常见灌木的叶片、新生枝、老龄枝生物量及其碳、氮含量的分配特征,旨在为草地准确估算草地植物碳、氮循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黄刺玫的地上生物量最大,是酸枣的7倍。沙棘叶片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最大;黄刺玫新生枝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最大;柠条老龄枝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最大。黄刺玫、沙棘和荆条的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相似,由高到低表现为叶片、老龄枝、新生枝;绣线菊、酸枣和柠条的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相似,由高到低表现为老龄枝、叶片、新生枝。6种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碳含量差异不显著,氮含量分布由高到低为叶片、新生枝、老龄枝。  相似文献   
58.
黄土高原不同粮草种植模式土壤碳氮及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苜蓿(Medicago sativa)-作物轮作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氮形态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6种种植模式分别为苜蓿-苜蓿、苜蓿-休闲、苜蓿-小麦(Triticum aestivum)、苜蓿-玉米(Zea mays)、苜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苜蓿-谷子(Setaria italica)。结果表明,苜蓿-作物种植模式不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而苜蓿翻耕后保持休闲则可维持较高的有机碳含量;与苜蓿连作相比,苜蓿-作物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碳降低了1.60%~23.11%,全氮含量增加了3.81%~21.83%。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吸收利用状况不同,进而引起土壤酶发生变化。与苜蓿连作相比,苜蓿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在降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同时,提高了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其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20%~12.30%和15.03%~43.43%,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1.26%~28.79%。苜蓿连作和苜蓿-粮食作物种植模式间的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苜蓿-休闲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59.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建立放牧试验平台,研究秋季、冬季和初春放牧对草地植物返青期土壤温湿环境和植物生长以及生长旺季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地返青季,秋季放牧草地表层土壤湿度相对于其他处理显著降低,而温度相对升高;土壤表层湿度与草地枯落物总量、立枯量呈显著正相关;秋季和冬季放牧显著降低草地返青期的地上生物量;秋季放牧显著降低优势植物地上生物量;而初春放牧不影响草地返青期的群落生物量。在生长旺季,初春放牧草地群落及其高大优势植物大针茅和羊草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其下层的糙隐子草和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0.
地木耳(Nostoc commune)是一种固氮蓝藻,其固氮活性是可逆的,在天然草地氮素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放牧、刈割、烧荒以及围封对地木耳生长动态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天然草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样地地木耳的生物量最高,适度放牧和刈割样地次之,重度放牧显著抑制了地木耳生长,其总生物量仅相当于围栏封育的11.2%~35.1%;烧荒处理当年地木耳生长受到抑制,但随着凋落物的积累,其生长量逐渐增加;地木耳生物量与凋落物、立枯物的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和立枯物的量是影响地木耳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适度放牧和围栏封育有利于草地固氮蓝藻--地木耳的生长和增加草地氮素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