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0篇
  195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公路崩滑体路基病害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公路建设中,由于地形地貌条件的制约,经常会遇到路线须从崩滑体穿越,且以崩滑体为路基的情况.此时,崩滑体的失稳变形可能造成路基出现过大变形、开裂、甚至滑塌等病害现象.以国道319线BK27+037~BK27+203路基为例,介绍崩滑体滑塌造成的路基变形、开裂等病害现象、调查分析其形成原因,在进行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设计原则并结合现场实际,对该病害路基进行了工程处治.工程竣工后一年多的运行情况表明,处治效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2.
根据开肩堡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在取得详细的地勘资料及试验参数的情况下,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并计算其剩余下滑力,提出了采用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及锚索、中空注浆锚杆锚固的综合治理方案。该方案在实施通车后取得良好的处治效果,为类似的滑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3.
三峡库区某滑坡体成因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滑坡地处长江左岸万州区,体积60×104m3,目前滑体上存在局部拉裂,待三峡库区蓄水升高后,滑体前缘处于175m水位以下,滑体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对坡体上的居民以及三峡库区都将造成极大危害,影响严重.在深入分析滑坡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定量计算评价其稳定性,最后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4.
大渡河加郡一得妥河段大型滑坡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渡河加郡—得妥河段的地质环境特殊,地质灾害发育,对各种工程活动的潜在危害很大。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由于视野所限或交通不便等给区域地质调查带来许多困难。而利用遥感影像解译调查,可以直接按影像勾绘出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并确定其类别和性质,同时还可查明其产生原因、规模大小、危害程度、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基于大渡河加郡—得妥河段的Worldview(分辨率0.5 m)遥感影像,通过对影像进行系统化处理,建立正射影像地图及三维遥感图像模型,并结合先进的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该河段内发育的大型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河段滑坡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和脆性断层控制,地震为其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5.
金沙江上游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环境演化相对复杂.为研究堰塞湖溃坝后堆积物的来源与坝体物质、沉积环境的关系,以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粒度筛分试验,对雪隆囊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粒度进行测试,并分别对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上、中、下游3段的粒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溃坝堆积体的上游到下游,粒度分布曲线分别为单峰、多峰、双峰;上游粒度组成主要以砾石为主,中游和下游主要以细砂和极细砂为主,粒度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明显的细化趋势,平均粒度由粗变细,分选性整体上较差和差.以上这些特点综合反映出溃坝堆积体的上游段到下游段的水动力条件在逐渐减弱,其中堆积体上游段砾石部分来自坝体物质,而中、下游段细粒部分既可能来自坝体,又可能来自堰塞湖溃坝前的上游湖相沉积层.  相似文献   
126.
从滑坡灾害谈起,分析了工程中常使用的支挡结构形式---双排抗滑桩。介绍了双排抗滑桩理论计算模型的研究现状,认为合理的计算模型必须慎重考虑桩-土之间相互作用,并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计算模型;指出了滑坡推力的计算方法已较成熟,研究热点多集中于推力在前、后排桩的分配方式上;针对研究较少的双排桩桩顶连接方式,介绍了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认为没有哪种连接方式具有绝对的优势,应该视情况而定;分析、指出了研究动荷载作用下双排抗滑桩理论分析的必要性;从研究文献分析,认为数值模拟技术是双排抗滑桩理论研究的强有力工具,应该得到重视。最后给出了双排抗滑桩未来可能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7.
反距离加权法在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是进行区域滑坡风险性研究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反距离加权的"黑箱"式评价方法,该方法将滑坡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各影响因素作为滑坡系统中的子系统。根据相似相近的原理,假设已有滑坡点对周围区域的滑坡危险性存在局部性影响,利用反距离加权法对所有滑坡点进行分析评价,以获取研究区的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同时对该方法运用于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并以四川省苍溪县为例,验证了运用该方法进行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8.
台东海岸山脉为利吉层分布地区,常呈裸露而植生不易,又受降雨冲蚀易形成崩塌地滑灾害。本研究针对近年利吉层地区发生之崩塌灾害资料搜集与踏勘,并透过卫星影像进行判释,而选出池上山棕寮及鹿野宝华两案例,进行地层电气探测之相关分析研究。综合研究成果由2004年、2006及2009卫星影像照片崩塌地判释得知:2004年崩塌面积为102hm2,2006年增加为139hm2,2009年崩塌面积减少至56.5hm2,进一步探讨发现2009年坡度20%以下崩塌裸露比例大幅减少,而坡度30%~40%之崩塌则呈现增加趋势,分析坡度20%以上植物不易生长,植生复育速度较缓慢;利吉层分布周围之地层走向为北偏东,以向东南倾斜为主,并紧邻池上断层、鹿野断层及利吉断层,地质变化多样,属较新地质年代,仍处于不稳定之状态;由山棕寮及宝华电气探测结果得知地电阻值皆小于100mΩ,利吉层地电阻分布可分为崩积层与下方岩层,崩积层电阻较高而泥岩之电阻值则小于35及20mΩ,整体电阻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9.
坡脚型场地对滑体运动的减速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滑坡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通用离散元程序(UDEC)构建基本几何模型,对坡脚型滑坡运动-停积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坡脚型场地条件(坡角及下垫面摩擦系数)对滑体运动的减速机制。通过各监测点的减速分布曲线的对比分析可知,在滑坡规模相同的条件下,坡脚型滑坡的减速阶段运距随着坡角的增加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由撞击坡脚引起的能量传递现象则是决定减速阶段运距长短的关键,也是造成同等规模下滑坡运距存在差异的原因。同时,下垫面摩擦系数越低,位能转化为动能的程度也越高,遭遇坡脚后滑体的碎屑化更加严重,导致运距更远。  相似文献   
130.
Water level has risen considerably since the impounding of the Three-Gorges Reservoir in year 2003 and that might cause serious geologic hazards, including landslides. Primarily using GPS technique, the landslides wireless monitoring in the Three-Gorges Reservoir is developed in rapidnly. To collect data and monitor in engineering more rational, the system model of GPS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andslides monitoring are analyzed. Focusing on the data collection in monitoring,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method of embedding control in the monitoring model. By connect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d landslides, the control signal is produced. At last, the experiment is performed with analogy software in monitoring system including control. The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control signal is reasonable and valid. In actual engineering, this method is made prog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