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7篇
  免费   652篇
  国内免费   1637篇
林业   1370篇
农学   654篇
基础科学   551篇
  5292篇
综合类   5807篇
农作物   143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356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870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23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702篇
  2016年   803篇
  2015年   633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1155篇
  2011年   1054篇
  2010年   829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707篇
  2007年   786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鄂尔多斯沙区碱湖与螺旋藻资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 1 995 - 2 0 0 1年长期对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的八个盐碱湖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其中四个碱湖中发现有四种螺旋藻 ,其中两个为新种 ,另两个为中国新记录种。作者在巴彦淖尔碱湖畔建成半封闭跑道式养殖池 ,以当地的钝顶螺旋藻为藻种 ,利用湖水养殖螺旋藻获得了成功。藻粉产量达到 6 - 8g/d· m2 ,质量通过了内蒙古卫生防疫站“食准字”检验。作者在螺旋藻养殖上的成功 ,为其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在鄂尔多斯沙区发展螺旋藻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众多的碱湖资源 :特有的螺旋藻资源 ;丰富的光能资源 ;不占用耕地和牧场 ;不污染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所以 ,在鄂尔多斯沙区开发螺旋藻是继化工产业化之后的又一项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82.
以包头市城郊区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以乡镇 (苏木 )为研究单元 ,研究本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 ,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农牧交错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研究利用 ,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建立一种土壤水循环机理与地形特征结合的层次评价模型,以长江一级支流——黎香溪流域为研究区,以土壤的蓄水量、土壤地形湿度、蒸散发量和灌溉用水条件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流域耕地水约束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将水约束状态分为轻度、一般、较重、重度、极重5个等级。通过对300个样本的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总体正确率为78%。灌溉条件的影响力随着约束等级的降低而增加,正确率随着约束等级的降低而降低,从极重到轻度正确率分别为85.00%、81.67%、78.33%、75.00%和68.33%。流域内耕地受用水较重及以上程度约束占总面积的55%。模型对流域内部耕地用水状态的相对差异模拟精度较高,灌溉水平的差异是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4.
四川紫色丘陵农区坡耕地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把饲草作为主要作物引入耕作制,通过3年3重复随机区组定位试验研究,构建适于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应用的粮饲高效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与对照麦/玉/苕种植模式相比,能够稳定小麦籽粒产量,8~9倍的提高饲草鲜产,提高50%以上的可饲用干物产出,提高粗蛋白产出1倍以上,增加产值30%以上。冬季以小麦为主,间套黑麦草、燕麦等冬季饲草,夏季以苏丹草、菊苣等夏季饲草为主的种植模式能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大幅提高紫色丘陵区旱坡耕地饲料产出,为区域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饲料保障,是适用于该区域的可持续高效旱坡地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5.
唐山市耕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山市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其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再加上水土流失、工业废物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自然灾害等直接影响了耕地资源的有效、持续利用,使得唐山市的耕地资源大量减少,质量严重下降。为此,就唐山市耕地资源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6.
Most remote sensing studies assess the desertification using vegetation monitoring method. But it has the insufficient precision of vegetation monitoring for the limited vegetation cover of the desertification region. Therefore, it offer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the desertification research to assess sand dune and sandy land change using remote sensing in the desertification region. In this study, the indices derived from the well-known tasseled cap transformation(TCT), tasseled cap angle(TCA),disturbance index(DI), process indicator(PI), and topsoil grain size index(TGSI) were integrated to monitor and assess the desertification at the thirteen study sites including sand dunes and sandy lands distributed in the Mongolian Plateau(MP) from 2000 to 2015. A decision tree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desertification on a regional scale. The average overall accuracy of 2000, 2005, 2010 and 2015 desertification classification was higher than 90%.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integr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TCA, DI and TGSI could better assess the desertification. During the last 16 years, Badain Jaran Desert, Tengger Desert, and Ulan Buh Desert showed a relative stabilization. Otindag Sandy Land and the deserts of Khar Nuur, Ereen Nuur, Tsagan Nuur, Khongoryn Els, Hobq, and Mu Us showed a slow increasing of desertification, whereas Bayan Gobi, Horqin and Hulun Buir sandy lands showed a slow decreasing of desertif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11 sites, the fine sand dunes occupied the majority of the Tengger Desert, and the coarse sandy land occupied the majority of the Horqin Sandy Land. Our findings on a three or four years' periodical fluctuated changes in the desertification may possibly reflect changing precipitation and soil moisture in the MP. Further work to link the TCA, DI,TGSI, and PI values with the deser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recommended to set the thresholds and improve the assessment accuracy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87.
以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典型区域大安市为研究对象,在GIS平台下,根据1986年,1996年和2000年TM影像解译获取的景观动态数据,分析近15年大安市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并应用Markov模型预测大安市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土地总面积的42.30%,高-中覆盖度草地,水域,沼泽将大面积退化,分别仅占1986年水平的48.69%,24.71%和22.74%。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近15年来筑路、开荒等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因子的变动有利于土地荒漠化过程的发展,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背景因子;水文因子迭加了人类的无序开发、利用,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8.
近40a来精河流域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动态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72-2010年精河绿洲的遥感影像及相关资料为依据通过对LUCC的对比分析发现:(1)近40a年来,研究区的未利用土地、水域、低覆盖度植被区面积始终保持前三位。(2)LUCC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呈增势,其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要转入类型;水域和植被覆盖区呈减势,其中水域和低、高覆盖度植被区为主要转出类型。(3)植被退化和水域面积减少主要受到年均温上升、年蒸发量增大等自然因素影响;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增大主要受到人口增长、城市快速发展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基于RS和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丹县1985年和2000年TM系列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国家农委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空间变化和质量变化等方面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域15年间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Mark-ov模型,对该区域未来30年内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总量增加,其中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增幅较大;林地、草地、和城乡居住建设用地总量减少,其中草地和林地下降最快,草地植被利用过渡或退化较为严重,水资源利用态势更加严峻,耕地的稳定性较强,其它类型土地的稳定性较差。未来30年内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基本趋势是:耕地、水域面积、未利用土地将持续增加,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增长缓慢,林地、草地将持续减少。增加的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将主要来源于草地和林地植被的人为减少或自然退化,生态环境将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90.
以云南陆良、重庆丰都、陕西凤翔、新疆阿勒泰以及内蒙古达拉特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对五县农用地质量等别特征及其差异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五县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及经济等别与县域内标准耕作制度、农用地结构、土壤条件及灌排条件的相关关系,查明了农用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结果表明:以上述五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农用地等别总体偏低,农用地多为中等地和低等地,高等地分布较少,优等地无分布;五县之间等别差异较明显,农用地质量从优至劣大致顺序为陕西凤翔、云南陆良、重庆丰都、新疆阿勒泰、内蒙古达拉特;五县国家级农用地等别与标准耕作制度、土壤条件以及灌排条件密切相关,应根据不同生态脆弱类型区的主导限制因素,制定相应的农用地质量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