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林业   525篇
农学   244篇
基础科学   224篇
  434篇
综合类   1100篇
农作物   97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为探讨水稻突变体材料W33高位分蘖特性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价值。以野生型水稻恢复系R818及其高节位分蘖突变体W33为试验材料,用盆栽试验研究R818和W33的植株、分蘖和穗部性状差异,用大田栽培控制性试验比较R818和W33分蘖、产量构成性状及子粒产量差异,测得参试材料各性状数据。结果表明,生长前期W33和R818株高、主茎叶均长无明显差异,中后期二者株高、主茎叶均长渐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W33单株平均分蘖数是R818的7.5~8.8倍,平均有效穗数是R818的8.6倍,分蘖平均成穗率与R818相当,但单穗穗长、枝梗数和着粒数明显低于R818,而千粒重与R818无明显差异;W33和R818单株籽粒产量均随密度增大而降低,并以最低密度条件下最高,最高密度条件下最低;尽管W33单穗产量明显低于R818,但在相同栽插密度条件下,W33和R818群体产量差异不显著(F=3.7868<F0.05,1,4);在一定密度范围内,W33能充分发挥其旺盛的分蘖力和较高的成穗率优势,以弥补单穗产量较低的缺陷,其群体产量最终达到与R818相当的水平。说明W33旺盛的分蘖力和较高的分蘖成穗率特性在水稻育种上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受不同卷烟材料参数,即卷烟纸透气度(X_1)、接装纸透气度(X_2)、成型纸透气度(X_3)和滤嘴丝束规格(X_4)的影响,运用均匀设计实验制备了不同材料组合的实验卷烟样品,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与不同材料参数的数学模型,再对模型进行主效应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边际效应分析,并进一步开展参数优化和实验验证,明确了以上4种卷烟材料参数对细支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卷烟材料对氢氰酸释放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X_2X_4X_1X_3;②接装纸透气度X_2、卷烟纸透气度X_1和滤嘴丝束规格X_4的交互与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呈负相关,接装纸透气度X_2的平方、成型纸透气度X_3和滤嘴丝束X_4的交互作用与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呈正相关;③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较低的材料参数组合为卷烟纸透气度为100 CU、接装纸透气度为800 CU、成型纸透气度为6 000 CU、滤嘴丝束规格为6.0 Y/17000;④与实验组的最低值相比,氢氰酸释放量降低了40.31%.  相似文献   
43.
为设计一款仿生心脏功能较佳的心室泵,采用柔性、热致伸缩的热致形变弹性体代替心肌,根据螺旋心室心肌带理论,选择心肌带的左心室段,并选取了Hilbert平面填充曲线作为热致导体在热致形变弹性体中的走行方式,设计出与真实心脏类似的心室泵结构.通过试验测量了所设计的心室泵的射血分数与心率,结果显示该心室泵的搏出量高于自然心脏,而其心率远低于自然心脏.相对于机械泵,所设计的心室泵结构与真实心脏类似,具有收缩能力强,射血分数高的优点,且不易破坏血细胞,生物相容性较好.不足之处在于,热致动液晶弹性体变形响应慢,暂时还未能达到正常心脏的心率.论证了构建双稳态结构,提高仿生心室泵效率的可能性,以及对于心肌纤维走向较为复杂的其他心肌带段,双轴拉伸机械雕刻对其仿生的可能性.此研究可为容积心脏泵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也可以对右心衰竭等心脏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草莓采后病原菌分离及天然物对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玉溪市所产草莓为材料,研究草莓在贮藏中的主要病害及病原真菌,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目的在于找到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质。通过试验,分离、鉴定出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ex Fr.)Vuill.、青霉属Penicilliumsp.、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Pers.ex Fr.、草芽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Pers.)Link ex Gray 4种病原真菌,找到了对4种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植物提取液,并确定了最低抑制浓度(MIC)。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新疆主栽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差异和引起裂果生理原因,分析鲜食葡萄品种裂果特性差异,为生产过程中降低裂果发生率生产调控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无核白、无核紫、无核白鸡心、新郁等12个鲜食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成熟期浸水诱导裂果,对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裂果特性,通过石蜡切片测定果皮细胞结构特征,测定果...  相似文献   
46.
为了揭示台州温岭地区海水池塘不同养殖模式间的物质流动规律,以贝类单养和虾贝综合养殖2种模式的海水池塘为研究对象,基于EWE 6.5软件分别构建了14和15个功能组的Ecopath模型。结果显示,综合养殖模式第Ⅰ、Ⅱ营养级之间物质传输效率(52.1%)高于贝类单养模式(26.5%),同时其碎屑组的物质流通量占比(20.81%)也高于贝类单养模式(4.64%)。与贝类单养模式相比,综合养殖模式关键种从大型浮游动物转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合营养效益分析显示虾功能组主要对浮游生物和碎屑产生影响,导致浮游动物生态营养学效率(Ecotrophic efficiency, EE)升高,浮游植物EE值降低,而两种模式中贝类功能组混合营养效益未发生明显改变。贝类单养和虾贝综合养殖模式的Finn’s循环指数分别为2.75%和13.21%,系统连接指数分别为0.256和0.250,杂食指数分别为0.049和0.065,这表明由于综合养殖模式具有更完善的食物网,整体结构要优于单养模式,但两种模式整体成熟度和稳定性均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可引入新功能组,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稳...  相似文献   
47.
利用蛭石为基质,采取发芽盒培养的方法,综合评价了不同锰水平对大豆(垦农18号)的形态及物质积累的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适宜浓度的锰(0.0001~0.1mg·L-1)具有促使大豆根系发达和促进地上部生长的作用;缺锰或施锰过多均抑制大豆的苗期生长。  相似文献   
48.
锰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金耀  杨晓玲 《水产科学》2008,27(3):148-150
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锰质量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培养基中锰质量浓度为4.0 mg/L时,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最多。当培养液中锰质量浓度较高(8.0 mg/L)或较低(2.0 mg/L)时,单个盐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此时,因培养液中细胞密度较低,盐藻细胞积累的物质总量仍然较少。在锰质量浓度较高或较低的逆境条件下,盐藻可能通过适应性反应形成了逆境蛋白质与胡萝卜素等。  相似文献   
49.
月季干燥花护形护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当地红色切花月季为试材,分别采用细沙、硅胶、硅胶+细沙这3种包埋剂,结合高火、中高火、中火这3种微波火力和5个不同干燥时间的试验处理组合,通过分析月季花朵在干燥过程中花色、花瓣质感、花瓣牢固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鲜花干制过程中的保色保形问题.结果表明:包埋剂结合微波处理能有效的降低干燥花花瓣的皱缩程度,提高干花的综合外观品质;其中硅胶+细沙包埋结合微波中高火4min处理的保色保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0.
黑麦在小麦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黑麦属(Secale cereale)是小麦的近缘植物,是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产量等性状的重要外源基因供体,通过染色体工程方法结合常规育种可以将黑麦基因导入小麦,丰富小麦的遗传变异。为了了解目前黑麦在小麦育种中应用的现状,总结论述了黑麦基因向小麦转移的不同方式、黑麦遗传物质的鉴定方法,并对黑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黑麦有益基因向小麦的转移,进一步扩大黑麦优良基因在小麦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