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31篇 |
免费 | 186篇 |
国内免费 | 4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07篇 |
农学 | 349篇 |
基础科学 | 141篇 |
381篇 | |
综合类 | 1420篇 |
农作物 | 212篇 |
水产渔业 | 230篇 |
畜牧兽医 | 251篇 |
园艺 | 271篇 |
植物保护 | 1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138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200篇 |
2015年 | 156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237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251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183篇 |
2008年 | 173篇 |
2007年 | 167篇 |
2006年 | 130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枣豆间作系统光强和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 …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株行距为 3.5m× 15m的枣豆间作田 ,研究其光照和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作系统中树冠下和树冠外的光强分别为对照的 5 2 .2 %和 87.9% ,树冠下和树冠外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行中的 80 .2 %~ 82 %和 90 .4%~ 94%。由于光照不足和水分胁迫降低了大豆的株高和叶面积 ,树冠下和树冠外较行中分别减产 36 .3%~ 17.7% ;较对照田减产 2 1.3%和 2 .7% ,而行中大豆产量较对照增产 15 %。 相似文献
992.
弱光对大樱桃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研究以 7年生露地甜樱桃‘红灯’为试材 ,通过对一定结果量枝条进行遮阳处理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 (1 0 0 % ,70 % ,48% ,30 %和 1 1 % )及不同弱光时期 (果实生长 期、 期、 期 )对樱桃坐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自然光相比 ,1 1 0 0~ 1 50 0μmol.m-2 .s-1 以下弱光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樱桃坐果率、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花青苷含量。在上述 3个生长时期中 , 期遮荫对果实影响最大 , 期次之 , 期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93.
针对LED植物光源光照分布的不均匀问题,首先建立了红、蓝光LED组合分布的植物光源阵列光照度分布及光照均匀度模型。综合考虑照明区域的光照均匀性及面积大小2个因素,构建出光照区域优劣评价函数,以矩形结构的LED植物光源为例,应用粒子群算法确定出最优的光照区域。在光照均匀性与面积2个因素的影响比重为7∶3条件下,得到了最优区域是光照平面中央位置面积为21.5462cm×18.1cm的矩形区域,红、蓝光均匀度均达到了0.862 2。与采用传统方法模拟的光照度分布情况对比,结果表明:应用粒子群算法确定LED植物光源的最优光照区域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并且能够自动实现寻优功能。该方法可为LED光源下植物最优培养区域的自动跟踪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4.
995.
光活化毒素与杀虫剂开发的新领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光活化杀虫剂作为一类新型的无公害的害虫防治剂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植物光活化毒素的发现给昆虫与植物关系的研究以崭新的启迪。本文提出夜蛾科幼虫避光习性与体征的形成,很可能与夜蛾科幼虫长期取食含有光活化毒素的植物有关,是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997.
介绍了新型原油加热系统热媒脱水与脱轻馏分工艺。针对热媒炉系统易发生水击、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运行、热效率低、热媒乳化失效快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主要根源是热媒脱水与脱轻馏分工艺操作不合理。经过系统优化,实现了热媒炉系统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998.
Two psammophile-dominated Artemisia semi-shrubs (A.wudanica and A.halodendron) and two annual Artemisia forbs (A.sieversiana and A.scoparia) bear significant ecological functions in Horqin Sandy Land,but systematical information on their achenes' germination is very limited.A set of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seed germination responses to storage periods and methods,different temperatures,lights conditions and sand burial depths,in order to determine inter-specific germination variation in the same genus and to explain how the species adapt to its microhabitat.Fresh achenes of A.wudanica,A.halodendron and A.sieversiana showed high germination capacities,but those of A.scoparia had obvious innate dormancy,which could be broken by chilling and dry storage,especially long-term dry storage.Achene germination of the two semi-shrubs preferred lowe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10 to 22oC) and was not sensitive to light.But the two annuals preferred highe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34 to 22oC) and strong light for their achene germination.These four Artemisia species showed similar responses to sand burial,i.e.soil surface was most favorable for seedling emergence,and the deeper the sand burial,the fewer the seedling emergence.For the two semi-shrubs,their microhabitats are sand dunes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intense light,which are not favorable for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survival.Only rainfall contributes to temporary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n triggers germination.We deduced that germination is not the main but a supplementary reproductive mode for the two semi-shrubs in sand dunes.For the two annuals,achene germination is the only reproductive mode,but different respons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microhabitat adaptation.For A.sieversiana,high germination capacities in wide temperature ranges and all light conditions could improve its competition and advancement in the wettest microhabitats.For A.scoparia,obvious innate dormancy of fresh achenes and germination inhabitation under unfavorable conditions are important adaptation to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999.
选取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内人工植物群落中16种常见地被植物,观测其光合–光响应曲线及光合作用特征参数,运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并分析其耐荫能力。结果表明:光叶子花、狗牙花、长春花、大花软枝黄蝉、黄金榕、龙船花等6种植物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20~50mmol/(m2×s))和较高的光饱和点(900~1 600mmol/(m2×s)),表现典型阳生植物特征,在园林绿化中可配置在阳光充足的坡地、林边路缘和道路绿化隔离带等处;洒金桃叶珊瑚、合果芋、红背桂、叉花草、可爱花、朱蕉和蜘蛛兰等7种植物具有偏低的光补偿点(7~15mmol/(m2×s))和偏低的光饱和点(400~1000mmol/(m2×s)),其耐荫能力远高于其他供试地被植物,适于弱光环境中生长,在园林绿化中可配置在阳光较弱的乔木林下、庭院和高架桥下;春羽、金脉爵床、扶桑则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7~15mmol/(m2×s))和较高的光饱和点(1000~1300mmol/(m2×s)),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不仅能充分利用弱光,而且对强光的耐受能力也相对较强,在园林绿化配置时可根据景观效果加以灵活应用。地被植物的表观量子产额和水分利用率在不同的光合有效辐射下的变化趋势能反映出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目前水稻直播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形态学矩阵分析了轻型水稻直播机的功能及实现方式,经筛选确定了4个较优可行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水稻直播机的完全相关性多级递阶结构和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AHP)法选择最优方案,并研制出轻型水稻直播机。将该直播机进行田间试验,并与人工种植方式对比,结果显示二者的成穗率、瘪粒率、株高、穗长、产量等性状指标在95%置信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水稻产量、水资源消耗量、用种量、作业效率、作业成本等方面轻便型直播机均优于人工种植方式,表明该水稻直播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