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1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472篇
林业   133篇
农学   272篇
基础科学   49篇
  844篇
综合类   2365篇
农作物   268篇
水产渔业   672篇
畜牧兽医   1509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35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作用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能提高秸秆饲草品质的微生物发酵菌剂,本研究在前期获得2株具有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的基础上,将两者混配成复合菌剂,考察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作用,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扫描电镜(SEM)及气质联用色谱(GC/MS)等技术对玉米秸秆的微观结构及降解产物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复合菌剂可以有效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在发酵24 d时,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8.4%,30.5%和41.4%。FTIR和1H-NMR谱图中能观察到木质纤维素分子结构中主要连接共价键,如木质素单体间的β-O-4和β-β键、木质素与碳水化合物连接键以及碳水化合物中糖环内的价键等明显断裂,木质纤维素被部分降解;SEM扫描电镜图则显示发酵后秸秆的组织结构出现松散和破坏。发酵后秸秆中小分子物质的GC/MS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包含苯丙胺和苯丙酸等保留苯丙烷结构单元的木质素单体衍生物以及苄醇和苯甲酸酯类等木质素单体被进一步降解后的芳香族化合物。玉米秸秆中碳水化合物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可将玉米秸秆中的结构性多糖等大分子碳水化合物降解成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及乳糖等还原性单糖。并利用这些还原性单糖生长代谢,进一步产生乙二醇、丙三醇及短链脂肪酸类等代谢产物。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可有效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在玉米秸秆饲草化利用中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2.
本研究旨在评价禾草源同型发酵和/或异型发酵乳酸菌发酵对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的作用效果。将从禾本科牧草上分离筛选出的2株同型发酵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ti)及1株异型发酵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制成发酵剂。选用开花期无芒雀麦,刈割切段至2~3 cm,根据所喷发酵剂菌株的不同,分为4个处理:1)对照处理(con处理),喷洒无菌去离子水;2)异型发酵处理(he处理),喷洒布氏乳杆菌液;3)同型发酵处理(ho处理),喷洒植物乳杆菌和蒙氏肠球菌混合液(2种菌1∶1混合);4)同型发酵+异型发酵处理(he+ho处理),喷洒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蒙氏肠球菌混合液(3种菌1∶1∶1混合)。各处理喷洒量均为10 m L/kg鲜牧草,喷洒总菌数约为5×105CFU/g鲜牧草,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实验室常温发酵60 d后开封,通过测定无芒雀麦青贮营养成分、菌群数量及中心温度变化评价其有氧稳定性。结果显示:经60 d青贮发酵后,4个处理的p H均较青贮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发酵效果均较好(p H≤4.3),尤以ho处理效果最优。而在有氧暴露试验期间,con和ho处理的p H迅速增加,至第8天时达到7以上;he+ho处理p H增加幅度略低于con和ho处理,其p H至第8天时为6.3,显著低于con和ho处理(P0.05);he处理p H增加非常缓慢,至第8天时仅为4.4,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经60 d青贮发酵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以ho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on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在有氧暴露试验期间,WSC含量在ho处理中迅速降低,在he处理中缓慢降低;至第8天时,WSC含量以he处理最高,he+ho处理显著低于前者(P0.05),而con和ho处理则显著低于he和he+ho处理(P0.05)。青贮发酵后霉菌数量明显受到抑制,且以单独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和混合添加同型发酵和异型发酵乳酸菌时抑制效果较优,这2个处理均未检出霉菌,且he+ho处理在有氧暴露至第5天时仍未检出霉菌,he处理在有氧暴露至第8天时仍未检出霉菌。在有氧暴露第3和5天时,he和he+ho处理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con、ho处理(P0.05)。在有氧暴露第8天时,he+ho与he处理的乳酸、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P0.05)。he、he+ho、con和ho处理的有氧稳定性依次降低,分别为194、126、62和58 h。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布氏乳杆菌单独或与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联合接种可有效抑制无芒雀麦青贮的有氧腐败,保证无芒雀麦青贮有氧暴露期间品质的稳定,且前者更有效;接种同型发酵乳酸菌蒙氏肠球菌和植物乳杆菌未能在提高无芒雀麦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3.
Gastrointestinal (GI) disease is a common clinical complaint in small animal patient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examinations enable a global overview of the GI tract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 Previously, the GI wall has been reportedly identified from serosa to mucosa in 77% of standard postcontrast CT studies and wall layers seen in ultrasound have not been distinguished. Inconsistent strong contrast enhancement of the inner layer of the GI mucosal surface was noted on dual phase CT studies acquired in our institution, which increased the visibility of the GI tract and disease processes.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ortal vein attenuation for maximizing GI wall conspicuity using dual phase contrast‐enhanced CT.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CT for a non‐GI related disease were included. In a pilot study, 175 GI segments from 35 CT studies were graded for presence of mucosal surface enhancement (MSE). The strongest mucosal surface enhancement grade correlated with portal vein attenuation of 43–150 HU; this value was used as inclusion criterion in the main study. A total of 441 GI segments were evaluated in 42 CT studies postcontrast for GI wall conspicuity. The GI wall was conspicuous in 56.7% precontrast, 84.5% at 30s, and 77.3% late postcontrast; 4.7% of segments were removed due to motion blur. At 30 s distinct mucosal surface enhancement was seen in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gastric mucosal surface enhancement was poor. Findings supported the use of dual phase contrast‐enhanced CT for improving conspicuity of the GI wall.  相似文献   
964.
为研究饲粮组成改变对育肥羔羊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选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相近的2月龄蒙系公羔羊76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8只,分别饲喂不同的饲粮,对照组为精料+苜蓿饲粮,处理组为精料+全株玉米青贮+苜蓿+花生秧的全混合饲粮,试验期122 d,其中预试期2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4只羔羊屠宰并采集小肠及盲...  相似文献   
965.
唐赟  敬珊  邹书珍  冀黎骏  杨雪  余小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31-134,153
[目的]对一株石油烃降解菌TY22的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克隆测序,并对其外源表达和功能进行研究。[方法]PCR扩增获得alkB基因部分序列,再根据该序列通过染色体步移技术,最终获得完整CDS序列。将alkB基因与pET21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入E.coli BL21(DE3)进行表达。再将alkB基因克隆至pCom8载体中,分别转入E.coli GEc137(p GEc47△B)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KOB2Δ1进行基因功能的互补试验。[结果]染色体步移获得了1 236 bp的烷烃羟化酶基因完整CDS序列(Gen Bank Accession:KU867870)。诱导表达发现,重组菌在0.1 mmol/L IPTG、30℃条件下诱导培养6 h的表达效果最佳,得到与预期相符的46 kDa蛋白。基因功能互补试验发现,重组菌能在以C12~C16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结论]TY22菌株的烷烃羟化酶基因完整CDS序列全长1 236 bp,能氧化C12~C16的中长链烷烃,并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966.
向修志  全琳  杨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43-145
[目的]筛选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拮抗菌。[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防菌剂对烤烟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防治烟草青枯病的处理10、处理11、处理12拮抗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防治黑胫病的处理18和处理22拮抗菌的抑制作用较显著,结合经济性状看,处理12和处理18表现较优。[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土传病害的生态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7.
生防菌株2LN3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验证生防菌株2LN3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大田生产试验研究生防菌剂2LN3、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井冈·腊芽菌、井冈霉素和清水对照5个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2次用药后第7和第15天的防效分别达60.85%和72.16%,2次调查防效均超过生防菌剂2LN3、井冈·腊芽菌和井冈霉素,而单用生防菌剂2LN3则表现为药效持续时间较短,在2次用药后的第15天防效比井冈霉素略高,但与井冈·腊芽菌相比防效则降低了6.5%;与井冈霉素相比,生防菌株2LN3具有促生作用,能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喷施生防菌剂2LN3和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都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与井冈霉素相比分别增产3.8%和12.1%,均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将生防菌剂2LN3和井冈霉素复配可替代井冈霉素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来提高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96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检测同种水样中大肠菌群含量的结果是否具有差异性,以及多管发酵法中发酵管数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取污染程度由低至高的A、B、C 3种水样,通过多管发酵法、纸片法、滤膜法检测相同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含量,并在多管发酵管法中利用9、10、15管发酵检测同种水样,采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多管发酵法与纸片法差异不显著,结果具有一致性,而滤膜法与其他2种方法获得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对9、10、15管发酵检测3种水样获得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到的P值分别是0.709、0.964、0.840,均大于0.05,故差异不显著,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试验结果为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9.
为制备出兼具溶藻及降解藻毒素(MC-LR)的双效工程菌,研究不同的亲本原生质体灭活方式、不同PEG浓度、pH以及作用的温度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探讨溶藻细菌F8与藻毒素降解菌T1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对F8菌株的原生质体采用45℃热灭活、T1菌株的原生质体紫外灭活,采用pH为8.0的30%的PEG溶液,融合温度为30℃,原生质体融合率可达28.17%。  相似文献   
970.
【目的】从对根癌病具有获得抗性(SAR)的桃单株"西北13-1"的枝条内分离鉴定内生细菌,分析其种群组成并从中筛选拮抗根癌土壤杆菌的高效生防菌,为桃根癌病的生物防治探索新方向并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首先,将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接种到"西北13-1"的桃树枝条上,并以无菌水接种作为对照;然后,分别于接种前、接种后10 d和接种后60 d采集接种处理和对照处理的"西北13-1"枝条。表面消毒桃树枝条样品后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内生细菌;并结合16S r DNA序列鉴定,比对初步鉴定菌株,分析内生细菌的数量及组成差异。采用平板拮抗法、温室防病效果测定筛选拮抗根癌土壤杆菌的活性菌株,通过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为揭示拮抗菌可能具有的其他拮抗作用机制,通过电击转化将含有GFP基因的p BBR1MCS-2质粒导入拮抗菌株中,然后进行GFP标记菌株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菌试验、生长动力学分析、稳定性测试。采用灌根法提前接种标记菌株菌悬液,第2天接种根癌土壤杆菌菌悬液,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平板稀释法研究标记菌株在番茄根部的定殖情况。【结果】从"西北13-1"桃枝条中共分离到108株内生细菌,基于16S r DNA序列,这些菌株分别属于伽马变形菌类(Gammaproteobacteria)、阿尔法变形菌类(Alpharoteobacteria)、放线菌类(Actinobacteria)、厚壁菌类(Firmicutes)、拟杆菌(Bacteroidetes),共计5个细菌类群17个属,显示了桃树枝条中内生细菌丰富的种群多样性。其中,伽马变形菌类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泛菌属(Pantoea)和根瘤菌属(Rhizobium)最多,其数量在接种根癌土壤杆菌后显著上升,包含了14株产抑菌圈的拮抗菌中的10株细菌。经鉴定,筛选出的两株抑菌活性较高、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菌10DM4-1和10DI2-2分别为泛菌(Pantoea deleyi)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cowanii),它们可显著抑制向日葵根癌瘤的形成,防治效果分别为86.08%和89.87%。标记菌株10DM4-1-gfp和10DI2-2-gfp灌根番茄后,可在根部细胞间隙观察到目标菌落,标记菌株的数量在0—10 d时呈现急剧下降趋势,最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104CFU/g),说明了它们在番茄根组织内具有良好的生存和定殖能力。【结论】桃"西北13-1"的内生菌中存在着能够拮抗根癌土壤杆菌的细菌,这些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与桃"西北13-1"具有根癌病抗性有关。分离得到的泛菌10DM4-1和肠杆菌10DI2-2可能通过产拮抗物质、占据根部有利生态位拮抗根癌土壤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