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1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472篇
林业   133篇
农学   272篇
基础科学   49篇
  844篇
综合类   2365篇
农作物   268篇
水产渔业   672篇
畜牧兽医   1509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35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薛乾  俞红贤  荆海霞  张勤文  魏青  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64-1416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特点,为初生牦牛小肠黏膜免疫状态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常规组织学技术及改良甲苯胺蓝色染法,对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内肥大细胞的分布及数量特点进行比较。[结果]1日龄牦牛小肠各段的肥大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向后呈显著增多趋势(P〈0.05),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最多。1日龄黄牛小肠各段的肥大细胞数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空肠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最多,而十二指肠的肥大细胞数量最少。2种动物相同小肠肠段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显著(P〈0.05),1日龄牦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1日龄黄牛,但其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黄牛。[结论]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2.
光合细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光合细菌(PSB)菌液对龙庆稻1号水稻种子做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0倍光合细菌稀释液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原菌液有抑制作用;在萌发后期,PSB菌液处理组水稻种子芽长均高于对照,其中稀释100倍PSB处理组的芽长最长,适当浓度的PSB处理会提高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对细胞膜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改善水稻种子的生理生化代谢。  相似文献   
953.
松毛虫肠道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产蛋白酶能力高的细菌资源。采用酪蛋白平板法从松毛虫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16株产蛋白酶的菌株。通过比较透明圈大小和测定发酵后酶活力,筛选出一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2N01。根据序列比对结果,构建关于2N01的系统发育树,将其鉴定为Enterobacter hormaechei。研究培养条件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2N01产酶培养的最适温度是40℃,最适pH 8.0,培养72 h左右出现产酶峰值,酶活力达50.07 U/mL。通过研究表明,菌株2N01是产蛋白酶的较好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4.
王悦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89-192
为了获得5-氨基乙酰丙酸(ALA)的高产菌株,从多种生境分离出光合细菌,通过分光光度计法检测ALA含量,通过形态学分析及16SrRNA分析进行菌种鉴定,PCR进行hemA基因的检测。获得1株产ALA的菌株RB,确定其为光合细菌的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其ALA产量为4.34 mg/L,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hemA基因扩增,成功获得扩增产物。本实验可以成功分离出产ALA的光合细菌,并成功获得hemA扩增产物,为构建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55.
饲料中霉菌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计成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53-158
霉菌毒素的高毒性和强致癌性严重威胁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每年给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物理和化学去毒方法存在诸多应用缺陷,故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方法,霉菌毒素生物降解法备受关注。本文对霉菌毒素毒性的作用机制、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目前生物降解研究存在的困难提出策略和建议,为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的生物解毒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56.
为评价新近发现的润州黄色杆菌(Flavobacter runzhou)GXW15-4菌株对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以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为靶标害虫,采用浸叶法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浓度55.00×106cfu/ml)对甜菜夜蛾低龄幼虫有较强的致死率,1~4龄幼虫接种后第3d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6.15%、80.00%、67.86%和67.86%;致死中浓度分别为3.93×106、6.34×106、8.59×106和10.2×106cfu/ml.取食含有高浓度菌液的叶片后第4d,1龄幼虫全部死亡,2至4龄幼虫死亡率达90%左右.润州黄色杆菌对同龄期甜菜夜蛾幼虫的半致死时间随药液浓度的增大而缩短;在同一浓度下,幼虫的半致死时间随龄期增大而延长.  相似文献   
957.
不同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作用机制,进行了普洱生茶单菌发酵实验,通过跟踪不同菌种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影响,发现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的作用,并对优势菌种进行混菌发酵实验,以期为工业化微生物发酵普洱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叶色由黄绿变为猪肝色,茶汤的苦涩感逐渐减弱,汤色红浓明亮,理化成分中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减少,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增加,且霉菌对这些成分的影响最大,酵母次之,细菌最小。混菌发酵茶样20d即具有普洱熟茶的品质。结果证明采用合理配比微生物发酵普洱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而且能更好地控制和规范普洱茶的发酵趋势和结果。  相似文献   
958.
分别研究丙酮酸钠对淡水型和海水型硝化细菌制剂中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酸钠能明显提高AOB活性,缩短其对环境的适应时间。在丙酮酸钠浓度为7mmol/L时,12h海水型硝化细菌和淡水型硝化细菌对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4.7%和63.4%,是对照组的8.82倍和2.98倍。丙酮酸钠对NOB活性影响与AOB存在不同,其中,丙酮酸钠对海水型硝化细菌NOB有抑制作用,并随其浓度升高而增大,但对淡水型硝化细菌NOB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9.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合EM菌生长的碳源、氮源和温度。结果表明:最适合菌株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适合EM菌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较大,在35℃时,菌株的生长状况最好。将EM菌接入到优化后的培养基中培养3d后,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确定芽孢杆菌的数量为3.4×105,酵母菌的数量为9.7×109,乳酸菌的数量为6.4×109,菌株总的数量达到1.6×1010CFU/mL。  相似文献   
960.
细菌双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需要复杂而精密的信号系统来应对体内外环境变化,从而适应环境并得以生存。双组分系统(two component system, TCS)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中,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反应调控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组成,通过双组分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介绍了双组分系统的结构、反应机制和功能等方面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双组分系统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