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01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24篇
  14篇
综合类   336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木工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我国木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然后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我国木工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提升我国木工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2.
国际化经营是影响中国木材产业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木材产业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介绍了国际化经营的相关概念,分析了中国木材产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研究了进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木材产业的影响,提出了中国木材产业国际化经营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23.
对2011年版便携式林业机械和园林机械噪声测定规范ISO 22868与其上一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了新旧版国际标准变化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总结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藤制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和全球贸易额不断上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藤原材料进口国,每年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原材料5万~6万t。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藤制品出口国,2004年5种主要藤产品出口额达到1.39亿美元。随着国内资源的短缺,中国藤产业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为了保障中国藤产业的健康发展,文中提出了3点政策性建议:(1)加强国内藤资源培育;(2)建立稳定的国外原材料市场,在国外建立原材料基地;(3)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5.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湿地,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由3个国际重要湿地组成的湖泊。文章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的形成原因及演替规律,研究了其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评价了动物栖息地、植物基因库、生态改善、湿地生产、科教基地、旅游度假等湿地功能,指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湖泊面积缩小、湿地功能衰退、动物种群衰减、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加剧,提出扩大湖泊面积、重视湿地资源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湿地生态农业、加快湿地污染治理的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6.
环境友好型技术转让作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众多林业相关公约中均有谈及.文中介绍于目前与林业相关的技术转让渠道和现状, 分析技术转让中存在的障碍及改善措施, 讨论我国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转让的意义, 并对我国开展相关国际合作和进行政策规划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7.
在运用 RTA指数对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及国际比较的基础上,依据一般化双钻石模型构建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计量模型,并利用34个国家2000—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但中国人造板产业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本国森林资源数量、木质原材料进口、劳动力资源禀赋、劳动力成本、技术创新、国内需求规模与质量、国际需求规模、交通运输业、人造板机械制造和外国投资限制是决定后危机时代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8.
由于缔结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森林公约对推动全球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森林论坛谈判各方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面对国际森林公约谈判的困难, 欧洲各国开始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欧洲森林协议的相关谈判。文中简要总结国际森林问题的发展历程, 概述欧洲森林现状和谈判的背景, 并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欧洲森林协议的框架形成过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的4次谈判过程、2次欧洲森林问题专家组会议及其各方代表观点进行梳理, 指出未来的谈判走向。  相似文献   
29.
The democratic evaluative tradition has sought to change evaluation practice towards approaches and techniques that generate diverse forms of knowledge and foster public deliberation over a programme's merit and worth. This paper locates one evaluation method,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MSC), within this tradition. Drawing on two different evaluations – one, of 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ector assistance package to the Government of Tokelau, and the other of a psychosocial and academic support intervention for pre‐adolescent children in conflict‐affected regions of the Gaza Strip – the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of how MSC can capture unexpected outcomes, act as a tool for real‐time formative learning, and expose the competing theories, logics and values behind programme activity. The examples within the paper also provide evidence of how MSC begins to redistribute traditional power relationships in assessing the merit and worth of observed impacts by increasing the legitimacy of local programme knowledge, and engaging all parties in evaluative decisions. By doing so, MSC, the paper argues, better serves the purposes of learning, improvement and mutual accountability which should sit at the core of good development practice.  相似文献   
30.
Summary 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trials with the potato crop was conducted in eight countries representing widely differing environments.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s was: (1)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obtaining environmental indexes which measure productivity of diverse potato-growing areas, and (2) to construct performance models for individual genotypes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indexes. Yield data of 32 genotypes obtained from a series of 13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the eight countries in 1983 and 1984 were used in the study. The response pattern of the genotypes was studied by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Five genotypes were chosen as representatives for different response patterns to the environments and their data were used for calculating a series of independent indexes for each of the experimental site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erformance models for each of the genotypes were construct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yields of a genotype on the environmental indexes based on 1983 data. Yield data of 1984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models. Satisfactory correspondence between observed and predicted yields was obtained for most of the geno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