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65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62篇
  92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01.
为了实现变量施肥过程中多种固体肥的实时自动配比、提高施肥控制系统的排肥量控制准确率,采用增量式PID闭环控制算法设计基于测土配方的多种固体肥精确施肥控制系统及与之配套的施肥装置,实现了氮、磷、钾3种固体肥的适时快速响应和实时精量施入.施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主-从控制器模块、处方图模块、北斗卫星定位模块、测速模块、人机交互...  相似文献   
502.
为揭示喀斯特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与非岩—土界面土壤渗透特性差异,通过环刀法探究岩—土界面与非岩—土界面土壤入渗特征及入渗模型适应性。结果表明:(1)岩—土界面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大于非岩—土界面,土壤总孔隙度小于非岩—土界面。岩—土界面含水率和毛管孔隙度总体上大于非岩—土界面,非毛管孔隙度、黏粒和排水能力总体上小于非岩—土界面。(2)岩—土界面土壤的入渗能力总体上小于非岩—土界面,其初始入渗速率、平均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小于非岩—土界面(平直形除外)。(3)3种形状岩—土界面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土壤的初始入渗速率、平均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均表现为平直形>外凸形>内凹形。非岩—土界面土壤入渗与岩—土界面具有相似性,主要由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共同决定。(4)Horton模型对岩—土界面与非岩—土界面土壤入渗的拟合效果优于Kostiakov模型和Philip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喀斯特地区复杂情况下土壤的入渗特征。研究以期为深入认识喀斯特地区水分入渗及水土流失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03.
汽车制动专家系统人机界面设计和知识库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程序设计的角度介绍了使用VisualC 进行汽车制动专家系统人机界面设计和知识库建立的方法。其中人机界面设计采用了CJLibrary开发工具;知识库的建立采用了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管理引入了参数模块的概念。最后利用CA6471型轻型客车的参数对专家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汽车制动专家系统已基本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504.
农网变电站自动化是整个电网自动化中非常关键的一环。IEC61850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讯的国际标准,它代表了变电站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详细分析IEC61850标准的网络分层、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数据自描述和抽象通信服务映射等主要技术特点,给出了农网变电站自动化中IEC61850标准实现的思路和方法。讨论了建模的方法及对IED的具体数字建模。  相似文献   
505.
自然冷贮藏系统中一维动态蓄冷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动态蓄冷问题的实质是伴随有潜热释放或吸收的移动界面导热问题。由于已有的文献对自然冷贮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涉及较少,而冰融化与凝固过程中传热规律的研究又是大规模制冰的关键,故该文从传热学角度出发,将自然冷贮藏系统中蓄冷水箱进行简化,通过试验得到相变界面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曲线。在理论计算中,考虑冰层和水的导热量与水的相变潜热释放量之和等于冰层与外界的对流换热量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冰厚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关系曲线。与实际曲线比较表明,理论模型能够反映冰一维动态蓄冷的实际进程。  相似文献   
506.
农药雾滴沉积特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药雾滴在喷施过程中因无法有效润湿靶标而出现反弹、飞溅、聚并滚落等现象,致使周边环境受侵害,严重威胁生态稳定及安全。由于雾滴沉积过程较为复杂,且相关机理尚不成熟,因此雾滴沉积特性研究是实现药液有效沉积,推动病虫害防治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该文从单液滴微观动力学和雾滴群沉积飘移特性两个方面对目前研究进行总结,主要阐述了单液滴撞壁行为研究方法、影响单液滴界面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单液滴撞壁理论建模研究;雾滴群分布特性研究方法、沉积量收集及检测方法以及雾滴群建模研究;并探讨了以上两种主流研究思路对最终沉积量评估的贡献及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且基于此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农药沉积特性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7.
乳液的稳定性取决于形成的水油界面处蛋白膜的稳定性,研究界面蛋白的构效关系对蛋白工业化生产十分重要.提取了不同品种大豆蛋白乳液的界面蛋白,分析了界面蛋白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对界面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质的分析,解析蛋白质柔性结构对功能性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柔性较高的蛋白可以更快吸附到油滴表面,结构更易伸展;柔性较高的界面蛋...  相似文献   
508.
以明确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层状结构土壤孔隙分布特征为目的。选黄土高原典型坝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CT扫描技术分析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土壤三维结构,探讨层状土孔隙参数随土层结构变化及界面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1)瘦长型孔隙(孔隙形状系数≤0.2)是各土层土壤孔隙的主要形态。各土层的孔隙参数具有明显差异。耕作层的总孔隙度最高,大孔隙(≥1 mm)分布较多;犁底层孔隙总数量最高,含有较多孤立的小孔隙(≥0.1~0.5 mm)和微小孔隙(≥0.06~0.1 mm),但连通性最差;心土层孔隙参数多数介于耕作层与犁底层之间。(2)坝地剖面层状土壤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层,各孔隙参数均在土层界面位置存在突变点,具有明显分界现象。孔隙特征参数均呈过渡位置渐变、界面位置突变的规律。在界面层,犁底层土壤总孔隙度和连通性与耕作层相比,分别显著下降41.6%,69.8%;心土层在界面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连通性与犁底层相比,分别显著增高30.4%,52.3%。(3)孔隙孔径大小与孔隙形态密切相关,大孔隙形态多呈瘦长型,而微小孔隙形状则多呈规则型。(4)土层越深,连通性与总孔隙度、孔隙总数量、孔径分布及孔隙形状的...  相似文献   
509.
用于机械系统人机界面匹配研究的人体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最基本的肢体着手,分析了肢体与整个人体模型的关系,采用面向对象的继承方法,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三维人体模型,该人体模型可以构造出任意的姿态,并以空间的任意角度方位显示在屏幕上。人体模型内部带有数据库,用它构造出的人体模型在三维尺寸上符合国家标准GB10000-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要求。因此,用该人体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人体操纵动作模拟、姿态研究、人机系统的操作界面分析。  相似文献   
510.
以低温冷榨豆粕粉为原料,研究挤压-酶解处理对大豆蛋白酶解物蛋白结构及其乳液界面特性的影响,并探究酶解物乳液对蛋液稳定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经挤压预处理的大豆蛋白酶解物柔性和表面疏水性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酶解30 min时分别达到最大值0.40和44.96;挤压大豆蛋白酶解物的二级结构由有序向无序状态转变,表现为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增加,β-折叠和α-螺旋的含量减少。挤压大豆蛋白酶解物乳液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及界面肽含量均随着酶解程度的增强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也在酶解30 min时分别达到最佳值28.45 m2/g和61.05 min。挤压大豆蛋白酶解物乳液与蛋液以3:3质量比混合时,采用多重光散射分析乳液的稳定性,其不稳定性系数(thermal instability index,TSI)较小,乳液体系呈现较好稳定性,表明挤压大豆蛋白酶解物乳液可以有效改善蛋液的稳定性。该研究为大豆蛋白酶解物在乳化食品领域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