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林业   115篇
农学   257篇
基础科学   59篇
  640篇
综合类   1074篇
农作物   270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91.
北方稻田生态系统养分渗漏规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4~ 1 996年开展了 5种不同模式水稻田生态系统主要养分 N、P、K在整个生育期间随渗漏水淋失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模式的水稻田生态系统中 ,淋失的 N素养分主要以 NO- 3- N为主 ,NH+ 4 - N淋失仅占很少部分 ,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 ,NO- 3- N的淋失逐渐增大 ,而NH+ 4 - N的淋失则逐渐减小。淋失的 P、K养分量很小 ,且随深度的变化其变化量亦不大  相似文献   
92.
北京石灰性潮土长期轮作的磷肥合理运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11年肥料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北京地区潮上在长期轮作条件下,磷肥的施用与作物产量、肥料经济效益、磷肥迭加效应、土壤速效磷变化趋势以及作物对肥料和土壤磷的吸收比例等的关系,据此并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提出:在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条件下,每年施磷肥(P2O5)112.5kg·hm-2,并作为冬小麦、春玉米基肥,是一个既能获得作物持续高产和肥料高效,又能维持或不断提高土壤供磷能力的优化磷肥运筹方案。  相似文献   
93.
连作大豆土壤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微生物3大类群中,细菌总数在整个大豆生育期内占绝对优势,重茬低于正茬,花期、结荚期尤为明显;放线菌数量总体变幅不大,花期、成熟期重茬高于正茬,而苗期则相反;真菌数量变化很大,重茬高于正茬,花期最为显著。在连作大豆根际土壤中,有益真菌减少,有害真菌增加。将真菌优势菌群中的尖镰孢菌、半裸镰孢菌和粉红粘帚菌回接大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导致大豆根腐病的发生,花期前后(38~50d)病症明显。3菌株毒素粗提物对大豆毒害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发芽率显著降低,植株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94.
该文对70年代以来国内外涉及农桐间作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报告总结如下:①泡桐是强阳性树种.由于具有根系分布深、树冠稀疏等特性,较适宜与农作物复合经营;②间作后由于系统具有减低风速和最高温的作用,因此有助于提高系统抵御灾害天气的能力,但对光的截留对提高系统内作物的产量有副效应;③间作前6a和6a后,适宜的间作密度分别为5m×20m和小于5m×30m,但该结论仍有争议,尚待进一步研究验证;④幼龄间作林营养补给的效果仍存在争议,但接干修枝的研究成果已被生产单位普遍接受;⑤在提高研究手段,完善研究方法的前提下,不同桐种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树冠对光的截留、光质、光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内农作物光能结合及系统效应评价方法等领域将是今后农桐复合经营系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5.
在对莆田沿海地区的农业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Kassam光热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结合田间定位试验和大田抽样调查结果,对当地主要作物和熟制的光热生产潜力及其开发的理论潜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光热生产潜力的开发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连作胁迫下大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5~1996年,研究了在田间条件下,黑土和石灰性黑钙土上连作大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连作胁迫对大豆氮的吸收影响不大;对磷、钾的吸收显著降低;而对钙的吸收量却显著地增加,在石灰性黑钙土上表现得最显著,这与大豆连作障碍的严重程度有极好的相关性。对镁的影响不规律。连作胁迫下大豆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一般是呈下降趋势,其中硼的降低最为显著。1995年,连作大豆体内铁、锰的含量显著降低,在石灰性黑钙土上极为显著,但1996年不具规律性。铜在连作大豆体内含量基本是呈下降趋势,锌在1995年不具规律性,但1996年两点的结果都表明,连作大豆体内锌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7.
为阐明连作对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省曲靖市、红河州、文山州3个典型烟区连作0、2、4、8年及以上的烟田土壤细菌进行16S rDNA V3~V4区域测序,并结合土壤化学指标分析连作对烟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特有细菌数、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在曲靖烟区整体呈递增趋势,红河烟区呈递减趋势,文山烟区特有细菌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细菌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则呈递增趋势.在门水平上,3个生态产区连作土壤所获得的有效序列涵盖了94.32%~99.31%的细菌类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c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是主要的优势类群(相对丰度>4.0%),随连作年限的延长,不同生态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存在时间和空间异质性.连作植烟土壤pH值、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与细菌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细菌群落发生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变化,在连作烟田土壤改良时加强土壤pH值和有效磷含量调控是关键.研究结果为云南典型烟区通过构建差异化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理化环境以消减连作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为探明谷子连作与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比较分析了撂荒地、玉米-谷子轮作、谷子连作2、3 a和5 a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谷子连作与轮作土壤均为碱性,pH为8.26~8.49,碱解氮、有机质、脲酶活性表现为轮作地最高,连作2 a开始降低,连作3 a达最低值,连作5 a又开始回升,速效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均是连作土壤高于轮作土壤。谷子连作与轮作土壤细菌在门水平上群落组成比较固定,但不同物种的丰度差异较大;菌群分析发现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以及酸杆菌门是谷子根际土壤优势菌群;菌群相对丰度在轮作土壤中高于连作土壤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以及硝化螺旋菌门,低于连作土壤的有己科河菌门和绿弯菌门;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间菌群差异不显著,Beta多样性分析则显示连作、玉米-谷子轮作地和撂荒地土壤菌群分布差异较大;冗余分析(RDA)表明鞘氨醇单胞菌与pH、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呈正相关,类诺卡氏菌与pH、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正相关,轮作、连作、撂荒地组间根际土壤优势菌存在差异,LEfSe分析确定了谷子根际土壤特定标志物,其中轮作地的优势菌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和类诺卡氏菌,3 a连作地的优势菌群为土壤红杆菌。综上所述,谷子连作土壤与轮作土壤相比,细菌的ASVs丰度减少,细菌群落分布差异较大;随着谷子连作年限增加,土壤养分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
为了优化鄂东地区稻田耕作制度,挖掘作物周年生产潜力,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连续4 a的定位试验,比较了油菜-玉米 (oilseed rape-maize,O-M)、油菜-水稻 (oilseed rape-rice,O-R)、油菜-节水抗旱稻 (oilseed rape-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t rice,O-WDR)、小麦-玉米 (wheat-maize,W-M)、小麦-水稻 (wheat-rice,W-R)、冬闲-双季稻 (fallow- double season rice,F-DR)6种二熟制种植模式的周年生产力、生产效益、温光资源和氮磷利用以及土壤氮磷含量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周年经济产量以W-R模式最高,其次为O-R模式,而平均周年生产效益以O-R模式最高;氮利用率以O-R和W-R模式在鄂最高,磷利用率以O-R模式最高,温光资源利用效率则以F-DR模式最高。经过4轮复种后,O-R模式在鄂东地区具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及良好的生产效益,并有利于维持农田土壤肥力和降低氮流失风险,具有替代传统双季稻模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探明湖南省稻田土壤硫素状况及不同农业利用措施等对土壤硫素状况的影响,在测定全量硫和有效硫的基础上,采用李成保建议的连续提取法,测定了不同稻作制土壤各形态无机硫含量,并由差减法得出有机硫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硫以有机形态为主,约占土壤全硫的76.8%,无机态硫以吸附性硫为主,水溶性硫和盐酸可溶性硫含量相当,不同土壤层次间,A层土壤各形态硫含量最高,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土壤各形态硫含量逐渐下降,不同稻作制间,耕层土壤有机硫含量以稻—稻—冬泡最高,稻—稻—冬绿次之,稻—稻—冬油最低;无机硫中吸附性硫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冬绿,冬油,冬泡。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之间,耕层土壤有机硫含量以常量有机肥处理最高,高量有机肥处理居中,化肥处理最低,与土壤全硫含量变化规律一致,高地下水位有利于各土层土壤硫素的积累及土壤粘粒矿物对SO4^2-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