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1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林业   858篇
农学   299篇
基础科学   99篇
  246篇
综合类   1931篇
农作物   229篇
水产渔业   181篇
畜牧兽医   487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72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O3对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与大田试验,明确O3对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病害发生初期,用O3发生器隔天施放O3,每天施放3次,每次40min,间隔20min,O3浓度维持约1mg/kg,施放后7天,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及灰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63.4%、53.6%、68.7%和65.0%。室内施放O3 60s,间隔20min,持续12h,对温室白粉虱、南美斑潜蝇成虫杀伤力为100%。O3对黄瓜植株安全,但随着黄瓜生育期的推进,对O3的忍受能力依次减弱。苗期忍耐O3最大浓度为1~2mg/kg,结果期0.4~1mg/kg,后期0.2~0.4mg/kg。O3防治黄瓜病虫害新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方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尤其在黄瓜定植前对棚室进行大剂量消毒,可不留死角,且有效地解决了硫磺等药物消毒所造成棚内一些设施的破坏及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难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由昆虫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神经肽类激素 ,咽侧体活化激素 (allatotropin ,AT)和咽侧体抑制激素 (al latostatin ,AS) ,分别刺激或抑制咽侧体的保幼激素的生物合成 ,从而控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利用昆虫神经内分泌的失调 ,使其体内激素水平失调 ,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3.
田间试验表明麦拌灵(30% 甲柳·酮乳油) 对麦田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麦蚜、白粉病) 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最佳拌种量1.0mL/kg 干种子,对以上防效分别为92.98% 、68.05% 、76.80% 。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采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产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于2013年在陕西杨凌对二点委夜蛾进行系统监测。7月下旬首次监测到1头成虫,随后继续监测,8月中旬出现发生高峰,证实了二点委夜蛾在陕西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5.
Laboratory rearing of insect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ensures a constant supply of insects. However, laboratory colonies may diverge genetically and/or phenotypically from wild populations due to selection pressures in their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variation in a colony ofTrichoplusia ni influenced reproducibility over time of bioassays of toosendanin (a limonoid extracted from the bark ofMelia azedarach). In four of five experiments insect growth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P=0.05) by the presence of toosendanin in the diet. The fifth experiment showed the same trend, but the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 Mean larval mass of both control and treated insects also varied greatly among experiments. The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observed in this population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replicating experiments in time, and not just space, to confirm reproducibility of treatment effects. http://www.phytoparasitica.org posting Jan. 23, 2007.  相似文献   
996.
为明确棉花中5-羟色胺含量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不同棉花品种(系)中5-羟色胺含量的时空动态,并以添加外源5-羟色胺的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分析5-羟色胺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中5-羟色胺的含量为5.0~20.8 μg/g,其中蕾期与花期棉株叶片中5-羟色胺的含量均高于苗期与铃期棉株叶片,除个别品种(系)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饲喂添加外源5-羟色胺的人工饲料可导致棉铃虫化蛹提前、发育历期缩短以及蛹重增加。10 μg/g和100 μg/g的5-羟色胺对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或没有影响或降低死亡率,但是极高浓度(500 μg/g和1 000 μg/g)的5-羟色胺能够提高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表明常规棉花蕾期与花期较高含量的5-羟色胺可能有利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在抗虫品种(系)培育中可将低5-羟色胺含量作为抗虫种质资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7.
棉花品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差异对棉铃虫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用不同棉花品种的嫩叶饲养棉铃虫幼虫,其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近似消化率、食物转化率、食物利用率均不相同。感虫品种与高抗品种间的差异显著。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棉叶中6个影响因子(棉酚、单宁、油腺、总蛋白、总糖、单糖)与幼虫相对生长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明确了各因子所起的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第1主成分为棉酚、单宁和油腺的作用,第2主成分为总糖、总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贵州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然而尚未有当地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田杂草发生情况的研究报道。我们在贵州省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习水县、水城县等5个典型马铃薯种植区展开田间调查。在所调查的19块马铃薯田间共发现64种杂草,其中重要值位列前10的杂草依次为:粗毛牛膝菊Galinsogaquadriradiata、卷茎蓼Fallopia convolvulus、繁缕Stellaria media、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藜Chenopodium album、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平均每块样田中杂草种类数为12.05种,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9.88,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7;样地两两之间的Jaccard差异性指数平均值为0.76,Bray-Curtis差异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72。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所调查的19块马铃薯田杂草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9块田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1优势种为粗毛牛膝菊、卷茎蓼、马唐,类群2以马兰为单优势种,类群3以繁缕、看麦娘、猪殃殃、酸模叶蓼为优势种,类群4以粗毛牛膝菊、卷茎蓼、马唐、尼泊尔蓼为优势种。结论:贵州马铃薯田杂草群落的α和β多样性均较高,不同马铃薯种植地区杂草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一些具有贵州地区特色的杂草例如粗毛牛膝菊、尼泊尔蓼等在当地马铃薯田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000.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是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新发病毒,其寄主范围逐年扩大。2019年10月项目组在山东寿光西葫芦温室调查时发现部分叶片呈现黄化、脉间褪绿,类似于ToCV侵染症状,并伴有烟粉虱发生。利用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扩增的目的片段与GenBank中登录的侵染番茄的ToCV基因序列(登录号:KC887998.1)同源性高达99.58%,充分说明西葫芦植株已被ToCV侵染。通过对病毒病发生规律和烟粉虱虫口数量调查发现,西葫芦定植后1个月表现侵染症状的植株为2.0%,定植后2个月达到4.2%,定植后4个月后高达68.2%,病毒发生呈指数增长,而烟粉虱虫口数量却维持较低密度。从济南和德州采集的西葫芦疑似病叶和烟粉虱中也检出ToCV病毒,说明该病毒可能已经在山东省设施西葫芦主要种植区普遍发生,并经烟粉虱广泛传播,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