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67篇 |
免费 | 440篇 |
国内免费 | 37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20篇 |
农学 | 322篇 |
基础科学 | 98篇 |
636篇 | |
综合类 | 2351篇 |
农作物 | 245篇 |
水产渔业 | 300篇 |
畜牧兽医 | 361篇 |
园艺 | 256篇 |
植物保护 | 7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68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151篇 |
2016年 | 218篇 |
2015年 | 169篇 |
2014年 | 256篇 |
2013年 | 277篇 |
2012年 | 369篇 |
2011年 | 399篇 |
2010年 | 316篇 |
2009年 | 369篇 |
2008年 | 346篇 |
2007年 | 406篇 |
2006年 | 400篇 |
2005年 | 348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231篇 |
2002年 | 181篇 |
2001年 | 173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沙打旺是我国北方主要的豆科牧草和水土保持植物,害虫是其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其中沙打旺小食心虫(Crapholita shadawana)(卷蛾科)和沙打旺黑潜蝇(Melanagromyza adsurgenis)(潜蝇科)为重要的蛀秆害虫。本研究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8月或9月以及在2005年5月(返青后期)、6月(拔节期)和8月(开花初期)调查了甘肃环县4个年份(1998年、2000年、2002年和2003年)建植的沙打旺草地上此两虫的发生规律,发现其发生与年份、草地年龄和季节有关,两虫分别为害3龄以上(含3龄)和8龄以下(含8龄)沙打旺,植株被害率分别为20.0%~100.0%和52.0%~100.0%,其中2005年发生最普遍,植株被害率均为100%。虫口数量随年份变化,其中在年龄最大(1998年建植)和最小(2003年建植)的草地上,沙打旺小食心虫在2006年时的百枝虫量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两年,而在其他年龄的草地上则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两年,3年中最高达65.8头·百枝-1(即65.8%的枝条受害,1998年建植2004年数据);沙打旺黑潜蝇在2006年时在年龄最小草地上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份,在年龄最大草地上则显著低于(P<0.05)其他年份,3年中最高达38.8头·百枝-1(即38.8%的枝条受害,2000年建植2004年数据)。基于4个年度建植的草地在调查年份中年龄与百枝虫量的关系可知,总体上,两虫的虫口数量均随着草地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度有波动),分别于7龄和8龄时达到高峰,此后随着草地的衰退而急剧下降。在同一年份的不同生长季节,两虫均于6月开始为害(5月时未见发生),但沙打旺小食心在6月时仅出现在年龄最大草地,在各龄草地上8月的百枝虫量显著(P<0.05)高于6月,而沙打旺黑潜蝇6月时百枝虫量已达最大值,除年龄最小草地外均显著(P<0.05)高于8月。在同一枝中未发现2种害虫,也未发现2头或2头以上的同一害虫。受害枝条外观与未危害枝条无明显差异,故剖茎观察虫体、虫洞和虫粪是判别枝条是否受害的主要方法。甘肃省为此两虫的新分布省份。 相似文献
22.
在较高大树木上危害的森林昆虫,当其种群的密度不是很高,或种群未处于大量取食的虫态(一般为末龄幼虫)时,往往不易被发现。大量取食后不久,种群突然消失,只留下一些危害过的痕迹。危害痕迹中寄主林木被害状能提供的信息极有限,害虫的头壳也很难找到,而虫粪却易于发现且能提供较多的信息,成为确定害虫种类的线索。国外已有不少文献肯定了虫粪对于识别虫种的辅助作用,还编制了若干种森林害虫的虫粪检索表。国内仅对马尾松毛虫虫粪在监测其幼虫种群数量方面作过较详细的研究,尚未见到用虫粪识别虫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VP1蛋白是口蹄疫病毒(FMDV)的主要结构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以及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为探究VP1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筛选出其最佳体外表达系统,使用Visual Gene Developer、CodonW、GraphPad Prism等软件,对VP1基因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同时将VP1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与大肠杆菌、毕赤酵母、昆虫杆状病毒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作了比较。结果显示,VP1基因的CAI为0.21,ENC为55.43,GC3S为65.26%,表明该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较弱并且密码子偏好以G/C碱基结尾。结合VP1基因与各表达系统密码子使用频率比值,发现其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频率比值差异最小且CAI最大,因此推断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FMDV VP1基因最适体外表达系统。本研究为FMDV亚单位疫苗研制等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4.
剖检长汀县21羽山麻鸭,检得寄生蠕虫10种,总感染率为81%,平均感染强度和密度分别为36条和30条。各种蠕虫及其感染分别为:楔形前殖吸虫28.6%,大多形棘头虫4.%,似椎低颈吸虫4.8%,福建单睾绦虫33.3¥,美国膜壳绦虫4.8%。 相似文献
25.
蒙古族草原文化传统的生态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民族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从蒙古草原文化传统对于草原生态功能维护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的贡献入手,分析了蒙古草原文化传统的特点,认为蒙古草原文化中爱护家畜、维护环境的朴素感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体现,为当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对于遵循科学发展观,寻求草原地区的发展模式和畜牧业的产业化途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6.
《动物营养(英文)》2019,5(3):217-226
Dietary fibers (DF) contain an abundant amount of energy, although the mammalian genome does not encode most of the enzymes required to degrade them. However, a mutual dependence is developed between the host and symbiotic microbes,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extract the energy present in these DF. Dietary fibers escape digestion in the foregut and are fermented in the hindgut, producing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 that alter the microbial ecology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IT) of pigs. Most of the carbohydrates are fermented in the proximal part, allowing protein fermentation in the distal part, resulting in colonic diseases. The structures of resistant starch (RS), arabinoxylan (AX), and β-glucan (βG) are complex; hence, makes their way into the hindgut where these are fermented and provide energy substrates for the colonic epithelial cells. Different microbes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s of binding to different substrates. The RS, AX and βG act as a unique substrate for the microbes and modify the relativ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al community. The granule dimension and surface area of each substrate are different, which influences the penetration capacity of microbes. Arabinose and xylan are 2 different hemicelluloses, but arabinose is substituted on the xylan backbone and occurs in the form of AX. Fermentation of xylan produces butyrate primarily in the small intestine, whereas arabinose produces butyrate in the large intestine. Types of RS and forms of βG also exert beneficial effects by producing different metabolites and modulating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have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RS, AX and βG and their roles in microbial modulation to get the optimum benefits of fiber fermentation in the gut. This review provides relevant information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at exist in the way RS, AX, and βG are fermented, and their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SCFA production and gut microbial ecology of pigs. These insights will help nutritionists to develop dietary strategies that can modulate specific SCFA production and promote beneficial microbiota in the GIT of swine. 相似文献
27.
28.
29.
文章在综述国内外有关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讨论了当今畜牧科学的六个领域即家畜遗传育种,繁殖生理学,反刍家畜营养,非反刍家蓄营养,草地学和肉品科学近年来的主要科技成就及研究动态,指出了诸领域新近研究的热点未来研究的既定目标,对国内畜牧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利用生态技术防制动物寄生虫病是一门新兴学科。搞好生态防制要全面掌握动物患寄生虫的生态原因,进行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及资料收集,确定发生寄生虫病的关键生态因子,查清各种动物寄生虫、传播媒介和中间宿主之间的关系。制定出相应的防制对策,采用生态学防制的方法,使用高新技术来影响和控制致病因子,建立动物寄生虫病预测预报制度和生态防制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