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Hypocholesterolemic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ies of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inflorescence (Coptis inflorescence) were studied using animal models. Serum total and LDL cholesterol of rats fed a diet containing 1% cholesterol and 0.5% cholic acid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rats fed a normal diet. The level of total and LDL cholesterol were reduced markedly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in rats given Coptis inflorescence extract orally at doses of 0.25, 0.5 g/kg.day for 4 weeks. In diabetic rats induced by alloxan, Coptis inflorescence extract showed a significant (p < 0.05) blood sugar lowering activity at all experimented doses (0.125, 0.25 and 0.5 g/kg.day). The highest reduction of blood sugar was about 58% when the rats were given Coptis inflorescence extract orally at a dose of 0.5 g/kg.day for 3 weeks. The 100 g dried water extract of Coptis inflorescence contained 8.11 g total alkaloid, 3.34 g berberin, 1.08 g palmatine and 0.66 g jatrorrhizine, which had long been identified as active compounds in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root (Coptis root). Thu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ptis inflorescence would be eff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y lowering serum cholesterol and blood sugar.  相似文献   
72.
落叶松杂种大规模繁殖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不同杂交组合的授粉可配性、可育性 ,杂种苗生长、杂种采穗园母株插穗产量和全光雾插条件下不同组合、单株插穗经不同浓度激素处理的生根以及大田生根插穗移植成活、生长情况。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种间易于杂交 ,不同组合间授粉可配性和杂种苗生长差异十分明显。尽管组合间插穗生根存在着明显差异 ,但幼年母株插穗一般生根容易 ,不经任何激素处理生根率也能达到 90 %以上。采穗园 2 .5~ 3.5年生杂种母株 ,平均可繁殖 13~ 2 7株·株 -1 、 级 2年生扦插苗。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组装各环节最佳方案 ,用人工控制授粉的方法配制优良组合 (一般、特殊配合力高 )的杂种种子 ,播种育苗后建采穗园进行扦插繁殖 ,即能在短期内大量增殖这些珍稀的遗传改良杂种  相似文献   
73.
74.
 全面系统地了解贵州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开花生物学习性,以期为进一步的调控麻疯树雌雄花比例,提高麻疯树产量提供依据。对罗甸县麻疯树开花习性及花分布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花芽为多次分化型,1 a中多次抽枝,枝顶多次分化出花芽。麻疯树在罗甸一般从5月初开始出现花序,到9月,陆续有植株开花,1 a中一般出现2次开花高峰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呈现交替生长动态;麻疯树新梢萌动是进入花芽生理分化期的重要标志;二歧聚伞花序生于当年生新枝枝顶,花序数量、花下叶片数量、每个花序上小花数量以及每花序上雌花数量在树体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及上中下位置的分布均没有显著差异;花序从露出到花序上小花全部开放约需40 ~ 50 d。单花花期一般为2 ~ 5 d。每个花序上平均有小花134个,雌花平均4个,雌雄比平均1 ∶ 33;雌花在花序上的分布与花序分枝的位置极显著相关,69%的雌花分布于花序各级分枝的第1次二歧分叉处及顶花位置,其中花序第1分枝的第1次二歧分叉处(1-1)和顶花位置(D)占48%。在花序不同位置,随着雌花数量的增加,坐果数随之增加,而坐果率降低。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75.
杉木种子园中无性系间结实和种子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观察的31个无性系中丰产的约占20%,产量约占总产30%;中等的占60%弱,产量占54%;低产的占20%强,产量约占17%。结实的广义遗传力hw~2平均0.66。不同无性系在雌雄花比、雌花序结构、球果大小和分枝稠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一般植株“偏雌性”、聚生雌花序占优势,球果大、树冠表面积大而分枝稠密的无性系结实量高;反之,“偏雄性”、单生雌花序为主、球果小、树冠表面积小而分枝稀疏的无性系结实量低。据72个无性系的分析,大粒种子无性系约占21%,中粒的约占47%,小粒的占32%;高发芽率无性系占23.6%,中发芽率的占57%,低发芽率的占19.4%。大粒种子无性系的发芽卒往往高于中、小粒种子无性系;而发芽势有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76.
林致中  余书平  吴荣梅 《茶叶》2006,32(2):85-87
本文调查了茶农常用的3种典型追肥方法和2种茶叶采留方法,并通过试验提出相对较优的技术,即1次基肥4次追肥,追肥比例3∶2∶2∶3;夏茶采全芽头的留叶方法。该两种方法结合可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3.5。  相似文献   
77.
摘要:茶园实现高效优质机械化采摘,树冠的构成状况是关键环节之一。综述了茶树树冠培育制度中茶树品种、修剪方式、施肥方式、采摘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天山云杉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多年试验结果总结了天山云杉扦插育苗的技术要点,探讨了不同龄母株穗扦插生根率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以及扦插苗的生长发育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苗生长迅速、抗逆性强,5 a即可培育成42.82~44.57cm的大苗,为培育优质、速生、壮苗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  相似文献   
79.
贵州茶叶机采技术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贵州茶叶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表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技术、采摘时间、机采茶叶加工技术、采摘、加工机械等是影响贵州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茶叶机采技术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利用1954—2015年丽水冬季、春季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以及2001—2015年丽水市农业局茶叶站资料,根据茶叶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指标,统计丽水茶叶低温冻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并采用多尺度趋势等方法分别从年、月尺度分析低温冻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丽水低温冻害对春茶始采日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2 a来,1月发生冬季冻害的频次最高;2月发生早春霜冻的概率最高,2月茶叶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早春霜冻的年平均日数分别达到4.8 d、3.9 d和3.9 d。早春霜冻日数呈显著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 a减少1.3 d;极端最低气温呈增加趋势,约每10 a升高0.3℃。3种早春霜冻等级,以轻度霜冻为主,占霜冻总日数的53.8%,中度霜冻和重度霜冻日数分别只占霜冻总日数的27.4%和18.8%。低温霜冻对春茶采摘的影响,主要以早春霜冻为主,且以轻度霜冻对始采日的影响最显著,霜冻日数与春茶始采日呈正相关,极端最低气温与始采日呈负相关,即霜冻日数越多,气温越低,春茶达到萌芽的时间越长,始采日也相应推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