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83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141篇
  89篇
综合类   387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1.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利用砼管护壁进行断桩的接桩方法。实践证明了此方法的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82.
以苗龄为40 d的红叶石楠组培继代芽苗为瓶外生根试验材料,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栽培基质、不同激素、不同激素浓度处理及处理时间对红叶石楠继代芽苗瓶外生根诱导的影响,继代芽苗扦插前的不同炼苗方式及扦插后施肥方式对芽苗瓶外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3B1C3D2组合(珍珠岩、生根粉ABT 200 mg.L-1浸泡处理30 min)获得59%瓶外生根率,而A3B1C1D2(珍珠岩、ABT 50 mg.L-1浸泡处理30 min)为最理想的组合;芽苗在自然散射光下炼苗15~20 d,生根率可提高到81%;栽后适时追施营养液有利于芽苗的高生长。继代芽苗瓶外生根技术的应用减少组培苗培养工序,促进红叶石楠的组培快繁效率,降低组培苗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3.
为准确评价斜螺钉连接钢 木节点的剪切性能,探明其受力机理,以云杉胶合木、钢板和自攻螺钉作为研究材料,测试不同荷载方向与受力情况下斜螺钉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将试验数据与国外规范中的计算模型进行对比,提高了侧边钢板 胶合木(钢 木)斜螺钉连接节点承载性能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自攻螺钉与剪切面之间的角度变化对其在钢 木节点承受剪 压复合应力的承载力影响不明显,当偏转为剪 拉复合应力时,节点承载力明显增大,并在30°~45°获得最大值;剪 压复合应力时,现行EC5公式计算剪 压节点的极限承载力非常不安全;EC5的刚度预测结果在剪 压复合应力区和垂直剪切面钉入时,与试验值吻合度很高,但对剪 拉区节点的滑移模量没有预测性;将Tomasi模型应用于斜螺钉连接钢 木节点滑移模量理论计算时,在45°~90°时与试验值吻合度极高。单颗自攻螺钉的抗拔刚度计算节点滑移模量的方法极为有效,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
鹅掌楸属两种植物花粉品质和花粉管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周坚  樊汝汶 《林业科学》1994,30(5):405-411
应用FDA荧光染色法、离体和活体培养及看护培养等方法检验了鹅掌楸属两种木本植物花粉的品质,观察了开花期间花粉品质的变化,同时也观察统计了自然和人工授粉情况下,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及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离体条件下,柱头和子房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花粉在自己或异己的柱头和胚珠上萌发均良好,是亲和的,但花粉管通过花柱的比率较低,仅24%。与本课题前期工作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从数量调查和活体观察两个方面,再一次证实雄配子体的发育水平是影响结籽率的重要因子之一,花柱是不亲合性反应的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85.
利用松褐天牛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转管繁育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研究转管对发育历期、繁蜂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转管繁育缩短了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前期,对管氏肿腿蜂的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的数量有较显著影响,第1次转管时这3项指标较为理想.综合比较了发育历期、寄生率、寄生成功率、产卵量、子代蜂数量和性比等各项指标后认为:转管繁育是提高管氏肿腿蜂繁蜂量的一种优良技术,繁蜂量比不转管增加3.97倍.  相似文献   
86.
为调控枣花芽分化,为丰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以鸡蛋枣、以色列1号枣、以色列3号枣、引-10枣、中秋酥脆枣5个枣品种为试材,采用纤维素酶法、电镜扫描、琼脂培养法对其进行花粉量、花粉形态、花粉萌发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5个枣品种单药花粉量为311~1 115,其中以色列3号枣的花粉量最少,中秋酥脆枣的花粉量最多;(2)5个枣品种的花粉形态为长椭圆形或细长椭圆形,具3条狭长萌发沟,极端不汇合,表面为网状雕纹;(3)不同品种花粉萌发对培养基中硼酸及蔗糖浓度具有选择性,以色列1号枣、引-10枣、鸡蛋枣的最适硼酸质量浓度为10.0 mg/L,以色列3号枣、中秋酥脆枣的最适硼酸质量浓度分别为30.0、50.0 mg/L。引-10枣、鸡蛋枣的最适蔗糖质量分数分别为20%、15%,以色列3号枣、中秋酥脆枣的最适蔗糖质量分数为10%。以色列1号枣在各种培养条件下,平均萌发率为2.04%,属于雄性高度不育品种。  相似文献   
87.
30头新生荷斯坦奶公犊出生日期和体重相近,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按常规饲喂鲜牛奶,60日龄断奶;各试验组分别于10、20、30、40和50日龄断奶,试验期为60d。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20日龄断奶组、30日龄断奶组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日龄断奶组、50日龄断奶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各试验组犊牛与对照组在体长和体斜长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8.
采用离体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4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同来源楸树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赤霉素促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高浓度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最适浓度为300 mg/L;吲哚乙酸和2,4-D对花粉的作用效果与楸树的种源有关,总体上均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花粉萌发率均在吲哚乙酸为15 mg/L时达到最大值,只有2个种源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花粉萌发率在2,4-D为200 mg/L时均达到最大值,超过最适浓度后,吲哚乙酸和2,4-D均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各个浓度的萘乙酸均抑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且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89.
90.
In obese human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ifferentiate to become ectopic fat cells in muscles. These ectopic fat cells inhibit the contrac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s. Stem cells have been recently identified in the human oviduct, a structure important in reproduction. We therefore investigated the number of Oil Red O (ORO)‐positive cells in the oviducts of control Japanese Black cows (n = 6; body condition score [BCS], 3.0 on a 5‐point scale) compared to those with diet‐induced obesity (n = 5; BCS, 4.0). We stained the ampulla and isthmus collected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ovulation with ORO and then counted the positive cells in each layer in 10 cross‐sections of the ampulla or isthmus. The obese group (23.4 ± 3.4 in the 10 sections) had larger numbers of ORO‐positive cells in the longitudinal muscularis of the isthmus (P < 0.05) than did the control group (15.0 ± 2.4). ORO‐positive cells were also observed in all other layers of the isthmus and ampulla; however, the number of cells in these layer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obese cows and controls. Whether this observed increase in ORO‐positive cells in the oviducts of obese cows affects their reproduction warrants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