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6篇
  62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01.
基于"三生"空间优化的城乡交错区土地整治功能单元划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悦  严金明  陈昊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1):243-252
为提升城乡交错区土地整治精细化管理水平,统筹发挥空间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开展土地整治功能单元划定研究。该文明确了土地整治功能单元内涵,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根据"明确功能区—确定评价单元—评价单元功能—确定功能单元"的划定思路,综合运用图层叠置法、区位商法、特尔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距离法,确定了5类整治功能,共计54个土地整治功能单元:1个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类、3个产业园区节地类、28个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类单元集中分布在北部,17个城镇更新类单元集中分布在南部,5个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类单元分散在中部和北部。通过单元划定指导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空间优化功能可得到充分发挥:空间结构有效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将增加975 hm~2,3 061 hm~2乡村生活空间和308 hm~2城镇生活空间将得到改善,617 hm~2的集体产业园区将完成改造升级;空间发展质量得以保障,农田提高1.4个等级,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约提高3.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面积将年均降低8%。结果充分体现了海淀区"三生"空间优化的差异化需求,可为基于功能导向的土地综合整治差异化设计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02.
工勤人员队伍是农业科研单位中重要的力量,它为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辅助单位科研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贡献作用。然而,由于这支队伍相较于管理、专技队伍人数占比较小,人员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低,关于工勤队伍的管理、建设常被忽视,产生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文章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拟提出工勤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包括思想教育、培训晋升、机制完善、探索转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30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从严管理干部精神,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人事档案, 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中央组织部在全国部署了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此次专项审核工作,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体检,对档案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 对材料不齐全不完整的档案,进行了补充完善。通过此次专项审核,使科研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了解了干部档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和优化今后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304.
The eco-socio-economic balance of a region can be preserved by proper land-use planning, particularly in hilly watersheds where erosion caused by rainfall is an ever-present threat.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ology developed to compile a treatment-oriented land-use planning scheme for a hilly watershed us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 remote sensing based physiographic soils map and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re the sources of soil depth and slope steepness classes, respectively, and are the information databases for GIS analysis. The GIS was used to integrate these databases and provide tools for manipulation of the data. A set of knowledge-based rules was formed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mulated by Sheng and Stennett (1975) for hilly watersheds, modified to allow for the local land-use patterns. These rules were used to manipulate the databases and allow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ustained land-use system in the watershed with prope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This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heme would be a safeguard against soil eros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threats. A priority sub-watersheds delineation survey conducted in the watershed indicates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silt yield index values, which calls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earnest in cases of high and very high priority sub-watersheds.  相似文献   
305.
针对水电机组传统负荷分配模型在运行时所面临的机组穿越振动区次数多、机组出力波动大的问题,该研究建立水电机组多目标多约束双层智能寻优模型。外层模型基于动态规划方法,构建多约束下机组组合优化模型;内层模型基于改进生物地理学算法,从种群个体适应度关系提出动态迁移模型,将混合交叉思想引入迁移算子自适应更新策略,同时以机组组合是否发生变化为判断条件建立机组出力波动约束,构建机组负荷分配优化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模型收敛、寻优能力有明显提高,在负荷分配过程中可节省10.56%的耗水量,同时可有效平抑60.24%的机组平均出力波动幅度,并避免24次振动区穿越,大幅提升机组避振能力以及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在水电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