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122篇
基础科学   1篇
  168篇
综合类   517篇
农作物   93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66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三个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白免3号和肯贵阿1号含有Pm4a:小白冬麦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其抗谱不同于所有供试单基因系的抗谱。  相似文献   
132.
Forty-five Musa clones, including endemic and introduced cultivars plus hybrids, were evaluated for resistance against the banana weevil, Cosmopolites sordidus, in a field trial in Uganda. The predominant groups of staple crops, East African highland bananas (Musa spp. AAA) and plantains (Musaspp. AAB), as well as plantain-derived hybrids (AAB × AA), show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susceptibility to this pest. These were followed by dessert bananas (Musa spp. AAA), exotic bananas (Musa spp. ABB) and finally diploids of M. acuminata (AA). Hybrids of banana origin were highly resistant. Some East African highland cultivars, especially brewing types (e.g., Kabula, Bagandeseza, Ediirira), showed intermediate levels of resistance. Among the non-highland bananas, high levels of resistance were observed in Yangambi-Km5 (AAA), Cavendish (AAA), Gros Michel (AAA), Kayinja (ABB, Pisang Awak subgroup), Ndiizi (AB, Ney Poovan subgroup)and Kisubi (Ney Poovan subgroup). The highest resistance was observed in banana hybrids TMB2×7197-2, TMB2×8075-7 and the wild banana Calcutta-4 (AA). These were considered the best sources of resistance for a weevil resistance-breeding programme with the two hybrids commonly used as improved male parent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33.
丛枝菌根寄主专一性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4.
氮磷亏缺条件下杨树幼苗根系分泌酚酸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收集装置收集杨树幼苗根系分泌物,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法(UPLC)对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缺N、缺P处理下杨树幼苗根系均能分泌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醛、苯甲酸和肉桂酸等酚酸类物质,养分缺乏显著促进杨树根系分泌酚酸。在缺N条件下,杨树幼苗较正常培养条件下酚酸分泌增加量为对羟基苯甲酸125%~263%、香草醛201%~316%、苯甲酸230%~332%、肉桂酸138%~188%,且根系分泌的各酚酸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但3个培养时间段内(0~5天,6~10天,11~15天)酚酸分泌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在缺P条件下,杨树幼苗较正常培养条件下酚酸分泌增加量为:对羟基苯甲酸96%~124%、香草醛58%~156%、苯甲酸222%~734%、肉桂酸99%~328%,其中,苯甲酸和香草醛的分泌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而苯甲酸和肉桂酸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缺N、缺P处理下,杨树幼苗根系分泌酚酸的平均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醛在缺N条件下的平均分泌速率高于缺P培养,而苯甲酸和肉桂酸的平均分泌速率低于缺P培养。杨树幼苗在N,P缺乏条件下根系分泌酚酸...  相似文献   
135.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特征界定拟盘多毛孢属的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拟盘多毛孢属108个ITS(内转录间区)序列建立了分子系统树,探讨拟盘多毛孢属的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树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拟盘多毛孢属首先按照分生孢子有色胞的颜色区分为暗色和淡色(同色)2个分支,暗色组再分成2个亚分支--同色亚分支和异色亚分支,淡色分支内进一步根据顶端附属丝特征和基部附属丝的有无区分为7个亚分支.寄主植物的某个分类单元在拟盘多毛孢属的分子系统树上并未形成特定的分支.通过对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树结合分析,重新界定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异色拟盘多毛孢(P.versicolor)和茶拟盘多毛孢(P.theae).  相似文献   
136.
沙潜Opatrums Subaratum Fald.是我国北方干旱区重要的苗期害虫,危害严重。一年完成一个世代,成虫在土中或缝隙处越冬。早春出蛰,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活动盛期。成虫取食的寄主植物有34科110余种,主要为种子和幼苗,经多年观察,成虫对豆饼、花生饼和棉子饼有趋性。成虫耐饥能力很强,寿命长,且能进行产雌雄孤雌生殖。在适宜温度下卵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卵期4~28天。幼虫在表土层活动,经6龄或7龄,幼虫期48~53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土壤有利于幼虫的生长发育,幼虫在5~8厘米土层中化蛹,蛹期7~11天.沙潜主要天敌是步行(虫甲)、地蝼(虫甲),食量很大。  相似文献   
137.
 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利用病原群体毒性及寄主群体抗性的观点,可把多个具不同抗锈性小麦品种在不同布局条件下,将其整体抗性加以综合量化,其结果在预测预报小麦锈病流行强度的研究中,有助于品种抗性因子对锈病流行强度所产生干扰作用的大小能够量化进入预测式.  相似文献   
138.
经过2004 ̄2005两年对上海口岸进境和进境后种植的260个兰花品种上建兰花叶病毒(CyMV)检测方法的研究,分别建立了检测和鉴定兰花上建兰花叶病毒的DAS-ELISA、电镜观察、鉴别寄主反应、RT-PCR和IC-RT-PCR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普通小麦品种Rulofen是我国小麦杆锈菌的鉴別寄主。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和对Rulofen无毒性的小麦秆锈菌的三个生理小种21C3、34、34C2对Rulofen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单体分析,并将Rulofen所含的抗秆锈病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Sr基因进行了异同比较。结果表明;Rulofen在2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三个供试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Sr6.其抗性效应为;-;1~ 或1X~=-x~- ,因环境条件的影响,Sr6的抗性反应型不稳定;在5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21C3、34和34C2三个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Sr30,其抗性效应为2=、抗秆锈病基因Sr6和Sr30对我国的小麦秆锈菌小种34类群都具有进一步的区分作用。  相似文献   
140.
根据全国统一的8个寄主鉴定结果,仍以叶1(26),叶2(360)和洛10小种群为主要优势小种(群)。在洛10小种中仍以361,261,363和377出现频率较高。近年来,叶1,叶2出现频率在逐年增长,叶3在下降。用新鉴别寄主鉴定的小种,以V1,9-12,15-16;V1,9-12,15-16;V1,9-16;V1,9-12,14-16;V1,9-13;15-16出现频率较高。用毒力频率分析,IRN66—331,Redman6068,百农3217和丰抗13抗性较好,而东方红3号,丰产3号等品种高度感病,能侵染洛10品种小种在逐年上升,毒力频率均达83.33%。这为抗锈育种寻找抗源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