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1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869篇
林业   740篇
农学   961篇
基础科学   908篇
  823篇
综合类   3682篇
农作物   787篇
水产渔业   341篇
畜牧兽医   835篇
园艺   262篇
植物保护   31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395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491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633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通过试验、示范,总结了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水稻种植大户在南粳9108机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模生产件下南粳9108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42.
冈优52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中籼杂交水稻,具有生育期适中、丰产性突出、较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在安徽和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高产栽培应注意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要点。  相似文献   
943.
中浙优1号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中浙A与恢复系航恢570组配而成的杂交优质稻新品种。近年来,尤溪县引进作中稻试验、示范,表现分蘖力较强、株型紧凑、剑叶窄挺直、熟期转色好、米质优、丰产性好等特点。总结了中浙优1号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44.
In parti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areas such as Recreational Fishing Havens (RFHs) where commercial fishing is prohibited there are fewer sampling methods available for quantifying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pecies. Consequently, a framework is needed in such areas to decide whether sampling should be based on: (1) fishery‐independent techniques; (2) fishery‐dependent methods that rely on recreational fishery harvests; or (3)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is study compared fishery‐independent data derived from baited remote underwater video stations (BRUVS) and independent fishing surveys (IFS) with fishery‐dependent data based on recreational angler surveys (AS) to identify the fish species that were best enumerated by each method in two Australian RFHs. Each method captured/detected disparate species and each consistently showed correlations with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particular suites of species. The species that were correlated with and best enumerated by BRUVS were Microcanthus strigatus (Cuvier) and Pelates sexlineatus (Qouy & Gaimard); those correlated with IFS were Gerres subfasciatus Cuvier, Girella tricuspidata (Qouy & Gaimard), Mugil cephalus L. and Pomatomus saltatrix (L.); and those correlated with AS were Platycephalus fuscus Cuvier and Acanthopagrus australis (Owen). By identifying the species that were best quantified by each method, this study facilitates accurate monitoring of key species within RFHs.  相似文献   
945.
海上网箱网衣检测用框架式AUV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型网箱(围网)养殖是我国对深远海水体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网衣破损检测是网箱养殖可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利用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框架式AUV进行网衣破损检测是可行的技术方案之一。基于技术、成本和使用便利性等要求,提出了框架式AUV螺旋式网衣破损检测策略,对其进行了运动建模和动力计算,获得了控制方法及与海流等相关的工作条件。根据模型分析进行了框架式AUV系统参数设计,开发了3自由度AUV控制系统软硬件、水下视频监控装置及工作距离1.5 km的微波通讯系统。所研发系统在象山港海域大型网箱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流速小于0.8 m/s时,能够在大潮和小潮分别获得最远0.9 m和1.5m的清晰视觉图像,可以方便地判断网衣破损情况,满足实际要求,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46.
6-9月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3-2012年6-9月(2005年数据缺失)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利用全局和局部自相关性分析,结合半变异函数模型,探讨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分布的异质性特点,并寻找影响茎柔鱼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认为:(1)全局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和局部自相关统计量Getis-Ord Gi*的Z得分结果显示,秘鲁外海茎柔鱼呈斑块状中等程度的聚集分布,7月份的聚集性强;(2)趋势性分析认为,6-9月茎柔鱼资源在南北方向上基本都呈现出南低北高的变化趋势,而东西方向上均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趋势;(3)6、8月份的最优模型为高斯模型,7月份的最优模型为球状模型,9月份的最优模型为指数模型,6-9月份的块金系数分别为41.33%、24.66%、25.89%和35.42%,其反映了中等程度自相关性,与全局自相关的分析结果一致;(4)相关性检验认为,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局部聚集分布主要是受到海表面高度的影响。对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分布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对揭示其栖息地分布及其生态学意义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7.
超甜玉米作为一种新型的果蔬型食品,在很多国家都已经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种植作物。通过种植超甜玉米,种植业结构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这对于种植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对超甜玉米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超甜玉米的栽培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8.
本研究通过对制种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的分析,阐述了减缓水分胁迫的抗逆性栽培技术,从而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949.
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中花1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矮秆多分蘖突变体mz3。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利用mz3与籼稻品种南京11杂交建立的F2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染色体长臂上的SSR标记RM19353与RM510之间约747kb范围内。由于该区间包含控制水稻株高和分蘖的D3基因,结合表型分析,推测突变基因与D3可能为一对等位基因。设计7对引物分别对中花11与突变体mz3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显示,与中花11相比,D3基因在mz3中第636位核苷酸由G突变为A,使得编码色氨酸的密码子TG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导致翻译提前终止。进一步对定位群体中10个隐性极端个体测序,结果显示所有极端个体都带有该突变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突变体编码的D3蛋白与野生型一样定位在细胞核中,荧光双分子互补试验结果表明,突变体D3蛋白不能与D14蛋白发生互作,推测突变体编码的D3截短蛋白缺少了与D14互作的氨基酸序列,从而阻碍了独脚金内酯信号传递。因此,mz3表型很可能由D3基因突变引起。  相似文献   
950.
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稻壳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之间。呋虫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 d,距末次施药后7 d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3 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 μg/(kg 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在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