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1篇
  免费   669篇
  国内免费   3302篇
林业   209篇
农学   3198篇
基础科学   979篇
  3171篇
综合类   8354篇
农作物   1855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408篇
园艺   147篇
植物保护   1993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522篇
  2021年   600篇
  2020年   658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722篇
  2016年   862篇
  2015年   733篇
  2014年   815篇
  2013年   1062篇
  2012年   1161篇
  2011年   1042篇
  2010年   931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822篇
  2007年   936篇
  2006年   806篇
  2005年   789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4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研究BNS和BNS366小麦雄性不育与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为激素调控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育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BNS和BNS366为试验材料,分别以矮抗58和郑麦366(BNS366的近等基因系)为对照,进行正常秋季播种(2018年10月10日)和晚播(2018年12月2日)试验,用I2-KI法测定花粉育性,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测定自交结实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三核期叶片、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三核期花药中6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的这三个指标分别为34.74%、43.12%和48.48%,达到低不育水平,BNS366则分别为92.63%、55.37%和67.94%,达到正常可育水平,播种期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矮抗58和郑麦366在2种播期条件下,则为82.56%—94.00%、73.90%—82.31%和96.54%—139.26%,均为正常可育,播种期间差异不显著;BN...  相似文献   
92.
为比较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低温和不同光强作用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以3个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为材料,分别在低温驯化期、低温驯化结束期和封冻期取样,室内暗处理后给予6个不同的光强,测定不同光强下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结果表明,低温、高光强下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ETR、qP和qN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济麦22的这几个叶绿素荧光参数最低。封冻前抗寒中间型东农705品系的热耗散保持较高水平,但进入封冻期后其热耗散能力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93.
The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organic carbon (OC) and nitrogen (N) in soil aggregates and whether these effects vary with cropping system have not been well addressed.Such information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sequestration of OC and N in agricultural soils.In this study,the distributions of OC and N associated with soil aggregates were analyzed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in a continuous winter wheat cropping system and a legume-grain rotation system in a 27-year field experiment,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OC and N in aggregates and to examine the recovery of soil OC and N in a highland agroecosystem.Manure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oil bulk density but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coarse fractions and their associated OC and N stocks in the soils of both systems.Fertilizers N + phosphorus (P) and manure had similar effects on total soil OC and N stocks in both systems,but had larger effects on the OC and N stocks in > 2 mm aggregates in the legume-grain rotation system than in the continuous winter wheat system.The application of P increased the OC and N stocks in > 2 mm aggregates and decreased the loss of N from chemical fertilizers in the legume-grain rotation system.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P fertilizer should be applied for legume-included cropping systems and that manure with or without chemical fertilizers should be applied for semiarid cropping systems in order to enhance OC and N accumulation in soils.  相似文献   
94.
以强筋春小麦品种龙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肥和密度处理对群体质量指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在施肥(氮磷钾纯量)180 kg/hm2,密度600万株/hm2条件下达最大值,为5 716.5 kg/hm2,其关键群体调控指标为孕穗期叶面积指数6.0,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6 899 kg/hm2和9 211.5 kg/hm2;在此施肥和密度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在整个生育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后期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95.
本试验采用化学分析和肉鸡代谢试验建立了河南省小麦养分含量与代谢能的回归方程。试验1:选取河南省11种不同的成熟小麦,测定概略养分含量和容重,分析养分含量变化范围。试验2:用小麦、次粉、麸皮、面粉按照总戊聚糖含量梯度配制人工小麦,再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人工小麦代谢饲粮。选取常规饲养的商品代罗斯308雄性白羽肉鸡进行代谢试验,分别在11~13日龄和25~27日龄,用全收粪法测定人工小麦代谢饲粮的表观代谢能(AME)、真代谢能(T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AME、TME、AMEn和TMEn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河南省小麦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及总磷(TP)含量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16.67%、15.84%、14.96%、19.32%。2)肉鸡对人工小麦代谢饲粮的养分表观代谢率在11~13日龄和25~27日龄存在差异,25~27日龄肉鸡对人工小麦代谢饲粮ADF、粗纤维(CF)的表观代谢率高于11~13日龄,AME、TME、AMEn和TMEn也高于11~13日龄。3)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河南省小麦肉鸡代谢能的预测方程为:11~13日龄,AME=14.628-0.184NDF(R2=0.842,P<0.01),TME=15.49-0.197NDF(R2=0.854,P<0.01),AMEn=14.571-0.184NDF(R2=0.847,P<0.01),TMEn=15.49-0.197NDF(R2=0.854,P<0.01);25~27日龄,AME=15.462-0.217NDF(R2=0.797,P<0.01),TME=16.124-0.214NDF(R2=0.809,P<0.01),AMEn=15.179-0.208NDF(R2=0.801,P<0.01),TMEn=16.123-0.214NDF(R2=0.809,P<0.01)。4)通过预测方程计算所得人工小麦代谢饲粮AME、TME、AMEn和TMEn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很接近,计算所得的河南省小麦AME、TME、AMEn和TMEn符合预期值。由此得出,不同品种河南省小麦之间EE、NDF、ADF及TP的含量差异相对较大;不同日龄阶段的肉鸡对小麦代谢能存在差异,设计肉鸡饲粮配方时,不同阶段饲粮代谢能应采用对应的代谢能值;低于14日龄的肉鸡,预测方程为AME=14.628-0.184NDF,TME=15.49-0.197NDF,AMEn=14.571-0.184NDF,TMEn=15.49-0.197NDF;14日龄以上的肉鸡,预测方程为AME=15.462-0.217NDF,TME=16.124-0.214NDF,AMEn=15.179-0.208NDF,TMEn=16.123-0.214NDF。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为合理安排农事提供依据,使用近55a(1961—2015年)安徽省春季78个气象台站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以及Morlet小波变换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春季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81.55—626.75h之间,呈北多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明显,日照时数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7倍。在近55a中,日照时数整体上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在各个年代中日照时数周期存在差异;在21世纪初日照时数由减少转为增加,属于突变现象;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淮北主要以减少趋势为主,江淮之间增减参半,沿江江南则主要表现为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复合型种衣剂包衣处理对杂交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复合型种衣剂能提高杂交小麦的实验室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增强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增加幼苗的干物质重量,提高叶绿素α、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幼苗的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苗足苗壮,分蘖数增加,对杂交小麦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8.
地中膜冬小麦田的水分平衡和节水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中膜技术是在地下不适当深度铺上同强度、耐久性强的聚氯乙烯薄膜,再将土回填。审较为经济的、易于在沙漠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新型农业技术。试验表明,在传统栽培措施下,利用地事膜种植的冬小麦与对照区冬小麦的相比;产量提高73.3%,每年增加收益国2655.02$/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1.3%。  相似文献   
99.
基因型和供水对小麦维管系统发育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灌水条件下对不同冬小麦基因型的旗叶至倒四叶、主茎基部第 2节间及穗下节间维管束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 ,叶片维管束数目随叶位下降而依次递减 ,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且集中表现于顶部三叶片。冬前水对小麦叶片维管束数目发育有明显促进 ,春季返青后供水对其促进作用很小 ,但对叶片大小促进作用明显。水分和养分输导组织在茎秆结构中体现出基因型差异。完全控水条件下水分及养分输导组织发育均受到抑制 ,不同供水对叶片形态及维管束结构的发育均有明显效应 ,供水对前者效应大于后者。拔节水对茎秆维管系统发育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农作物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以东北三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当前对涉及到耕地内部不同作物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大尺度作物种植面积和分布格局遥感提取方法及景观生态学中景观格局指数在作物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基于2005年和2010年作物生育期内遥感影像全覆盖的MODIS-NDVI数据,利用RS、GIS技术,通过分析东北地区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的种植结构、物候历及NDVI曲线特征,建立不同作物面积遥感提取模型,提取大尺度农作物空间分布格局信息。同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农作物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与多年平均统计数据比较,基于MODIS遥感数据提取的作物面积信息,2005年和2010年平均精度达到了90%以上;5年间,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大豆平均斑块面积减少,面积年动态度为-4.47%,水稻和玉米平均斑块面积均增加,且5年的变化幅度均超过20%。【结论】成本和收益是作物面积增加或减少的主要原因;用中等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大尺度作物面积提取的方法是可行的;景观生态学中格局指数可以用来分析耕地内部作物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