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4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林业   209篇
农学   551篇
基础科学   4篇
  159篇
综合类   1289篇
农作物   488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170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薯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防止资源的流失,我国在1952~1958年和1979~1982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甘薯资源的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在国家统一规划下于1990年和1996年分别建立了"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和"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主要负责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与分发利用等工作。通过资源鉴定和评价研究,筛选出一批包括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和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甘薯品种改良和资源创新的研究,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甘薯种质资源交换中心。  相似文献   
82.
玉米高蛋白高赖氨酸新种质的选育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饲养业迫切要求高蛋白质又高赖氮酸的“双高”玉米,我们用高蛋白质种源与高赖氮酸种源杂交,在其后代中分别用选株自交、回交、系内混合授粉等方法结合蛋白质、赖氨酸的测定来选择“双高”优株,并对自交后代进行有关相关性研究。现已选育出一小批蛋白质含量15.79%~22.88%,赖氨酸含量0.46%~0.64%的双高种质;在相关关系分析中证明了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蛋白质四种组分分析中证明02基因同样可以调整高蛋白质中四种蛋白的比例,富含赖氨酸的谷蛋白占粗蛋白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上升到40%左右,而赖氨酸含量极少的胶蛋白占粗蛋白的比例由普通玉米的50%下降到20%左右,可以认为,通过遗传育种手段可以同步提高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83.
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近年来急剧增加的遗传资源数量给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Frankel(1984)和Brown(1989)提出并发展了核心种质(CoreCollection)的概念,即以最少的遗传资源份数最大限度的代表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至今全世界在硬粒小麦、花生和一年生育情等30余种植物上已经进行了核心种质研究;本文对有关核心种质构建的理论依据、开展核心种质研究的步骤、方法和内容以及核心种质的检验指标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此外,作者在Frankel的核心种质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核心种质还应包含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优异基因,并强调核心种质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群体。  相似文献   
84.
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种质性状分布及变异特点,筛选出核心资源,选育出符合新疆棉花产业需求的品种.[方法]以保存396份陆地棉品种资源为材料,采用田间鉴定方法,分析6个表型生育性状、6个经济学性状、5个纤维品质性状及田间黄萎病变异及分布.[结果]供试陆地棉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生育期在116~125 d适宜范围的占51.8%;...  相似文献   
86.
RAPD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Yunjie(Eruca sativa Mill.)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enetic diversity of Yunjie (Eruca sativa Mill. ) in China was assessed by analyses of RAPD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 Twenty native cultivars representing Yunjie-growing ecotypes in China were selected as material in this study. Twelve out of the 64 tested random decamer primers were able to identify 131 stable RAPD bands from these Yunjie cultivars. Of them 105 bands, or 80.15% of the total, were polymorphic. Most Yunjie cultivars from the same ecotype had their characteristic DNA bands.Cluster analysis by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of arithmetic means (UPGMA) suggested that the 20 Yunjie genotyp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he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the 20 cultivars varied from 0. 117 8between Shuozhou and Shenchi to 0. 499 4 between Hetian and Xiliang. Hetian alone could be a new type of Yunjie identified in China because it had the greatest genetic distance from all the other tested cultivar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ese Yunjie have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Yunjie based on the RAPD information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Yunjie cultivars in their geographic origins and their plant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87.
扶芳藤种质资源及变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扶芳藤野生资源及主要栽培种 (品种 )进行调查和收集 ,对其形态特征、生育期、年生长节律、繁殖习性、攀附特性、叶形、叶序及叶色季节性变化、花序及种子形态变异特征进行对比观察和研究 ,得出扶芳藤在我国分布范围广、种质资源丰富、种内变异类型多 ,且生长期长、易繁殖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并根据其主要特征将扶芳藤种质资源初步划分为 1 9个类型 ,为进一步选种和遗传改良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缓慢生长法是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黄菠萝缓慢生长法的适宜基本培养基和糖的质量浓度进行了筛选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黄菠萝缓慢生长的组培体系是1/2MS+80 g·L^-1蔗糖。为成功离体保存黄菠萝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福建柏优树选择及种实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调查研究福建柏资源基础上,制定了福建柏优树选择方法,于1998年6~11月和1999年7~11月在福建省福建柏自然分布区和栽培区以及湖南省道县福建柏天然林中选择出优树175株,其中从天然林中选出57株,从人工林中选出118株。这些优树总体表现较好,生长量大,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15 49m、28 6cm和0 51263m3,树干通直圆满,树体健康,无病虫害,平均树龄为35 3a。1999年10~11月,采集到129株优树的球果,测定了各优树的种子千粒重、球果出籽率、球果重、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球果宽和苞鳞数等8个指标,结果表明各优树在种实性状上差异比较大,差异最大的是球果重,平均单果重2 757g,变幅为1 342~4 748g,变异系数为27 86%;平均千粒重为6 378g,变幅为3 647~11 349g;平均出籽率为2 56%,变幅为1 62%~4 79%;球果大小相差较大,球果近球形但略长些。相关分析表明,优树各种实性状间的相关性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与球果重量、大小呈密切的正相关,与出籽率、苞鳞数及球果形状关系不大;出籽率与其他种实性状间相关性很小,可能是个独立的性状;单果重与苞鳞数及球果大小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与球果形状没有关系。收集选出的175株优树中的162株,在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福建柏种?  相似文献   
90.
根据野外调查和相关资料整理,从园林植物资源、外来木本植物资源和珍稀植物保护资源三个方面对潮汕地区林木种质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汕地区林木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园林植物82科237属42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6属30种,被子植物76科221属399种。外来木本植物有558种,隶属于98科286属。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2种,隶属于17科18属。潮汕地区木本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1批》的植物有1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2批》所收录的潮汕地区木本植物有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