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7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869篇
林业   347篇
农学   780篇
基础科学   307篇
  485篇
综合类   3666篇
农作物   513篇
水产渔业   373篇
畜牧兽医   1873篇
园艺   343篇
植物保护   1161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90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488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61.
椭圆嗜蓝层孔菌(Phellinus ellipsoidea)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其乙酸乙酯分部经柱层析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这11个化合物分别为:苯并(1,2-b,5,4-b′)二呋喃-3,5-二酮-8-甲酸甲酯(1)、原儿茶酸(2)、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3)、原儿茶醛(4)、Hispidin(5)、Hispolon(6)、Inoscavin A(7)、Phelligridin K(8)、Inoscavin C(9)、Inoscavin E(10)和Inonoblins B(11),其中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该物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2.
本试验选用MRS、MRS+10%家兔硬粪浸出液和MRS+10%泡菜汁3种选择培养基,对健康家兔肠道的乳酸菌群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根据可培养细菌菌落特征、染色特性、显微镜形态观测,共分离出7株乳酸菌株,其中需氧菌2株,厌氧菌5株。结合生化试验初步鉴定,需氧菌株分别为乳酸乳球菌和短乳杆菌,厌氧菌株分别为嗜酸乳杆菌,嗜粪乳杆菌,肠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本实验为弄清健康家兔肠道的有益菌群,以便下一步制作更易于在畜禽的肠道中定植存活的复合动物微生态制剂做准备。  相似文献   
63.
试验旨在鉴定吉林省某雏鸡孵育基地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1株致病性菌CCGGD201101株并测定其致病性。对疑似致病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鉴定,并人工接种昆明鼠,测定其半数致死量,验证细菌毒力。经鉴定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以鲍曼不动杆菌CCGGD201101分离株为研究对象,并以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ATCC 19606)为对照,测得半数致死量,进一步证明鲍曼不动杆菌病死鸡分离株CCGGD201101具有较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64.
在青海省海拔2000~2500m和2500~3000m两个不同生态区域设置抗性观测圃,调查评价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60份资源田间晚疫病抗性,资源D9在整个生育期表现出免疫症状,15个资源表现为高抗,18个资源表现抗病,同时还对晚疫病菌流行生理小种的毒性基因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5.
旨在通过对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和定位与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和功能基因。本研究以135只戴瑞奶绵羊为试验材料,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通过SAMTOOLS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使用PLINK v1.90进行质控,利用GEMMA v 0.98.1的混合线性模型对质控结果进行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1个SNP与泌乳后90天日均产奶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显著相关,8个SNPs达到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TRNAQ-CUG-2、LOC114117240、ACADLMYL1、CHD6、SLCO3A1;有2个SNPs与150天日均产奶量达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PRMT6、RNF180;有2个SNPs与泌乳周期达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PRMT6、TRNAW-CCA-68、TRNAS-GGA-61。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推测,ACADLSLCO3A1可能是影响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为我国奶绵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猫杯状病毒形态特征及遗传演化情况,采用F81细胞从患病宠物猫的鼻拭子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命名为SH1。经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符合FCV的形态特征。采用RT-PCR方法扩增了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和衣壳蛋白基因(ORF2)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国内外参考株的ORF2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4.1%~79.7%和84.5%~90.9%;ORF2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显示,30株FCV毒株形成两大分支,即基因群Ⅰ和Ⅱ,分离株属于基因群Ⅰ;进一步分析发现,基因群Ⅰ和Ⅱ主要在377、539和557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基因群Ⅰ和Ⅱ分别为N、A、G和K、V、S。研究结果为FCV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为分离上海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征病毒(PRRSV)并分析其分子遗传进化关系,对来自该地区某猪场疑似PRRSV感染病猪的2份肺样进行RT-PCR检测,阳性样品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将盲传3代后出现细胞病变的PAMs经间接免疫荧光鉴定,通过RT-PCR扩增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后与GenBank登录的参考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分析了分离株Nsp2、GP5氨基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关系,并对分离株做了重组分析和细胞嗜性试验。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1株PRRSV,命名为SH2019,其全基因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4677 bp,分离株与NADC30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属于目前流行于中国的类NADC30 PRRSV,其Nsp2存在131个氨基酸缺失的分子特征;分离株是以谱系1毒株为主要亲本,以谱系3、谱系5或谱系8毒株为次要亲本,在12601~12901 nt(ORF2~ORF4)发生了基因重组的重组毒株,分离株不能感染Marc-145细胞。本研究分离鉴定一株重组类NADC30 PRRSV,可为该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为对发病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并防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本研究无菌采集腹泻鹅及病死鹅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对菌株部分基因进行测序、构建遗传进化树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灰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玫红色、光滑圆润菌落;分离菌株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菌,两端钝圆、大小中等,多呈单个存在的杆状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对小鼠、雏鹅均有较高致死率;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患者粪便分离株(GenBank登录号:CP024992.1)同源性最高,达99.5%;体外抑菌试验发现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对大多数抗菌药均有较强抗性,仅头孢噻呋对该分离株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合理用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为有效防治鹅大肠埃希菌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规模化鹅场防控大肠埃希菌等其他细菌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9.
通过开展凉山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情况试验,为指导凉山地区奶牛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提高抗生素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采样、增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发现193 份患有乳房炎的乳样中有134 份分离出12 种病原菌,其中65 份检出两种及以上菌,占检出数的48.50%﹔共分离出234 株不重复菌株。分离率居前五位为:葡萄球菌63 株(26.9%)、大肠杆菌56 株(23.8%)、肺炎克雷伯菌42 株(17.9%)、肠球菌24 株(10.3%)、链球菌13 株(5.6%)。对本试验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12 种菌中的10 种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不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对试验选取的17 种常见抗生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有部分菌株还表现严重的多重耐药,有些菌株对部分药物耐药率达100.00%。  相似文献   
70.
对1株分离自西藏那曲地区养殖场有出血性症状牦牛的致病性菌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分析,为西藏地区牦牛出血性疾病提供治疗依据。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疑似菌株,对所得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疑似致病菌株,再对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通用引物检测及测序、同源性比对,后经药敏试验得到该疑似致病菌株的敏感药物,最后通过动物回归试验验证其敏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分离纯化获得6株疑似菌株,经形态学观察试验、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1株具有溶血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S-4。经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S-4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4菌株对恩诺沙星、新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中介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氨苄耐受;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致病性,且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治疗效果差。本试验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牦牛源表皮葡萄球菌,该致病菌在养殖过程中可使用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