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50篇 |
免费 | 885篇 |
国内免费 | 144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60篇 |
农学 | 1380篇 |
基础科学 | 1420篇 |
2403篇 | |
综合类 | 7490篇 |
农作物 | 662篇 |
水产渔业 | 506篇 |
畜牧兽医 | 1097篇 |
园艺 | 318篇 |
植物保护 | 7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1篇 |
2023年 | 315篇 |
2022年 | 582篇 |
2021年 | 615篇 |
2020年 | 538篇 |
2019年 | 711篇 |
2018年 | 388篇 |
2017年 | 673篇 |
2016年 | 845篇 |
2015年 | 713篇 |
2014年 | 921篇 |
2013年 | 969篇 |
2012年 | 1325篇 |
2011年 | 1275篇 |
2010年 | 1002篇 |
2009年 | 932篇 |
2008年 | 810篇 |
2007年 | 940篇 |
2006年 | 732篇 |
2005年 | 606篇 |
2004年 | 447篇 |
2003年 | 361篇 |
2002年 | 303篇 |
2001年 | 274篇 |
2000年 | 194篇 |
1999年 | 198篇 |
1998年 | 150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96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72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Kunio Shirakihara Masahiko Yoshida Machiko Nishino Yoshimi Takao Kouichi Sawada 《Fisheries Science》2001,67(3):430-435
SUMMAR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warf ayu Plecoglossus altivelis altivelis in the pelagic waters of Lake Biwa was evaluated from June to September in 1995–97 from eight acoustic surveys using a quantitative echosounder. In each survey, echoes from a depth range of 3 m to the sea bottom were collected at a station every 2.7 s for 24 h together with measurements of vertical profiles of water temperature and chlorophyll-a. The ayu's echo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n underwater video camera. The ayu were observed near the maximum chlorophyll-a depth and above the thermocline. Their density was highest at depths of 4–11 m with 2–4 individuals/m 3 and was almost zero below 20 m. Echo signs were recorded as having a frequent duration of more than 1 h at night, whereas were of a shorter duration in the day. The fish stay in the epilimnion during the day without any clear vertical migration, but are distributed more uniformly at night. The advantages of remaining in the epilimnion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food availability and predator avoidance.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8种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商值法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利用食用安全风险指数对水产品进行食用安全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环境中检出农药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平均质量分数为0.33 μg·L-1,同时有少量杀虫剂、杀螨剂、增效剂有检出;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稻虾、稻蟹农药残留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质量分数为6.1 μg·kg-1 (以湿质量计)。养殖水环境中农药主要来源于养殖前期环境中残留或外源性污染,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农药含量整体趋向于减少,通过对养殖水环境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各抽样点位联合风险商值(RQ)均在0~1之间,属于中风险,对环境仍具有一定的压力,除草剂等类型农药应引起重视;在监测周期内,水产品中大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逐渐减少直至未检出,仅有部分点位杀菌剂有少量存在,通过对同期虾、蟹的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平均食品安全指数远小于1,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3.
4.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长期过量的磷肥投入导致土壤磷素水平增加,进而加大了土壤磷素流失风险,造成农业非点源磷污染,同时这也成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识别和管理农业非点源磷的流失风险关键区,成为面源污染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磷指数模型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评估农田磷流失潜力和指导磷管理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根据研究区特点,美国众多学者在各州设立了不同的磷指数指标体系,优化了磷指数的组成因子、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本文对美国各州磷指数模型评价体系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指出了磷指数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方向,以期为我国磷素管理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接种方法和接种时期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ear rot,FER)抗性鉴定的影响,选取高抗×高抗、高抗×高感、高感×高感组合各3份,2022年在北京顺义和河南新乡分别用针刺果穗注射法与双牙签法在玉米吐丝后5、10、15 d进行接种。结果表明,吐丝后5、10和15 d接种,针刺果穗注射法分别比双牙签法的平均病情严重度高6.3%、3.9%和1.8%;吐丝后5 d接种,不同组合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吐丝后10 d和15 d接种,不同组合使用针刺果穗注射法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牙签法均未达到显著差异。采用双牙签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5 d接种;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接种时,建议吐丝后10~15 d接种。 相似文献
6.
7.
为指导消费者选购整体营养价值高的鲜牛奶,以及优化鲜牛奶供给结构,本文借鉴瑞典锁孔(Keyhole)标识、较健康选择标志、指引星标签、选择标识、NuVal评分标签的营养素度量法以及评价鲜牛奶的营养成分、信息显示形式等国外实践经验,构建富含营养素食物(NRF)9.3模型,对《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册)收录的鲜牛奶(全脂,光明鲜牛奶)、鲜牛奶(全脂,现代牧场鲜牛奶)、鲜牛奶(全脂,完达山鲜牛乳)、鲜牛奶(全脂,辉山鲜博士鲜牛奶)、鲜牛奶(全脂,一鸣鲜牛奶)、鲜牛奶(全脂,新希望千岛湖牧场鲜牛奶)6种鲜牛奶营养数据开展营养评价。结果发现,6种鲜牛奶的NRF 9.3值均大于0,每418.4 kJ的鼓励性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限制性营养成分含量,但这些鲜牛奶间的营养价值差别不大。虽然6种鲜牛奶适用于评分、评级FOP标签方案,但鲜牛奶仅能以2~3星级展示,不及评分的区分度高,更适合采用评分型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早熟、不耐贮的苹果资源,以海棠果为原料、以火龙果为辅料,研制苹果-火龙果复合果丹皮,以提高产后增值,助力产业发展。研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并优化了加工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为10%(白砂糖占苹果量百分比),烘干温度为70℃,烘干时间为11h,摊片厚度为3mm。经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在此加工工艺参数下制作的苹果-火龙果复合果丹皮感官评价品质最佳,其色泽均匀且枣红透亮,表面光滑平整,细腻有韧性,软硬适宜,不黏牙,酸甜可口,果味浓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猕猴桃品种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探索理化指标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为通过原料筛选生产优质猕猴桃酒提供依据。【方法】以生理成熟期的金艳、翠香、翠玉和东红4个品种猕猴桃为原料,经过后熟软化、带皮破碎、添加果胶酶及ADT活性干酵母发酵等工序,酿制4个品种猕猴桃发酵酒,测定4种猕猴桃原料的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TA)、固/酸比、pH值等),分析4种发酵酒在理化参数(TSS、TA、酒精度、残糖、挥发酸、可溶性蛋白)、抗氧化物质(总酚、维生素C、黄酮)、香气物质(酯类、醇类、萜烯类等)和感官品质(外观、香气、口感、风格)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间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关系。【结果】4个品种猕猴桃酿酒原料的TSS、TA和pH,以及4种果酒的TSS、TA、酒精度、可溶性蛋白及总酚、Vc、黄酮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发酵酒的酒精度与后熟果实原料的pH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在4种猕猴桃果酒中,共检测出7类8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共有类型6类,共有物质24种,以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大。4种猕猴桃酒香气成分总质量浓度由大到小分别为金艳(3 907.28 μg/L)>东红(3 493.22 μg/L)>翠玉(3 176.01 μg/L)>翠香(2 768.17 μg/L)。4种猕猴桃酒的感官评分中,外观和总分存在一定差异,总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东红>金艳>翠香>翠玉。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猕猴桃果酒的外观与其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香气与芳樟醇和萜烯类物质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口感与原料果实的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黄酮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个猕猴桃品种中,东红猕猴桃果酒的外观、香气、口感及与感官测试相关的理化指标表现最优,最适于酿制猕猴桃酒。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医行业发展和中医药制取技术的进步,中药渣的产生也与日俱增,现年产量已超过3500万吨。利用好中药渣资源不仅能保护环境,降低企业支出,还能创造额外的巨大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中药渣在活性成分再提取、环境治理、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作为有机肥料与栽培基质、作为轻工业生产原料等传统生态经济化利用现状,以及开发能源物质、膳食纤维产品、纳米纤维素类产品及复合材料等高值化利用现状,以期为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