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195篇 |
免费 | 17003篇 |
国内免费 | 285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013篇 |
农学 | 6051篇 |
基础科学 | 5295篇 |
12750篇 | |
综合类 | 47179篇 |
农作物 | 4448篇 |
水产渔业 | 3606篇 |
畜牧兽医 | 9587篇 |
园艺 | 2628篇 |
植物保护 | 45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11篇 |
2024年 | 1797篇 |
2023年 | 1664篇 |
2022年 | 2197篇 |
2021年 | 2372篇 |
2020年 | 2494篇 |
2019年 | 3022篇 |
2018年 | 1624篇 |
2017年 | 2986篇 |
2016年 | 3737篇 |
2015年 | 3329篇 |
2014年 | 4542篇 |
2013年 | 4628篇 |
2012年 | 6712篇 |
2011年 | 7127篇 |
2010年 | 5772篇 |
2009年 | 5758篇 |
2008年 | 5308篇 |
2007年 | 6229篇 |
2006年 | 5439篇 |
2005年 | 4494篇 |
2004年 | 3422篇 |
2003年 | 2950篇 |
2002年 | 2242篇 |
2001年 | 2047篇 |
2000年 | 1860篇 |
1999年 | 1486篇 |
1998年 | 1317篇 |
1997年 | 1188篇 |
1996年 | 1130篇 |
1995年 | 1121篇 |
1994年 | 1064篇 |
1993年 | 943篇 |
1992年 | 855篇 |
1991年 | 697篇 |
1990年 | 623篇 |
1989年 | 559篇 |
1988年 | 413篇 |
1987年 | 305篇 |
1986年 | 145篇 |
1985年 | 50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19篇 |
1978年 | 16篇 |
1976年 | 10篇 |
1962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41.
[目的]评估休耕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阐明休耕模式的适宜性,为区域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措施和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陇中旱农区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19年连续3 a的休耕试验数据,选择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pH值和交换性钙、镁7个土壤养分指标,对比绿肥种植休耕模式实施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休耕与非休耕对照(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轮作)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1)与休耕前的基础养分相比,休耕3 a后,SOM,TN和AK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增幅依次为19.5%,23.0%,9.2%,其中除AK外,SOM和TN含量休耕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 AP,pH值和交换性钙、镁均显著降低(p<0.05),降幅依次为21.8%,1.0%,36.5%,39.6%。(2)与非休耕对照相比,SOM,TN和AK含量分别明显高于对照区3.5%,11.0%,8.5%,AP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比对照区低,其中仅TN和交换性钙的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3)AP变化率与其基础含量呈显著对数关系(p<0.001),SOM,TN,AK,pH值等指标变化率与其基础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线性函数关系(p<0.01),即随着土壤基础养分的增加休耕对其养分变化的影响降低,而交换性钙镁的这种关系不显著。(4)休耕3 a后SOM,TN,AK和AP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8,p<0.05); pH值除与交换性镁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且休耕区上述土壤养分指标的相关性均比对照区高。[结论]采用种植绿肥的休耕模式,可使陇中旱农区耕地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且对基础养分较低的土壤效果更佳。但3 a的休耕相较于马铃薯—玉米—马铃薯轮作种植地力提升幅度较小,表明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休耕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揭示近60 a云南省降水结构的变化,加强对云南省降水的监测和预警,为云南省水旱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云南省32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引入降水发生率和降水贡献率两个指标,利用创新趋势分析法(ITA)、Mann-Kendall检验法和反距离权重法(IDW),探讨了在不同降水历时和降水等级下,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的特征。[结果](1)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增加呈减少趋势,降水贡献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云南省以短历时降水为主。空间上,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整体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递减趋势,长历时与之相反。(2)随降水等级的提升,降水发生率呈增加趋势,降水贡献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云南省降水以小雨为主。空间上,小雨发生率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中雨、大雨和暴雨发生率趋势与之相反。小雨和中雨贡献率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大雨和暴雨与之相反。滇中、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大雨和暴雨发生率和贡献率均较高,可能造成洪涝灾害的风险较大。(3)不同降水历时下,大多数站点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呈增加趋势,上升幅度大于5%,长历时呈5%以上下降趋势。不同降水等级下,大多数站点的小雨发生率、贡献率呈10%以内下降趋势,大雨和暴雨发生率、贡献率呈5%以上的上升趋势。[结论]云南省短历时大雨和暴雨发生概率有所上升,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和土壤侵蚀的几率增大,未来应持续对其降水结构进行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43.
以江西主栽常规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在南昌县进行分期播种试验,4个播期分别为3月11日(B1)、3月24日(B2,常规播期)、4月5日(B3)和4月15日(B4),分析大田高温对早稻抽穗、灌浆及产量的影响,以历史气象数据(1961−2022年)对不同播期下的高温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早稻产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高温日数与产量、结实率、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3月11日播期下,早稻产量显著高于3月24日及以后各播期处理。高温虽提高了早稻抽穗后10~15d灌浆速率,但不利于抽穗15d后较高灌浆速率的维持。4个播期下早稻生育期内,1961−2022年早稻灌浆期高温日数B4播期明显高于B1;2000年后各播期处理生育期内早稻抽穗灌浆期高温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江西早稻高温易发区与早稻主要种植区高度重合。江西早稻种植区可适当提早播种,以减轻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4.
厂坝集鱼系统是在电站尾水管上方安装的鱼道多进口结构,实际使用中存在流态复杂、运行工况多、鲤科鱼类响应特征不明晰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依据中国鱼道厂坝集鱼系统的主要结构特征建造试验装置,对成熟鲫(
145.
朱函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3-72
稳增长和低通胀的结合是大多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这二者的关系自然成为经济学家兴趣和争论的焦点。尽管相关的研究和争论仍在继续,但并没有产生令人们广泛信服的结论。实际上,高通胀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还有一条重要的途径:高通胀往往伴随着更高的波动性,在理性预期的非完全性、价格粘性的市场条件下,通胀率的高波动性使准确预期更困难,因而永久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行为,降低了资本存量,进而损害了经济增长率。总而言之,在现实经济是非完全市场的条件下,并非高通胀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高波动性损害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6.
白三叶草对Na 的反应比多年生黑麦草敏感.培养液中的Na 浓度从0.1mmol/L 增至0.5mmol/L 时,其干物质生产下降37%;增至2.5mmol/L 时,干重下降49%,而多年生黑麦草的干重仅降低6%.2种牧草的Na 含量均随培养液Na 浓度的增加而提高,K 含量未受影响.白三叶草的Na 含量低于多年生黑麦草,而K 含量高于多年生黑麦草.试验结果暗示,白三叶草对K 的选择吸收能力较多年生黑麦草强,但耐盐能力较差,生态适应性不如多年生黑麦草广. 相似文献
147.
针对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现状,探讨研究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授课方式的改变、实行学生的导师制度、以及加强学生毕业实践的管理等手段,来在在有限的专业授课时间内更加完整、系统地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48.
罗铮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11):330-332,336
用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来解读《图书馆服务宣言》,从而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图书馆服务宣言》的内涵和理念。 相似文献
149.
纵观阜阳剪纸的渊源与现状,认为阜阳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是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皖北地区颇具影响。然而阜阳剪纸地域相承、亲缘相承、师徒相承的传播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发展潜力。研究着重探讨了阜阳剪纸资源的整合方法与整合平台的建立,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阜阳剪纸艺术的传播敞开了从区域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大门,因此,利用多种新媒体技术途径,对阜阳剪纸艺术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多媒体传播系统,使阜阳剪纸艺术在传承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0.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4
福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注重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下派驻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后备人才、产权保证、资金支持;通过加强农村队伍建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网;通过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党支部书记、加强三级核心网络建设,推广村务决策听证会和户代表议事会议制度,实现了党的领导与村民的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