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81篇
  免费   3118篇
  国内免费   4236篇
林业   3729篇
农学   3010篇
基础科学   2581篇
  23362篇
综合类   17751篇
农作物   1625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1965篇
园艺   812篇
植物保护   3785篇
  2024年   476篇
  2023年   1358篇
  2022年   1880篇
  2021年   1927篇
  2020年   1979篇
  2019年   2233篇
  2018年   1817篇
  2017年   2707篇
  2016年   3180篇
  2015年   2215篇
  2014年   2527篇
  2013年   3642篇
  2012年   4463篇
  2011年   3333篇
  2010年   2617篇
  2009年   2697篇
  2008年   2409篇
  2007年   2614篇
  2006年   2245篇
  2005年   1897篇
  2004年   1454篇
  2003年   1268篇
  2002年   1013篇
  2001年   992篇
  2000年   858篇
  1999年   640篇
  1998年   571篇
  1997年   560篇
  1996年   459篇
  1995年   500篇
  1994年   483篇
  1993年   355篇
  1992年   302篇
  1991年   297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62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为探究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群落的改变,解析群落特征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法] 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控制放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和禁牧(CK)下植被群落特征和土壤团聚体特征及二者的关系,揭示植物群落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 (1)植物群落物种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LG的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HG的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且不同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均以LG最高。(2)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的变化趋势与大团聚体含量一致,在0—5, 5—10 cm土层表现为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LG最高、MG最低)。(3)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均匀度指数(J'')、地上生物量、容重是影响大团聚体含量、MWD和GMD的显著性因子(p<0.05)。[结论] 放牧强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H''J'')、地上生物量、土壤容重的变化而引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该结果为希拉穆仁草原放牧强度选择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黄土高原坡面刺槐林土壤水分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黄土高原淳化、延安和米脂坡面刺槐林以及坡面农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坡面刺槐林土壤水分环境特点。结果表明:淳化、延安和米脂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含量较农地分别低8.5%、31.2%和34.2%;淳化土壤水分含量高于米脂坡面土壤水分含量,延安介于二者之间;坡面土壤水分含量随林分密度、林龄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阴坡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阳坡,在连续干旱时仅有表层0~40 cm土壤水分含量受降水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而100~200 cm土壤水分呈现持续消耗,深层几乎不受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通过盆栽和多年田间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旱地春小麦水肥交互效应和氮磷配施对土壤水分有效利用、作物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水肥交互作用增产效果明显,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24%和28.6%.在本试验水平下,水肥单位用量的产量互补效益为471.5∶7.0,即水肥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7.4%.当水分合量为19.7%,总施肥量为247.4 kg/hm2时(N:P2O3=1∶0.75),最高收入达4 970.0元/hm2.小麦收获时,施肥使0~200 cm土层有效水分利用率从44.9%提高到54.2%.N60P45、N120P90和N180P135处理较对照,蒸腾分别增加22.7、38.0和47.8 mm,蒸傲比值分别提高0.04、0.07和0.08,较对照籽粒蒸腾效率分别提高0.08、0.24和0.14 g/kg.氪磷配施提高了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作物的蒸腾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作物的经济产量.因此,合理施肥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4.
水分入渗是土壤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明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覆盖沙区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双环法测定不同类型地表(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依次用BS、LC、DC和MC表示)水分入渗速率及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与BS相比,LC、DC和MC样地初始入渗率分别减少了37.7%、59.2%和73.6%,稳定前平均入渗率分别减少了37.5%、62.2%和81.3%,稳定入渗率分别减少了13.6%、67.4%和78.9%,累计入渗量分别减少了25.8%、61.3%和78.6%。2不同类型地表达到稳定入渗所需的时间在3~8 mi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分入渗速率与砂粒和土壤容重呈正相关关系,与粉粒、黏粒、结皮厚度、结皮抗剪强度、结皮层容重和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关系。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黏粒、结皮抗剪强度和土壤容重是影响该地区水分入渗速率的主要因子。因此,生物结皮在沙丘表面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减缓了该地区水分入渗速率,增加了降水的径流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65.
分别在玉米拔节期(BJ)和抽雄期(CX)进行水分胁迫试验,利用微根管技术观测不同发育期干旱过程中根分布动态,并利用根分布模型模拟相关参数(d_(50)和d_(95):累积根比例分别为50%和95%的土层深度),对不同干旱胁迫处理的土壤湿度、根系分布及相关参数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分控制后的土壤湿度在130cm以上基本达到预期干旱效果,即BJ和CX处理在控水时段0~100 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都降至40%以下,但深层土壤湿度并未受到水分控制影响;拔节和抽雄期干旱胁迫条件下,根长密度(RLD)最大值分别为2.18±0.89cm·cm~(-3)和2.10±0.47 cm·cm~(-3),所在土壤深度为60 cm,对照(CK)RLD最大值为1.24±0.77 cm·cm~(-3),所在深度为40 cm,CK和BJ处理的RLD在最大值深度以下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CX处理的RLD在80 cm以下仍保持较大值;BJ和CX比CK的d50分别增大45%和59%,d95分别增大8%和41%,证明玉米根系因干旱胁迫而向深层土壤生长。  相似文献   
66.
A PCR-based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Phytophthora capsici in pepper plants. Three PCR primers (CAPFW, CAPRV1 and CAPRV2) specific for P. capsici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 CAPFW/CAPRV1 amplify a 452 bp product from P. capsici DNA whereas CAPFW/CAPRV2 a 595 bp fragment; neither set amplifies DNA from pepper or several fungi pathogenic to pepper. In conventional (single-round) PCR,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5 pg DNA for both primer sets, whereas in nested PCR the detection limit for both was of 0.5 fg. However, when the dilution series of target DNA were spiked with plant DNA, amplification declined two-fold in both conventional and nested PCR. The CAPFW/CAPRV2 set in conventional PCR was used to detect P. capsici DNA in inoculated plants. Detection occurred as soon as 8h post-inoculation in stem samples from infected but still symptomless plants. The method was also tested to detect fungal DNA in infected soils.  相似文献   
67.
5种种衣剂防治小麦主要土传病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5种种衣剂对小麦土传病害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30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综合防治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73.51%~95.05%,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为73.01%~87.41%,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5.51%~92. 09%。按药效其次依次是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多·福悬浮种衣剂。随着小麦的生长,各处理的防效逐渐降低,但直到枯白穗期还有一定防治效果。同时230g/L吡虫啉·苯醚·咯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8.
基于GIS的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INFO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功能,从海拔、坡度、土壤以及土地利用四个方面,对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来讲,三江河谷地带水蚀较强;山体中部以微度侵蚀为主,而森林采伐迹地土壤侵蚀严重;海拔4500m以上地带,冻融侵蚀严重。(2)不同的海拔与坡度等级下,4000-5000m与25°-35°土壤侵蚀最强。(3)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褐土与灰褐土土壤类型,冻融侵蚀主要发生在寒冻土、黑毡土以及草毡土土壤类型。(4)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草地和林地,低覆盖草地上冻融侵蚀尤为严重。通过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土壤侵蚀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
土壤电导率是表征土壤水溶性盐的一个重要指标,可反映土壤盐渍化程度.为了研究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以三江源区未退化高寒草甸和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退化高寒草甸的植被特征和土壤特征与土壤电导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退化会对土壤电导率产生显著负影响,且土壤电导率与评价高寒草甸的退化指标植被盖度、...  相似文献   
70.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与病原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和中部大豆产区23个市、县的大豆苗期疫霉根腐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PBNIC疫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从牡丹江、穆棱、林口和佳木斯豆田具疫霉根腐症状的大豆植株上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并从根腐病株上单独或与大豆疫霉菌同时分离到终极腐霉菌,研究进一步证实我国黑龙江省有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发现,大豆疫霉根腐病和终极腐霉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土质粘重、土壤含水量高或易积水的田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