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2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林业   2808篇
农学   181篇
基础科学   366篇
  380篇
综合类   3024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114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1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589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68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This paper conceptualises and evaluates so-called co-management zones as an approach for user participation in urban forestry, specifically in the management of public woodland edges bordering residential areas. Co-management zones can metaphorically be viewed as ‘ecotone-like’ spaces, i.e. zones where overlapping interest – in this case residents’ and municipal authorities’ – can be used to create richness and meetings rather than boundaries. Building on the perspectives of ecotone thinking and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co-management zones in the Danish residential area of Sletten in Holstebro were evaluated. The presented case study combined interviews with residents and interviews with three key green space professionals who had led the planning, design,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woodlan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anagement. The resid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co-management zone was also assessed and photo documented in a field survey, categorising individual households according to type and degree of physical signs of participation.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of co-management zones to initiate collaboration between residents and public woodland managers in creating recreationally valuable and varied meetings between private gardens and urban woodlands. Challenges with establishing co-management zones were also highlighted, especially the need for clear guidelines and continuous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sidents and the municipality. Perspectives and implications related to residents, managers and green space qualit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82.
根据弋阳县雷竹发展现状,结合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形势,提出该县近几年林下经济雷竹产业发展目标及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83.
本文介绍了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金、多元投入,扶持龙头、带动农户,加强指导、典型示范的具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84.
稻秸秆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稻秸秆资源的国家。本文通过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对稻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及产生的效益进行阐述,说明其多元利用格局的形成,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85.
指出了低碳城市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中国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树立积极的国际形象的必然选择,而系统地探寻适宜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对策是当前的重中之重。系统图法有助于掌握低碳城市建设问题的全貌,明确问题的重点,系统地找到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基于系统图法原理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对策问题,确定了4个二级目标,8个三级目标,16个最终对策。  相似文献   
986.
基于联合仿真的林业采育作业模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型林业装备操作训练复杂的问题,优化驾驶与作业,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本文提出基于分布式系统,对采育作业环境进行视景模拟的虚拟现实作业操作模拟器。系统利用虚拟现实软件Unity3D系统,能够模拟车辆行驶与工作的动力学模型,实时运动仿真包括底盘系统与地面的交互作用,机械臂作业运动以及伐木头作业操作运动,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快地适应熟悉驾驶和采育作业,减少安全隐患和装备损耗,提高装备作业安全性及效率。  相似文献   
987.
云南山地民族社区经济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云南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经济系统脆弱性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经济系统脆弱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研究为云南山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区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988.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2005—2012年湖南省湘西州的林业系统的产值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湘西州林业三次产业各产值与其林业总产值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解释了产生此排序的的原因,同时,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湘西州林业产业的现状,指出了湘西州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这对于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协调湘西州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以及进一步深化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89.
高艳波 《绿色科技》2021,(7):122-123
指出了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林业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针对榆林市林业发展的现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思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0.
进行样地调查与树干解析,以研究米槠生长过程。采用米槠容器苗和裸根苗造林,比较造林保存率、胸径、树高、冠幅、变异系数等指标,以了解两种苗木的幼林生长效应,并比较天然林与人工林米槠的早期生长。研究表明,米槠在10-20 a,树高、胸径生长较快;14-30 a,材积生长较快;树龄33 a时,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阶段。米槠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胸径、树高值均大于裸根苗,其中保存率比裸根苗高9.5%,胸径值大11.3%,树高值大4.6%。比较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早期生长,人工林树高和胸径值均大于天然林。米槠容器苗造林,可以促进米槠生长,取得较好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