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999篇 |
免费 | 5944篇 |
国内免费 | 632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892篇 |
农学 | 5927篇 |
基础科学 | 4670篇 |
13164篇 | |
综合类 | 42320篇 |
农作物 | 4328篇 |
水产渔业 | 2942篇 |
畜牧兽医 | 12408篇 |
园艺 | 3075篇 |
植物保护 | 55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0篇 |
2023年 | 1964篇 |
2022年 | 2919篇 |
2021年 | 3421篇 |
2020年 | 3461篇 |
2019年 | 4018篇 |
2018年 | 2188篇 |
2017年 | 3464篇 |
2016年 | 4292篇 |
2015年 | 3715篇 |
2014年 | 5580篇 |
2013年 | 5477篇 |
2012年 | 7726篇 |
2011年 | 7513篇 |
2010年 | 6087篇 |
2009年 | 6108篇 |
2008年 | 5510篇 |
2007年 | 6186篇 |
2006年 | 5313篇 |
2005年 | 4387篇 |
2004年 | 3557篇 |
2003年 | 2990篇 |
2002年 | 2267篇 |
2001年 | 2227篇 |
2000年 | 1986篇 |
1999年 | 1535篇 |
1998年 | 1254篇 |
1997年 | 1060篇 |
1996年 | 987篇 |
1995年 | 1001篇 |
1994年 | 870篇 |
1993年 | 687篇 |
1992年 | 633篇 |
1991年 | 516篇 |
1990年 | 401篇 |
1989年 | 381篇 |
1988年 | 266篇 |
1987年 | 176篇 |
1986年 | 88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39篇 |
1981年 | 26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25篇 |
1978年 | 15篇 |
1976年 | 11篇 |
1956年 | 13篇 |
1955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82.
基于生化数据处理模型的测控软件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变国产生化分析仪器测控软件功能单一的落后状况,针对非生化检测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化数据处理模型的测控软件开发策略。详细地分析了软件总体结构、测试机理和数据库操作方面的策略内容,对于生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出了三种数据处理模型,并设计了其中一种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83.
曾妍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5):84-87,97
运用计量学的方法,对《重庆图情研究》2004~2008年间载文、作者及引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作者区域、所属系统及合著率、合作度进行细化分析,以期把握该刊发展状况,对学科和刊物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4.
85.
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生物质能转换利用的方法,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技术进行了比较,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技术先进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安全性三个方面对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优先发展顺序和发展方向,为我国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
大气氮沉降的不断加剧,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间接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库,进而可能改变全球气候变化进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因此,弄清氮沉降如何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对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旨在详细分析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输入和输出的影响,阐述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细根周转和土壤呼吸的影响研究进展和作用机制。截至目前,关于氮沉降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多,且国内外诸多学者也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对氮沉降的响应领域开展了较多试验研究,但多集中于碳输入和输出的总量分析,而对输入和输出各个组分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库输入和输出各组分对氮沉降响应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其响应机制和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In southwest France, much of the forested land on sandy spodosols has been converted to continuous maize cropping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this change on soil organic matter properties, we compared total organic C and neutral and amino sugars content in whole soil and particle size separates of two forested, and five related sites that had been either clear-cut for 12 and 18 mo, or cultivated to maize for 4-22 yr. Soil carbohydrates accounted for 4-7% of the total organic C across all sites. Soil organic C contents of clear-cut and cultivated sites were only 57-79% of the average value measured in forested sites. Accordingly, carbohydrate content of clear-cut and cultivated sites were only 35-66% of the value in forested sites. Ordering the sites in a chronosequence indicated that both total organic C and carbohydrate contents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ime elapsed since clear-cutting and maize cultivation. The only exception was a partial recovery of carbohydrate content in the site that had been under continuous maize for 22 yr. The clay+silt fraction (0-50 μm) was enriched in carbohydrates, mainly of microbial origin, whereas the sand size fractions (50-200 and 200-2000 μm) contained fewer carbohydrates which were mainly of plant origin. Monosaccharide analysis of particle size separate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arbohydrate composition between sites. Relative to forested sites, the coarse and fine sand fractions in clear-cut and cultivated sites were depleted in carbohydrates and were relatively enriched in plant-derived carbohydrates. Carbohydrate content of the clay+silt fraction drastically decreased upon clear-cutting. Amino sugar content was consistently lower in clear-cut and cultivated sites than in forested sites, indicating that microbial populations were negatively affected by clear-cutting and cultivation. The fungal population appeared more sensitive than bacteria to these land-use changes as indicated by a greater decline in glucosamine than in muramic acid contents. 相似文献
88.
从事海洋渔业捕捞的渔民经济收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化状况而变动,渔业资源的变化导致价格和成本的变化,并最终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笔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崇明县奚家港渔业村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该渔业村2002—2011年的渔民收入等相关经济情况进行深入调查,采用文献调查、抽样调查等科学的调查方法,运用相关数据分析模式,对该渔业村有关的渔业经济数据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让人们对上海市从事海洋捕捞业的渔民这一阶层有了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对渔民的经济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分析该地区渔民收入现状,发现其中的渔业经济问题,采用科学方法提出对应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措施,对增加渔民收入、渔村的和谐发展、渔业经济的繁荣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9.
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分辨率0.068 m)和DEM (分辨率0.34 m)数据,结合野外调查,对崩塌、滑塌、滑坡、脱落和陷穴等失稳体进行识别,通过统计学、敏感系数方法,利用识别失稳体数据,分析不同类型失稳体空间分布状况,定量研究不同类型失稳体的影响因子敏感程度,揭示不同类型失稳体的主控因子,进一步阐明流域坡体失稳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坡体稳定性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获取流域失稳体,主要是以小规模和浅层的脱落、崩塌和滑塌为主,三者面积合计为0.417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04%。(2)评价因子内部中,土壤母质的红黏土、土地利用的天然灌木林地和草地、地貌部位的沟坡、坡度>35°、地形起伏度为0.74~3.34 m是坡体失稳发生的高敏感区域,也是崩塌、滑塌、脱落和陷穴发育共有的敏感区域。(3)影响坡体稳定性主控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为土壤母质、地形起伏度、坡度、土地利用和坡向。崩塌、滑塌和脱落的主控因子与整体坡体稳定性的主控因子相同,但因子内部权重存在差异。崩塌与整体坡体稳定性影响因子顺序分布一致。滑塌主控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为土壤母质>地形起伏度=坡度>土地利用>坡向>地貌部位。脱落主控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为土壤母质>土地利用>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地貌部位。滑坡的主控因子为坡度和地形起伏度。陷穴的主控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为土壤母质>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 相似文献
90.
基于线性谱聚类的林地图像中枯死树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方法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可智能监测无人机森林虫害图像中的枯死树,为森林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湖北省受松材线虫与辽宁省受红脂大小蠹侵害的松林无人机图像为试验数据,首先使用线性谱聚类超像素分割算法将图像划分为多个超像素;然后基于枯死树木的颜色特征,初步提取可能为枯死树的超像素区域;最后基于枯死树木与其他干扰地物具有不同的纹理特征,计算超像素的区域密度和缝隙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初步提取的超像素进行分类,从而检测出图像中的枯死树。【结果】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和支持向量机的枯死树监测方法可有效排除与枯死树木颜色相近的其他干扰地物,较准确地提取出枯死树木。使用该方法与基于植被颜色指数的阈值分割方法、基于简单线性迭代聚类超像素和随机森林的方法,对35幅受灾松林无人机图像进行试验,并选用交并比、虚警率和漏检率3个评价指标对3种方法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方法监测出的枯死树区域最精确,其监测结果与人工检测结果的交并比均值大于58%,且虚警率和漏检率均优于另外2种方法。【结论】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枯死树监测方法能实现松林中枯死树的快速、准确检测及定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