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6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956篇
林业   346篇
农学   1198篇
基础科学   825篇
  1793篇
综合类   4024篇
农作物   471篇
水产渔业   590篇
畜牧兽医   733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781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350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538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442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亟需探明当前粮食作物生物育种技术领域的专利创新布局和竞争态势。依据专利导向的产业竞争情报分析框架,以核心专利数据(不包含中国港澳台地区)为基础,从整体环境、技术布局和机构竞争3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作物生物育种技术领域的全球创新布局及竞争态势。结果表明,领域内技术创新活跃,中国核心专利量位居前列,但与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北美、欧洲和中国是全球主要技术布局地,尤以美国最为集中,中国发明的专利主要布局在国内,全球竞争能力不足;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抗性技术和杂交技术等是领域热点技术;突变或遗传工程、改良基因型的方法是领域内“主导-成熟型”技术,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均进行了重点布局,我国在“新兴-成长型”技术领域具备相对优势;跨国种子公司的技术和市场竞争覆盖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技术布局主题广泛,因此,我国亟待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创新研发机构。上述结果为政府及科研部门制定该领域技术创新引导政策,以及开展前瞻性研发布局和优化竞争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覆盖作物与耕作法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冬季种植覆盖作物结合免耕法构成的保护性耕作法,在冬春季土壤休闲时期可提高土壤含水率,抑制土壤风蚀,回收土壤残留氮素;在夏季作物栽培时期仍可提高土壤的含水率,抑制土壤有机质下降,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起到土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3.
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是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在构建产业发展方式转变逻辑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D生产函数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式进行判定,实证分析揭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型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进而结合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与现实基础条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制定符合生命周期阶段要求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4.
采用Pixera Penguin 600CL数码照像机对大银鱼ProtosaIartx hyalocranius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及仔鱼的开口饵料、仔鱼养殖过程中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银鱼受精卵在4~9℃下孵化全程约需852 h,胚胎发育经历了9个生理阶段共30个发育期;出膜后仔鱼平均体长为4.76 mm,全长为4.86mm;出膜后约20 d卵黄完全吸收;平游期鱼苗平均体长为5.85 mm,全长为6.09 mm。在显微镜下对不投饵养殖条件下的仔鱼进行观察,发现仔鱼早期(10~20 d)以浮游植物为开口饵料,20~40 d时可主动摄取轮虫,仔鱼对轮虫壳及休眠卵无法消化。  相似文献   
85.
食品中铅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是一种重金属,由于目前金属铅的广泛应用,使得食品受铅的污染十分严重。全面综述了铅的毒性及其危害,指出减少铅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86.
李得慧 《湖南农机》2012,(5):138-140
现在在一个保险环境较为宽松的社会下,随着人们理财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萌生保险意识,可是人们对保险仍然存在着很多误解。文章通过介绍保险的历史起源,旨在帮助人们扫清对保险认识过程中的盲点,并简要介绍了一些投保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87.
基于有效积温的中国水稻生长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有效积温是指作物生长至某一生育阶段所需要积累的有效温度,是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的主要指标,研究有效积温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有效积温作为气象因子,收集中国气象数据网中的气象数据和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中的水稻生长数据,建立了描述水稻生长过程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普适Logistic模型,并研究了水稻最大叶面积指数与最大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及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积温为1000℃左右时,水稻叶面积指数最大,且此时干物质增长速率最大;水稻最大叶面积指数与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之间表现为线性关系;最大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指数、降水量之间为二次抛物线关系,当降水量为670.5 mm时,最大叶面积指数为7.93,对应的水稻收获指数达到最大值0.50。该研究对于构建其他作物的生长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8.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气象因子响应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江苏省南通市2000~2004年的旬气象资料,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和气压等气象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与"温度因子"的关系最强,其次为"湿度和日照因子","风速因子"也有一定的影响,"气压因子"影响作用则稍弱;建立的气象因子响应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以简化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  相似文献   
89.
灌水对冬小麦耗水量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10月~2008年5月在山西省运城灌溉试验站进行了两年的冬小麦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的耗水规律为播种~越冬阶段0.48~1.11 mm/d;越冬~返青阶段0.14~1.07 mm/d;返青~拔节阶段0.69~2.10 mm/d;拔节~抽穗阶段2.02~4.27 mm/d;抽穗~灌浆阶段达到最大值3.57~8.62 mm/d;灌浆~收获阶段1.63~3.85 mm/d。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为了取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应在380~440 mm之间。在当地气候、土壤及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的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60~80 mm,灌溉定额180~240 mm。  相似文献   
90.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华北平原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制度,存在氮肥利用率低、土壤氮素过量累积问题。为探索华北平原氮素高效利用的适宜种植制度,采用15N示踪技术,基于3 a田间定位试验,对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的常规水氮和优化水氮、两年三熟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与冬小麦-夏大豆-春玉米及一年一熟春玉米3种种植制度的作物产量、15N利用率、氮素去向和土壤氮库表观平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年三熟的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产量为32 248.52 kg/hm2,分别比一年两熟和一年一熟提高22.16%和52.88%;15N利用率为33.36%,比一年一熟提高26.12%。3种种植制度的氮肥去向最高为土壤残留,其次为作物吸收和损失,两年三熟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的作物吸氮量最高为151.82 kg/hm2,土壤氮库表观盈余量为21.22 kg/hm2,显著低于其他种植制度。综合分析,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在稳产高产和提高氮素利用率上具有可持续的潜力,是华北平原未来较为理想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