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2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633篇
林业   322篇
农学   595篇
基础科学   228篇
  811篇
综合类   2693篇
农作物   392篇
水产渔业   189篇
畜牧兽医   470篇
园艺   212篇
植物保护   17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In order to change for the good flavor in green tea of middle or low grade,roast naked barley (miner ingredient) was added to it.To make tea having functional property,mixed roast naked barley-green tea with one medicinal herb (MH,miner ingredient).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rinking extracts of naked barley-MH-green tea (A group) and adlay-Angelica gigas Nakai-green tea (B group) on the body weights of rats,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of best effective extract on weight reduction.Forty-eigh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were fed five different green tea extracts for 8 weeks.The result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change of body weights of rats was affected by A group,B group and others.A group showed highest reduction rate of body weights (36.40%).Reduction rate of body weights on the B group (10.10%) was much lower than A group (36.40%).Aroma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by the SDE method.The concentrated aroma extracts we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GC and GC-MS.The main aroma components of the green tea blended with naked barley and MH were 12 pyrazines having roasty note,methyl butanals having sweet note,hexanal having briskness greenish note,and nerolidol and3-ionone having floral note.  相似文献   
102.
茶叶微波固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苹云和福鼎大毫两个品种的一芽二叶为材料,进行微波固样研究,并以蒸青固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固样效果优于蒸青固样;不同茶树品种其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不同微波时间对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总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对氨基酸、总黄酮、可溶性糖和咖啡碱的影响不明显;对苹云来说,微波时间控制在80s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的保留量最大;福鼎大毫则以微波时间控制在60s时,各生化成分可获得最大保留量。所以,茶叶微波固样时间宜控制在60~80s。  相似文献   
103.
在云南省内采集89份酸角样品,测定单果重、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种子质量百分比、果肉质量百分比、果实长度等9项品质评价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实直线长间相关性极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厚宽比间相关性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种子质量百分比间负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要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51%,即代表了全部信息的9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中的欧氏距离平方、类间平均链锁法,9项品质指标聚为4类,最终将9项指标简化为单果重、果肉质量百分比、种子质量百分比和厚宽比4项具有代表性品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常规浸提、酶处理浸提两种提取工艺与真空减压浓缩、水浴浓缩两种干燥工艺制备红茶茶膏,并对其理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酶处理后利用真空减压浓缩工艺能够显著提高红茶茶膏总糖、茶红素(TR)、茶黄素(TF)、茶褐素(TB)、儿茶素等理化活性成分含量,并提高红茶茶膏感官品质.色差分析b/a值和色相角(Hab)在红茶茶膏汤色分析中能更好反映红茶茶膏汤色状况,其与感官评分相关系数较高,可作为色差分析中衡量红茶茶膏色差品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未发酵豆、发酵豆和焙烤豆的香气成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可可豆香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发酵豆、发酵豆和焙烤豆香气差异明显。从未发酵豆和发酵豆中分别鉴定出30和6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酮类、烯烃类和醛类,发酵后可可豆香气物质增多。在105、125、145 ℃下焙烤的未发酵豆和发酵豆分别鉴定出47、59、84和71、68、83种,主要为醇类、酯类、醛类、烯烃和吡嗪类,低温焙烤和高温焙烤的可可豆香气差异明显;酮类集中于未发酵低温焙烤区,酸类、酯类和醇类偏向于发酵低温焙烤区,呋喃类和吡嗪类等杂环类化合物指向高温焙烤区。这些香气成分的差异,形成不同处理可可豆之间的风味差异,可可豆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可以作为可可豆不同处理潜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6.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白茶香气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丽  蔡良绥  林智  王力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9):1606-1610
香气质量是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常用感官审评法评价,但此法带有主观性且很难定量。为探索客观评价白茶香气质量的方法,笔者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12个白茶样的香气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白茶的香气质量评价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个白茶中W6的香气质量最好,模型检验结果与感官审评结果相同;同传统感官审评相比,模型评价不同茶叶的香气分数差别较大,更容易区分茶叶香气品质。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模型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可替代感官审评法对白茶香气品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7.
数值分类法在玉米品种资源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201份玉米品种资源的2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79.5%,以前7个主成分为综合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D2=1.50水平上聚成7大类;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具有明显差异,而类群内特征相似;其中Ⅲ、Ⅴ、Ⅵ类为综合性状较好的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108.
矮生性水稻对赤霉素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就47个水稻矮秆品种对GA3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籼稻中凡携带有sd-1基因位点的材料其株高对GA3反应均较敏感,而株高对GA3反应迟钝甚至无反应者均可推断其携带有与sd-1非等位的矮生基因,这将可作为鉴别sd-1基因位点的一种新的简捷方法;在粳稻中,具有d-47、d-7、d-12、d-13、d-14、d-18h、d-19、d-30位点的矮秆材料其株高对GA3反应敏感,而具有d-1、d-2、d-3、d-17和sd-s(t)等13个矮秆基因位点的材料其株高对GA3反应不敏感:GA3对各株高构成因素的影响随材料不同而异,但第III、IV节间对GA3的反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9.
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于1996和1998年对国内外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在叶片角度(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较小时(<20°),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片角度增加而增加,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2)千粒重与剑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9119**),而与倒2叶、倒3叶的长度呈负相关(r=-0.7029*、-0.8277*),表明剑叶是决定千粒重大小的因素之一,而其余功能叶的影响较小;(3)在叶片曲率较小(<0.015)时,剑叶的曲率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r=-0.9057**),表明叶片曲率越大,其相应的籽粒数越少,即披散型叶片不可能提供充足的灌浆物质。  相似文献   
110.
土壤pH值对茶树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林智  吴洵  俞永明 《茶叶科学》1990,10(2):27-32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土壤不同 pH 值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成分含量和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生长的最适 pH 是5.0—6.0,最佳 pH 值为5.5。在土壤 pH 5.5条件下,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也较高。茶树对矿质元素铝、锰、钙、钼、硼的吸收也以 pH 5.0—6.0最为有利。因此,茶园土壤的最适 pH 应是5.0—6.0,最佳 pH值为5.5,但在该 pH 范围内要注意增加锌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