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3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2006篇
林业   306篇
农学   723篇
基础科学   4132篇
  2924篇
综合类   3749篇
农作物   491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50篇
园艺   295篇
植物保护   1005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451篇
  2020年   423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864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947篇
  2011年   861篇
  2010年   781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21.
为缓解我国东部贫瘠土壤,以风化煤与覆膜为切入点,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两种覆膜方式(无覆膜和覆薄膜)和两个供试土壤基质(砂土基质和砂煤混合基质)下接种AM真菌对干旱胁迫时玉米生长特性、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覆膜方式下,砂煤混合基质相比砂土基质提高了接种AM真菌处理的玉米根系侵染率和土壤根外菌丝密度,但无明显差异;同时土壤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80.0%~106.5%和55.0%~73.3%(P0.05)。同一覆膜方式下,砂煤混合基质接种AM真菌和CK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与速效磷含量分别显著高于砂土基质下相应处理,但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砂煤混合基质下覆薄膜与接种AM真菌联合对玉米株高、生物量、叶片SPAD值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促进效果最好;同时砂煤混合基质接种AM真菌处理提高了无覆膜下土壤蔗糖酶和全覆膜下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分别比砂土基质下处理显著提高了46.8%~59.8%、37.9%~70.0%与57.8%~87.5%(P0.05)。研究表明施加一定量风化煤时,接种AM真菌和覆薄膜能够促进水分胁迫下的植物生长发育,改善水分利用效率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22.
以张家口宣化地区万亩的西瓜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一百多年以来西瓜种植技术演化改进后的种植方式,包括西瓜自根苗连作的栽培方式及双膜覆盖西瓜套种茄子的经济效益,肯定了这种西瓜栽培方式在当地继续发展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923.
为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与灌水器流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采用3种灌水器流量(0.1、0.9和1.5 L/h)与2种灌水下限(试验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和60%)的全因素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处理下较高流量的地下滴灌灌溉水分下渗量较大,使得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较小流量的地下滴灌水分主要保存在上层土壤;灌水下限为80%田间持水量较60%田间持水量能够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增加,同时能够减缓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不同灌水器流量处理以0.9 L/h处理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最高,提高灌水器流量能够减缓灌水下限为6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综合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灌溉制度为,灌水下限80%田间持水量,灌水器流量0.9 L/h。  相似文献   
924.
针对藜麦生产过程中合理水分管理措施缺乏的现实问题,探索亏缺灌溉对藜麦光合特性、营养品质和产量调节的生理基础,为藜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青藜2号’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充分灌溉、轻度亏缺灌溉和重度亏缺灌溉3个处理,探索不同灌溉处理对藜麦光合特性,籽粒蛋白质、氨基酸质量分数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亏缺灌溉使藜麦植株在不同生育期的P_n、T_r和G_s显著降低,但C_i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升高,且降、增幅随亏缺灌溉程度的加剧而增大;亏缺灌溉降低了藜麦籽粒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各组分质量分数;亏缺灌溉显著降低藜麦的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主穗面积,相比于充分灌溉和重度亏缺灌溉处理,轻度亏缺灌溉可显著提升藜麦的主穗粒质量、单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和产量。亏缺灌溉负面影响藜麦植株的光合特性,但有助于提高叶片WUE;亏缺灌溉不利于藜麦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和氨基酸各组分质量分数的提高;轻度亏缺灌溉可有效控制和提高藜麦的主穗面积、单穗粒质量、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和最终产量;轻度亏缺灌溉在节约水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显著提高藜麦的产量,且能维持相对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25.
为解决因水资源缺乏导致的粮食减产问题,开原市大力推广旱作滴灌铺膜播种农机化技术。详细介绍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关键环节及培训情况,并综合分析该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该技术在开原市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26.
农村电力排灌站电气设备主要是利用电力进行农业用水资源调配的水利设施。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主要对农村电力排灌站电气设备最优配置进行了一番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27.
蜻蛉河大型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非充分灌溉理论,按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以总效益最大为目标的灌区灌溉水资源递阶控制优化模型,对灌区多水源进行优化配水研究。应用上述数学模型,对蜻蛉河大型灌区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对于每个层次子系统,采用适宜于解决多阶段过程或能转化成多阶段决策过程的动态规划方法来求其最优解。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引用和提出的理论与方法是正确的。同时也使我们看到,经过水资源的合理优化分配,采用非充分灌溉方法将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此研究成果为灌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28.
滴灌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栽滴灌根区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不同滴灌条件下,春小麦根系生理特性、垂直分布变化及其产量构成等。结果表明:①孕穗~灌浆初期是滴灌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期根系的总根质量和总根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达最大值。②土壤水分过少,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虽有所增加,但后期下降过快,根系过早衰亡;水分过多,影响根系吸收面积增加,根系活力下降,植株贪青晚熟,经济生产效率低;适宜水分(田间饱和质量含水量的70%~75%)处理能有效促进根系生长及生理功能提高,产量最高。通过滴灌控制小麦根区水分状况,可以实现以水调根,促进小麦高产形成并获得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29.
不同滴管带配置对冬小麦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于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麦总干物质积累基本呈"S型"变化趋势,离滴管带越近的冬麦,干物质积累越多,且1管4行总干物质积累高于1管5行处理。1管5行边3行花后光合能力最弱,干物质积累最少,总干物质运转主要在花前,其余4个处理则相反,干物质主要靠花后积累。各处理小麦总的干物质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籽粒最高。不同处理对主茎产量性状影响不大,对分蘖穗产量性状影响较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30.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指标体系,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06—2008年在河套灌区分高、中、低肥力水平设置春玉米“3414”肥料肥效试验236个。【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表明:河套灌区春玉米N、P2O5、K2O的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6 kg•kg-1、9.9 kg•kg-1、6.7 kg•kg-1,肥料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降低,施肥增产率升高,但单位养分增产量下降。河套灌区春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为:全氮,极低(<0.42 g•kg-1)、低(0.42—0.67 g•kg-1)、中(0.67—1.08 g•kg-1)、高(1.08—1.72 g•kg-1)、极高(>1.72 g•kg-1);有效磷,极低(<3.6 mg•kg-1)、低(3.6—7.6 mg•kg-1)、中(7.6—16.0 mg•kg-1)、高(16.0—33.7 mg•kg-1)、极高(>33.7 mg•kg-1);速效钾,极低(<70 mg•kg-1)、低(70—103 mg•kg-1)、中(103-151 mg•kg-1)、高(151—222 mg•kg-1)、极高(>222 mg•kg-1)。河套灌区春玉米施肥模型为:F(N)=-78.13×lnS(N)+155.85,F(P2O5)= -54.621×lnS(P)+250.2,F(K2O) =-42.4071×lnS(K)+272.91。【结论】农学效率、施肥肥效、养分丰缺指标、施肥模型均为推荐施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