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3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1356篇
林业   875篇
农学   854篇
基础科学   1687篇
  2601篇
综合类   4293篇
农作物   495篇
水产渔业   333篇
畜牧兽医   682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1140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470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492篇
  2016年   645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758篇
  2012年   966篇
  2011年   864篇
  2010年   671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521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00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长三角地区典型季节规模化奶牛场氨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掌握长三角地区规模化奶牛场氨排放特征,通过在线高分辨率监测系统对典型规模化奶牛场的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环节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不同环节、不同季节的氨排放信息,并计算得到本地化氨排放系数及排放强度。结果表明:规模化奶牛场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3个环节的年均氨排放浓度分别为(2.53±0.88)、(2.68±1.72)mg·m-3和(2.44±1.73)mg·m-3,氨浓度季节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为冬季的2.3~4.2倍。不同环节氨排放小时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日气象因子变化、畜禽活动和清粪管理等因素影响。温度是影响奶牛养殖氨排放水平的主要气象因素,与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3个环节的氨浓度水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14、0.817和0.942,而风速和大气压强则与各环节氨排放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在线监测获得了奶牛养殖氨排放本地化系数,棚舍养殖、粪便堆肥和污水贮存3个环节的年均氨排放系数分别为(13.14±5.17)、(7.71±5.17)kg·头-1·a-1和(9.72±4.47)kg·头-1·a-1,全年合计氨排放系数为30.57 kg·头-1·a-1。采用本地实测氨排放系数,建立了长三角地区规模化牛场氨排放清单,2018年长三角地区规模化牛场氨排放总量为3.39万t,氨排放主要集中在安徽省中北部和江苏省北部等集约化畜禽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夏季氨排放总量和强度最高,达到了1.36万t和151 t·d-1,是冬季的3倍多。  相似文献   
902.
为探究水下LED集鱼灯光色、功率、放置深度和海水叶绿素浓度对光场分布的影响,本文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建立了水下光束传输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水下光场分布,并提出以0.1~10 lx等值线所包围的面积与计算截面面积比值为相对有效光照范围(Relative effective illumination range,REIR)。以REIR为评价指标,对不同条件组合下的光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相同功率条件下,REIR依次为:绿光>白光>蓝光,以功率420 W、叶绿素浓度0.1 mg/m^3 为例三种光色的REIR比值为1.58:1.31:1;(2)相同光色条件下,当叶绿素浓度0.1 mg/m^3 时,灯具功率从420 W增至1200 W,蓝绿白三种光色灯具的REIR分别从31.68%、50.27%、41.78%增至38.59%、56.91%、50.15%,功率增加近3倍,但REIR增幅有限;(3)随着灯具放置深度增加,REIR先增加后稳定;以叶绿素浓度1.0 mg/m^3 、功率为420 W为例,绿光与白光灯REIR的最大值约为9.69%~9.84%,出现在水深20 m左右,而蓝光灯的REIR最大值约为5.60%,出现在放置深度为15 m左右;(4)当灯具功率为420 W,海水叶绿素浓度从0.1 mg/m^3 增至5.0 mg/m^3,蓝绿白三种光色灯具的REIR分别从31.89%、48.25%、42.05%减少至1.65%、2.09%、2.22%。研究结果可为水下灯具光色功率选型、深度放置以及有效光场分布范围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3.
目的】评价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5%烯啶虫胺水剂不同处理剂量对棉蚜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叶法和茎叶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原药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2.41、1.49、0.81 μg/mL;48 h LC50分别为1.35、0.72、0.32 μg/mL。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对棉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平均防治效果在70%以上。【结论】3种药剂均表现很好的持效性,氟啶虫胺腈、氟吡呋喃酮、烯啶虫胺可有效防治棉蚜,是棉花生产上防治棉蚜的高毒农药理想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904.
熊晓  陈悦  吴海波 《农机化研究》2021,(3):245-248,253
为了提高农业机械信息管理平台的智能化服务水平,将云技术和会计智能化监测技术引入到了平台的设计上,并以农机调度系统的平台功能设计为例,在智能监测的基础上,采用粒子群神经网络算法对调度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以不同作业区块的路径规划模拟为测试对象,将优化前后的调度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由路径规划距离和调度完成作业耗时的对比发现:优化后的系统可以明显节省作业时间和行驶距离,从而有效降低了作业生产的成本。  相似文献   
905.
为探索低温启动型且具有纤维素强分解能力的复合菌系HT20作用下秸秆腐解的影响因素。采用室内培养试验,通过响应曲面优化法Box-Behnken设计建立HT20添加量、温度、秸秆含水率和尿素添加量与秸秆腐解率之间的模型,结合大田微区模拟试验验证HT20实际田间应用效果,并与常用的4种秸秆腐熟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秸秆腐解率受HT20添加量、温度、秸秆含水率的影响显著,且各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对秸秆腐解率影响显著,尿素添加量与HT20添加量之间交互作用对秸秆腐解率影响不显著。与不添加腐熟剂(CK)和常用腐熟剂相比,HT20腐解速率提高20.10%~81.46%,腐解时间缩短17.62~183.41d,养分提高5.44%~71.49%,微生物数量增加1.57%~76.14%。表明,低温复合菌HT20在冀东滨海稻区还田秸秆腐解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研究结果为本地秸秆还田中低温复合菌系HT20的施用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北方稻区秸秆还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06.
山口岩水库是萍乡市极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但自2012年建成蓄水以来,已先后四次发生不同程度的锰含量超标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供水安全。通过近五年来水逐月水质监测结果、逐日降雨量、逐日气温、逐日水位等相关数据,结合历次锰超标应急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山口岩水库表层水体锰超标主要来源于坝址附近深处,少量来源于降水汇流的面源污染,低气温、低水位伴随降雪等极端天气很可能导致山口岩水库表层锰超标;水库水体锰超标初期常伴随着铁含量上升、溶解氧短时间内异常下降等特征。相关研究可为山口岩水库的锰超标污染问题防治与提供科学支撑。研究成果可为山口岩水库锰污染防控与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7.
社会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持续性进行水质监测已经成为实施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能够解决持续性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大幅度改善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传统的人工采样进行水质监测相比,前者的优势更为突出,在水环境保护中发挥的作用的更大。因此,本文简要分析水质自动监测技术、优点、功能以及实施措施,并且分析该技术实际应用现状以及改善措施等。  相似文献   
908.
智慧苹果园“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苹果园存在的数据监测体系不完善、管理缺乏科学数据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苹果园“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与智能装备技术,集成果园信息采集装置套件,并基于SSM框架(SpringMVC、Spring、Mybatis)构建果园监测集成数据中台。通过果园“空-天-地”一体化的信息技术采集体系集成创新和基于AI的苹果病虫害图像识别应用,实现覆盖果园土壤、生态环境、果树个体及群体的立体化监测服务功能,提高果园监测效率与数据可信度,对促进苹果园生产管理向着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新业态升级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09.
910.
Cyclosporine is an immunomodulatory drug used to treat an increasing spectrum of diseases in dogs. Cyclosporine is a calcineurin inhibitor, ultimately exerting its inhibitory effects on T‐lymphocytes by decreasing production of cytokines, such as interleukin‐2. Although, in the United States, oral cyclosporine is approved in dogs only for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there are many other indications for its use. Cyclosporine is available in 2 oral formulations: the original oil‐based formulation and the more commonly used ultramicronized emulsion that facilitates oral absorption. Ultramicronized cyclosporine is available as an approved animal product, and human proprietary and generic preparations are also availabl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different formulations in dogs is likely to vary among the preparations. Cyclosporine is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drug interactions that can also influence blood cyclosporine concentrations.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 can be used to assist in attaining consistent plasma cyclosporine concentrations despite the effects of varying bioavailability and drug interactions. TDM can facilitate therapeutic success by guiding dose adjustments on an individualized basis, and is recommended in cases that do not respond to initial oral dosing, or during treatment of severe, life‐threatening diseases for which a trial‐and‐error approach to dose adjustment is too risky. Pharmacodynamic assays that evaluate individual patient immune responses to cyclosporine can be used to augment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