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9篇
  免费   752篇
  国内免费   1548篇
林业   460篇
农学   1243篇
基础科学   1611篇
  3511篇
综合类   6943篇
农作物   1250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479篇
园艺   557篇
植物保护   393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674篇
  2021年   707篇
  2020年   632篇
  2019年   737篇
  2018年   481篇
  2017年   785篇
  2016年   980篇
  2015年   738篇
  2014年   823篇
  2013年   830篇
  2012年   1150篇
  2011年   1013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645篇
  2007年   742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叶菜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叶菜类蔬菜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最佳替代比例及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综合评价较缺乏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对包心菜和小青菜进行等氮水平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包括:纯化肥氮(0M),25%、50%、75%和100%有机肥替代化肥(25%M、50%M、75%M和100%M),研究不同处理下蔬菜产量、经济效益、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结果表明, 25%M处理下包心菜和小青菜产量均达最高,且与0M处理相比包心菜和小青菜的产量分别增加15.0%(P0.05)和16.3%(P0.05)。25%M比0M处理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1.7%和5.4%,但在50%M、75%M和100%M处理下经济效益为负增长。25%M处理下,氨挥发累积排放量在包心菜和小青菜季分别为42.1kg·hm~(-2)和12.9kg·hm~(-2),比0M处理分别降低23.4%(P0.05)和41.6%(P0.05); 0M和25%M处理间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 25%M处理在包心菜和小青菜季的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74 kg·hm~(-2)和3.06 kg·hm~(-2);与25%M处理相比, 50%M、75%M和100%M处理下氧化亚氮排放分别增加33.7%~60.8%(P0.05)、50.0%~134.3%(P0.05)和56.8%~185.6%(P0.05)。基于此,提出叶菜类蔬菜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适宜替代比例在25%左右时可实现最佳的增效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对于农田养分投入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当季有效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可为安徽省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安徽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安徽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秸秆还田率以及还田当季养分利用率进行估算,明晰了全省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4 699.9万t,秸秆资源分布上呈北部和中部较多、南部最少的特征。秸秆养分资源总量为124.8万t,N、P_2O_5和K_2O分别为38.1万t、11.4万t和75.3万t,分别占全省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40.1%、32.1%和68.9%。理论上,秸秆全量还田,且养分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秸秆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大。但秸秆养分N、P_2O_5和K_2O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8.9%、52.3%和69.9%,实际秸秆N、P_2O_5和K_2O养分还田量仅占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15.6%、16.8%和48.2%,分别占农田养分总投入量的8.6%、6.4%和41.4%。通过秸秆还田,全省可减施化肥63.3万t,减施比例为19.8%, N、P_2O_5和K_2O减施比例分别为11.4%、17.2%、40.7%。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和当季养分释放率,是推进全省化肥减施增效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明长期施用氮磷钾化肥对东北黑土农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和网络结构的影响,为更加合理的肥料配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农业农村部黑龙江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平台,选取不施肥(NoF)、氮肥(N)、磷肥(P)、钾肥(K)、氮钾肥(NK)、氮磷肥(NP)、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8个施肥处理,借助荧光定量PCR、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和分子生态网络技术,分析东北黑土nirS型反硝化细菌丰度、群落及网络结构,及影响反硝化细菌群落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1)长期施用氮肥均在显著增加nirS基因拷贝数的同时,降低了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多样性,而磷、钾肥对其影响并不显著。2)Proteobacteria是所有处理中的优势反硝化细菌门,相对丰度为16.96%~27.34%,且氮肥的施用促进了隶属于该菌门中Bradyrhizobium的生长。3)PCoA分析结果显示,8个施肥处理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主要分成施氮肥和不施氮肥两组,说明长期氮肥的施用显著改变了东北黑土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结合Mantel test的结果可知,土壤pH是影响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改变的主要因素。4)分别构建施氮肥和不施氮肥的反硝化细菌分子生态网络,发现施氮肥和不施氮肥网络结构存在很大差异,长期施用氮肥明显简化了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网络结构,同时使其网络结构稳定性降低,易受外界环境扰动。【结论】尽管施用化学氮肥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增加,但其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及网络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而磷、钾肥的施用对反硝化细菌群落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东北黑土区农田土壤反硝化微生物对不同施肥管理的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果园有机肥人工施肥量不准确、施肥不均匀等问题,本文根据施肥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有机肥条铺与旋耕混合施肥机。该装置采用刮板式结构,通过圆环链带动刮板向前排肥,将有机肥呈条状铺撒在地表,通过旋耕装置将其与土壤混合。通过计算确定了施肥装置最大开口高度、肥箱容积等结构参数,分析了上、下层有机肥排肥过程。以排肥口开口高度、前进速度、链轮转速和刮板间距为试验因素进行离散元仿真试验,以有机肥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排肥过程工作参数进行优化求解,得到最优参数组合:开口高度为53.17 mm、前进速度为2.8 km/h、链轮转速为15.96 r/min、刮板间距为160 mm。在最优工作条件下进行试验验证,得到有机肥平均排肥量为5.099 kg/m2,与理论施肥量相对误差为4.5%,变异系数为8.8%,表明仿真优化结果可靠,排肥量准确且排肥均匀性较好,该施肥装置施肥性能较优。在旋耕混合试验中,通过测定得到上层有机肥混合比例为11.83%,下层有机肥混合比例为6.29%,表明经过旋耕后,能够实现土肥混合效果,上层土肥混合比例高于下层。  相似文献   
995.
高玲  张荣铣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23-25,62
抽穗期施氮肥可提高小麦籽粒的全氮含量、总可溶性蛋白质量及游离态氨基酸与游离态赖氨酸量等。15N丰度的测定结果表明,籽粒发育过程中氮素积累的总量逐渐增多,但含氮量却逐渐减少;籽粒发育过程中前期阶段是氮素积累占主要地位,后期是光合产物积累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996.
活性天然有机肥在萝卜上的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天然有机肥在萝卜上的肥效。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相比,施用活性天然有机肥可促进萝卜的生长,改善其品质,显著促进萝卜增产,增产分别达28.3%和59.2%。土壤耕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3.20%~23.07%、14.81%~47.61%、12.70%~31.87%、21.57%~40.91%。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依次增加45.45%~60.00%、14.29%~33.33%、44.19%~100.00%。  相似文献   
997.
番茄施用纪高氨基酸有机肥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纪高氨基酸有机肥对番茄应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纪高氨基酸有机肥能使番茄植株生长健壮,具有明显的增产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以环青海湖地区引进的两种禾本科牧草‘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Chuancao No.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采用ITS rD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的方法,分析施用有机肥后两种牧草生长及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有机肥显著增加两种牧草的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降低牧草茎叶比(P<0.05);有机肥处理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全氮(TN)和有机碳(SOC)含量(P<0.05),降低土壤pH。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表明:有机肥降低老芒麦根际主要优势菌和次要优势菌的相对丰度;提高披碱草根际赤霉菌(Gibberella)、内生真菌属(Preussia)相对丰度。RDA结构显示pH和SOC是驱动微生物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有机肥添加重新构建了土壤真菌群落间的网络关系。高寒地区短期施加有机肥明显促进牧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99.
缓控释肥是一种能够减缓或控制养分释放的新型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本文介绍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类型,综述了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缓控释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2019年,在宁夏南部旱作马铃薯种植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与粉垄耕作下不同钾肥用量(0、45、90、135、180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马铃薯的干物质累积量明显提高,干物质最大累积速率和平均累积速率分别提高了33.3%和31.0%,施钾90kg/hm2的马铃薯干物质累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的;相同的施钾量处理,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单株薯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显著降低小薯率,产量提高了23.3%,其中,施钾90 kg/hm2的马铃薯产量最高,达45 122.5 kg/hm2;2种耕作方式下均以施钾90 kg/hm2时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46.0%、55.0%;相同的施钾量处理,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的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耕作的提高了29.7%~39.8%。可见,粉垄耕作结合适宜钾肥用量可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