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5篇
  12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林武星  郑郁善  朱炜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12):2245-2249
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闽北山地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包括福建含笑与杉木1 ∶ 1行间混交林、1 ∶ 1株间混交林、福建含笑纯林和杉木纯林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阐明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建立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含量和结构体破坏率与分形维数回归模型,以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各项具体的理化性质指标的关系式。结果显示: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与其分形维数呈负相关,而结构体破坏率与分形维数之间正相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与其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存在显著回归关系。福建含笑与杉木1 ∶ 1行间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均最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最高,土壤结构和稳定性最好。运用分形理论研究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林地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2.
海南东部垦区部分农场橡胶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省东部部分农场PR107和RRIM600不同产量水平的成龄胶园叶片养分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高、中、低产胶园叶片养分状况都存有明显差异,PR107品种高产胶园的全氮和全磷显著高于中、低产胶园;RRIM600不同产量水平的胶园中全钾和钙存在显著差异。高产胶园中,PR107和RRIM600品种间叶片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因树施肥,合理配比,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为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的栽培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研究3种不同施肥水平处理下(F0:空白,对照;F1:种肥磷酸二铵5 kg/667 m2,无追肥;F2:种肥磷酸二铵5 kg/667 m2+追肥磷酸二铵10 kg/667 m2和油渣26 kg/667 m2)新大豆1号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结果]F2处理下的小区产量与F1、F0存在显著差异.在F2施肥处理下,新大豆1号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总量均最大;净同化率的2次高峰在开花盛期和鼓粒期.[结论]在F2施肥处理下,新大豆1号高产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是3.85,总光合势达264.82×105 (m2·d)/hm2;净同化率的2次高峰在开花盛期和鼓粒期,分别为5.87和5.15 g/(m2·d);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1 330.9 kg/hm2.  相似文献   
94.
采用土柱栽培试验,设有土壤深层水(W_(80))和无土壤深层水(W_0)2种水分处理,每个水分处理下设基肥浅施(F_(10))和深施(F_(30))处理,研究水肥供应对棉花生育进程、生育期、生长参数和生物量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_0处理相比,W_(80)处理使果枝数、蕾数、花数、铃数分别增加33.7%、6.5%、12.0%和24.3%,延长棉花蕾期(2~7d)和铃期(4~8d),蕾、铃脱落率分别降低9.58%和241.43%,水分消耗量增加2.3%~5.2%;茎叶、蕾铃以及总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W0处理高30.7%~40.7%、34.6%~52.6%和16.4%~27.2%。无论W_0还是W_(80)条件下,F_(10)处理使蕾、花铃期延长2~3d,茎叶、蕾铃以及地上部总生物量分别提高11.2%~21.0%、24.6%~32.8%和13.9%~16.1%。在W_(80)条件下,与F_(30)处理相比,F_(10)处理延长蕾期3d、铃期1d,使叶面积增加4.3%~24.9%,果枝数、蕾数、铃数分别增加19.0%、13.1%、9.1%,最终总干物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0%~13.9%和11.3%~15.2%。因此,充足土壤深层水配合基肥浅施可作为促进棉花高产节水的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9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类型控释肥对辣椒生长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量下,控释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辣椒花期和结果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对植株光合和呼吸速率影响不明显。同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硝态氮释放动态差异明显,而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释放动态比较接近,且速效钾释放高峰期明显滞后于铵态氮和速效磷。在微生物方面,不同处理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一致,基本上都是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放线菌却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且脲甲醛处理对真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品种、秧龄、氮肥量以及施肥方式4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L 9(34)在海拔为1290m的云南蒙自进行试验,研究栽培措施对滇杂粳稻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供试滇型杂交粳稻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氮肥施用量>品种>施肥方式>秧龄。产量最高的是由滇杂32构成的第8组合,秧龄为60d,按270kg/hm2的纯氮标准以底肥和移栽7d后分别追施50%。所有处理组合中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是穗数及每穗粒数,因此在生产应用中,滇杂粳稻应选择穗数及每穗粒数较多的组合,协调好2个产量构成要素能获得高产。滇杂粳稻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受到栽培措施的影响与在海拔为1650m的保山区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说明滇杂粳稻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这为滇型杂交粳稻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天津市宝坻区主要农作物施肥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中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导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的施用配方肥,为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持。在采集样品的同时根据不同作物,详细了解其土壤状况、种植情况、施肥情况等信息。本次调查涉及宝坻区24个乡、镇、街道、706个行政自然村、5126个农户,通过调查分析,基本摸清了宝坻区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微肥,造成了肥料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现状。提出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补充钾肥和微肥。改变施肥方式和施肥时期,指导农民应用配方肥。  相似文献   
98.
氮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作者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素营养对1、2年生乌拉尔甘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梯度试验中,当施氮量到达0.15 g/L之前,氮的增施对甘草主要生长、生理、产量和药效等指标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0.10~0.15 g/L为最佳,而超过0.15 g/L时,甘草开始受到抑制,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甘草净光合速率与生物量、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提高施氮水平对甘草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
席磊  王永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22-3423
在温室内对不同Zn浓度土壤中生长的印度芥菜进行2种不同浓度的CO2施肥试验。结果表明:CO2施肥能显著增加Zn污染土壤中印度芥菜的生物量。在3种Zn浓度下,CO2施肥组根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24%、38.05%和37.63%,且在0.01水平上有差异;地上部重分别增加37.50%、9.72%和31.05%,且在0.05水平上有差异。CO2施肥均显著地促进植株体对Zn的积累,各器官中的Zn含量均高于CO2对照组,且根中Zn浓度在0.01水平上有差异,茎、叶中Zn浓度在0.05水平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索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及对设施蔬菜的增产效果,以当地主栽豆角品种赤玉三号为指示品种,在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设施农业园区设置常规施肥(CK)[复合肥(养分含量≥45%,N-P2O5-K2O为15-15-15)750 hm2、磷酸二铵375 kg/hm2],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T1)、常规施肥+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2)、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T3)、常规施肥+商品有机肥6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4)、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T5)6个处理,研究了施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对设施大棚豆角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大棚内施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后,可降低设施大棚土壤pH,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及豆角产量,且以常规施肥+腐熟农农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施肥模式最佳,豆角产量为34 693.9 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2 653.1 kg/hm2,增产率为8.28%。在日光温室豆角生产中,建议以常规施肥+腐熟农家肥30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22.5 kg/hm2作为最佳施肥方案,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豆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