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6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594篇
林业   516篇
农学   428篇
基础科学   327篇
  1780篇
综合类   2432篇
农作物   342篇
水产渔业   143篇
畜牧兽医   369篇
园艺   151篇
植物保护   17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研究旨在探讨Wip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为阐明Wip1基因对雄性繁殖的影响提供新的着眼点。选取相同饲养环境、同一遗传背景的8周龄左右的野生型雄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Wip1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及雄性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ip1蛋白在睾丸组织及精子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以Wip1敲除型雄鼠为试验组,野生型雄鼠为对照组,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睾酮水平;通过体外受精试验比较两组的2-细胞率及囊胚率。结果显示,Wip1基因mRNA在野生型雄鼠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雄性生殖器官中表达量较高,其中睾丸中表达量最高,附睾体、附睾头、附睾尾次之;Wip1蛋白主要定位于睾丸组织中的长形精子细胞及附睾成熟精子细胞的头部。ELISA检测结果发现,与野生型雄鼠相比,Wip1敲除型雄鼠血清内睾酮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体外受精结果表明,Wip1敲除后2-细胞率及囊胚率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Wip1基因敲除能够引起雄性小鼠受精能力降低,这可能与Wip1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2.
脱防冻剂方法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冷冻后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观察脱防冻剂方法对牛体外受精冷冻胚胎在体内、外发育率的影响,应用常规冷冻法在0.75mol/L甘油+0.5mol/L丙二醇溶液中冷冻受精后7、8d的囊胚,解冻后在0.25、0.5mol/L蔗糖液中二步或在0.25mol/L蔗糖液中三步脱防冻剂的胚胎孵化率(分别为68.6%、62.2%、68.7%)与用PBS/FCS六步脱防冻剂的差异不显著(70.4%,P>0.05),但在0.5mol/L蔗糖液中三步脱防冻剂后,孵化率显著降低(47.6%,P<0.01)。用0.25mol/L或0.5mol/L蔗糖或海藻糖预先使胚胎脱水后冷冻,解冻后可使胚胎直接在PBS中一步脱掉防冻剂,胚胎孵化率(45.0%~49.5%)与在0.25mol/L蔗糖液中二步脱防冻剂的相似(51.5%,P>0.05)。移植试验表明,在0.25mol/L蔗糖液中二步脱防冻剂获得的妊娠率与六步脱防冻剂相似,与在PBS中一步脱防冻剂的亦无明显差异,但妊娠率均偏低(21.4%~37.5%)。  相似文献   
53.
为了优化猪体外受精技术体系,本试验探索了甲基-β-环化糊精(methyl-beta-cyclic dextrin,MBCD)对猪体外受精以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在体外受精0和4 h向受精液(modified Tris-buffered medium,mTBM)中添加不同浓度(0,0.5,1,2,5,10,15,20μmol/mL)的MBCD,受精孵育结束后转至PZM-3培养液中进行胚胎培养。对各处理组卵母细胞的受精情况以及胚胎发育能力进行了系统的检测,并用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染色法评估了MBCD处理后精子获能状态。结果显示:1)体外受精0 h添加5μmol/mL MBCD组的卵裂率、囊胚率、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和除10μmol/mL MBCD组之外的其他试验组。2)体外受精0 h添加5和10μmol/mL MBCD组、单精入卵率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而多精入卵率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3)添加5μmol/mL MBCD组,0~1 h,F型精子迅速减少(78.56~19.43),B型精子迅速增加(10.79~69.86);1~4 h,F型精子和B型精子基本保持不变(B型:69.86~78.78,F型:19.43~9.11)。上述结果表明在体外受精0 h向mTBM中加入5μmol/mL MBCD可以显著提高获能精子比例,减少多精受精发生,提高早期胚胎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54.
设施果园自动对靶精准变量施肥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果园条施肥过程中缺乏精准变量对靶施肥装置的问题,该研究研制了一种排肥轮槽口体积可根据果树目标施肥量及冠层直径大小自动调节,排肥轮转速随施肥车速自动变化的果园精准变量自动对靶施肥装置与控制系统。该装置采用外槽轮式结构,槽口体积可连续调节自动变化。采用激光雷达传感器实时探测果树冠层位置,使用霍尔传感器检测施肥车行驶速度,以STM32F407VET6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控制器。分别以尿素、复合肥、有机复合肥3种颗粒肥料为试验材料,标定了不同排肥轮槽口开度在不同排肥轮转速下的排肥量,单个槽口排肥量与排肥轮转速呈负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不小于0.93;建立了单棵果树目标施肥量与排肥轮转速、施肥车速、槽口体积以及果树冠层直径4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及排肥轮转速控制规则。室内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单棵柑橘树实际施肥量与给定目标施肥量相对误差最大为5.17%,变异系数最大为1.47%,可在施肥车速变化情况下准确施用不同颗粒肥料。大棚柑橘果园自动对靶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单棵柑橘树实际施肥量与给定目标施肥量相对误差最大为4.83%,变异系数最大为6.96%,且施肥均在果树冠层直径范围内完成。该装置能够根据果树冠层直径大小对靶按需施肥,适应不同种类颗粒肥的少量或较大量定量施肥,满足不同大小果树不同需肥量的精准变量自动施肥要求。  相似文献   
55.
新疆棉田耕后土壤模型离散元参数标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耕后棉田分层施肥开沟覆土过程离散元仿真模拟的准确性,采用EDEM离散元软件对分层施肥作业土壤的堆积和滑落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来标定土壤接触参数。通过通用旋转中心组合试验,采用 Design-Expert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实测土壤休止角、土壤与65 Mn钢滑动摩擦角为优化目标,获得最优的离散元接触参数组合为:土壤间恢复系数0.48、土壤间滚动摩擦系数0.56、土壤间静摩擦系数0.24、土壤与65 Mn钢间恢复系数0.5、土壤与65 Mn钢间滚动摩擦系数0.1、土壤与65 Mn钢间静摩擦系数0.31。为验证标定优化的离散元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对土壤堆积试验和滑落试验进行仿真试验与实际试验对比,两者相对误差分别为1.7%和2.5%;并在最优标定参数组合条件下,采用离散法仿真模拟分层施肥装置的开沟覆土过程,获得分层施肥装置5、6和7 km/h作业速度下,仿真试验和田间试验的工作阻力相对误差分别为10.2%、7.95%、7.04%,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仿真试验和田间试验开沟覆土效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土壤参数标定的准确可靠,可为后期分层施肥装置减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6.
为提高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肥料利用率,有效改善种实性状,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在甘肃省沙坝落叶松/云杉国家良种基地,以30年左右正常开花结实的日本落叶松嫁接无性系分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了N1P1K1、N1P2K1、N1P1K2施肥配比水平,以不施肥(N0P0K0)作为对照,研究N、P、K不同配比水平施肥对种实性状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N、P、K不同配比水平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结实母株种实性状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配比施肥均能促进球果和种子性状的有效改善,N1P2K1、N1P1K1、N1P1K2配比水平施肥千粒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8.1%、32.1%和30.0%;尤其以N1P2K1的效果最为显著,球果鲜质量和单个球果平均生产种子质量是对照(N0P0K0)的2.08倍和2.26倍,也是N1P1K2施肥配比水平的1.53倍,高出N1P1K1施肥配比水平的9.4%和30.0%。30年左右日本落叶松种子园能有效改善种实性状,提高种子产量和品质的N、P、K施肥配比水平为N1P2K1。  相似文献   
57.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f acidic soils on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 and bacteria (AOB) communities and its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We chose an acidic upland soil site under long-term (27-year) fertilization to investigate ammonia oxidizer communities under four different regimes: mineral N fertilizer (N), mineral NPK fertilizer (NPK), organic manure (OM) and an unfertilized control (CK). Soil net 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M soils than in CK, N or NPK soil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moA genes by DNA-based stable isotope probing revealed that AOA dominate in CK, N and NPK soils, while AOB dominate in OM soils.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clone library analyses of amoA genes revealed that Group 1.1a-associated AOA (also referred to as Nitrosotalea) were the most dominant active AOA population (>92%), while Nitrosospira Cluster 3 and Cluster 9 were predominant among active AOB communities.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active ammonia oxidizers in acidic soils is affected by long-term fertilization practices, and the responses of active ammonia oxidizers to mineral fertilizer and organic manure are clearly different. Our result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AOA are more highly adapted to growth at low pH and low substrate availability than AOB, and they suggest that the niche differentiation and metabolic diversity of ammonia oxidizers in acidic soils are more complex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相似文献   
58.
优化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 ~ 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OPT和CON都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并促进籽粒N和地上...  相似文献   
59.
采用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林进行施肥对比试验。观测胸径、树高和蓄积生长量,分析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剂量对秃杉人工幼龄林高、粗和蓄积生长量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施肥措施对秃杉人工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年高生长增加34%,粗生长增加26%,蓄积生长增加35%。  相似文献   
60.
针对史密斯桉造林密度与施肥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试验地设置3种造林密度作主区,4种施肥模式作副区。对17个月生史密斯桉的试验调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对胸径影响差异显著,适宜密度为2000株·hm-2。施肥对史密斯桉幼树树高、胸径生长的影响极显著,不同的施肥模式对史密斯桉幼林生长的效果是:桉树专用肥>复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微肥>复混肥+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