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1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288篇
林业   325篇
农学   421篇
基础科学   54篇
  1116篇
综合类   1435篇
农作物   27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80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RNA甲基化是基因转录后水平表观修饰的主要形式,参与了众多重要的细胞学过程。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寡食性害虫,与R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克隆小菜蛾的RNA甲基化蛋白同源基因fl(2)d,鉴定其表达模式,并敲除该基因以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小菜蛾基因组网站查找fl(2)d基因序列,PCR扩增其蛋白质编码序列(CD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个体以及成虫生殖腺中fl(2)d的相对表达量;运用CRISPR/Cas9结合卵的显微注射技术,对小菜蛾fl(2)d进行编辑;将fl(2)d被编辑过的成虫与野生型成虫杂交,并对其产生的后代进行近交,筛选fl(2)d突变品系;观测并比较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遗传特性、生物学参数和表型的差异,明确fl(2)d的功能。【结果】克隆得到长度为912 bp的fl(2)d CDS,fl(2)d在雌蛹、雌成虫和卵中的表达量较高,雄成虫和雄蛹的表达量较低,幼虫期的表达量最低,成虫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通过向小菜蛾的卵注射靶向fl(2)d...  相似文献   
12.
养分管理对安溪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扬  孙丽莉  廖红 《土壤学报》2020,57(4):917-927
安溪是铁观音的主产区,茶园养分管理滞后已成为该地区茶叶生产的瓶颈,本研究旨在为该地区茶园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5年在安溪县采集了50个茶园的茶青与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5项主要肥力指标和茶青中9种主要次生代谢物含量;并根据茶农氮肥用量调研数据,初步将茶园养分管理划分为:少量、中量和过度型等三种方式。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发现,此分类方式可解释34.4%(P<0.001)茶园土壤肥力参数的总体差异,说明此分类方式能反映出不同茶园养分管理的总体水平;并且,养分管理对表层土壤有效磷的影响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养分管理对茶青综合品质的影响可解释品质总差异的7.48%(P<0.001);大部分茶青次生代谢物在中量型管理下含量最高。说明养分管理影响安溪茶园土壤的肥力状况,施肥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该地区的建议施氮量约为200~400 kg·hm–2·a–1。  相似文献   
13.
蔡祖聪 《土壤学报》2020,57(5):1128-1136
土壤肥力与土壤养分循环分支学科是土壤学科中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悠久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在评价和利用土壤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土壤肥力与土壤养分循环分支学科应加强土壤养分转化过程、速率、产物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性研究。鉴于我国大宗作物种植强度下降,集约化设施种植面积增加的两极化发展现状和减肥减药维持生态环境安全的国家需求,"十四五"期间,土壤肥力与土壤养分循环分支学科应加强以下针对性研究:1)休耕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通过休耕轮作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途径和方法;2)高度集约化种植条件下快速恢复土壤肥力,保持土壤健康和有效利用土壤养分的科学管理原理、途径和方法;3)实现土壤-作物-环境相互契合,充分发挥土壤肥力,高效利用土壤养分的基础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黎塘岩溶区铁锰结核背景下的土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黎塘岩溶区铁锰结核背景下的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以硅质土为主,土壤发育呈幼年性。土壤多呈中性,对土壤肥力的发挥及旱地作物的生长较为有利;有机质含量A层多为中等(Ⅲ级)或丰富(Ⅳ级),B层为缺乏(Ⅱ级);全N含量A层多为中等(Ⅲ级),B层多为缺乏(Ⅱ级),有效N含量A层多为丰富(Ⅳ级)或甚丰富(V级),B层多为中等(Ⅲ级)或缺乏(Ⅱ级),A、B层养分含量的差异说明农耕区土壤受表层耕作、施肥影响较为显著。土壤有效P整体表现为缺乏或甚缺乏,可能已成为旱地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阳离子交换量多表现为保肥力中等。  相似文献   
15.
南京城市林业土壤的肥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林地0~20 cm和20~40 cm土壤,分别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林业表层土壤(0~20 cm)的容重大,孔隙度和渗透性小;土壤质地以粉壤土为主,所占比例为60.42%,土壤中普遍含有砾石,但含量不是很高;土壤以中性土和碱性土为主,非天然林土壤的pH明显高于城郊天然林下土壤;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偏低,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偏高,非天然林土壤中有效磷富集,但城郊天然林土壤有效磷缺乏,土壤速效钾富集。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25 mL/g和0.31 mL/g,脱氢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32.14 mg/g和20.91 mg/g,碱性磷酸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16.7 mg/kg和9.5 mg/kg,纤维素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002 1 mg/g和0.001 mg/g。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有显著相关性,是表征城市林业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扩张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扩张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毛竹扩张水平方向上设置毛竹纯林、竹-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3种林分样地,分别采集土壤,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毛竹扩张,林地表层土壤水解氮含量明显提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但对土壤pH值、全氮、全磷含量影响不大;土壤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矿化态碳均随着毛竹的扩张,其含量不断增加,与针-阔混交林相比,分别增加了50.3%、36.5%和66.1%,且扩张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率也随着毛竹的扩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土壤有机碳作用及转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土壤有机碳作用的综述研究显示:直至20世纪末,对于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阐明具不同化学结构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的功能,如胡敏酸、富里酸、黄腐酸的化学结构特征及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中欧近年的研究则更关注按照有机碳在土壤中的转化特征进行分组,尝试建立这一分组与土壤有机碳功能的关联。按照转化特征,土壤有机碳可分为稳定性有机碳和营养性有机碳两大类型。前者主要指封存于土壤黏粒中的有机碳,很难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和矿化。后者主要指通过作物收获后地表及根系残留物、还田秸秆、有机肥施肥进入土壤的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中易于转化的、活跃的组分,也是形成土壤腐殖质和团聚体的主要前体物质。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多点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实际上表达了土壤中有机碳输入与分解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当输入量小于矿化量,将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肥力下降。当每年输入的有机碳量大于矿化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会持续上升;直至每年输入量与矿化量相等,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再增加,此时,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平衡点。在一般农业生产条件下,达到平衡点的时间周期为20—30年。在营养性有机碳投入量过高情况下,这一动态平衡系统也会...  相似文献   
18.
近35年红壤稻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以进贤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红壤稻区典型县域农业生产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以及当前土壤肥力水平,为红壤稻田土壤培肥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野外采样分析得到江西省进贤县1982年、2008年和2017年3个时期稻田耕层土壤属性的数据,统一选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首先对3个时期各项肥力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和差异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找出不同时期肥力差异的关键因子并确定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得到各项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值,将各项肥力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加乘得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最后结合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GIS空间分布图探究该区域稻田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982—2017年进贤县稻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土壤pH呈下降趋势。1982、2008和2017年3个时期进贤县土壤pH的平均值分别为5.9、5.1、4.8,年均下降0.03个单位;35年来土壤pH整体由西部向东南和西北下降速率逐渐减低,2017年99%的稻田土壤处于酸性水平(4.5—5.5)。35年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由28.1 g·kg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压片法对药用栀子、狭叶栀子及大花栀子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栀子的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仅在3种栀子少数花粉母细胞中观察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等异常行为;药用栀子的花粉粒育性最高,约为99%,狭叶栀子的花粉粒育性较低,约为45.5%,而大花栀子的花粉粒育性最低,为39.5%;3种栀子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2,其中药用栀子的核型公式为K(2n)=2X=22=2x=4m+7sm,其核型为"3B"型,狭叶栀子的核型公式为K(2n)=2x=22=6m+5sm、大花栀子的核型公式为K(2n)=2x=22=7m+4sm,后2种观赏型栀子的核型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运用Biolog-Eco微平板培养技术对海南橡胶人工林4种母质(花岗岩、玄武岩、变质岩和浅海沉积物)发育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进行研究,同时测定土壤理化特性,探究不同母质发育橡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和功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母质之间橡胶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玄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