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牛粪与秸秆发酵堆肥全部或部分替代草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求可全部或部分替代烤烟漂浮育苗基质中的草炭资源,研究牛粪与秸秆不同配比以及添加不同生物菌剂对发酵产物腐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有机质含量达55%,胡敏酸含量大于富里酸含量,T值小于0.60,pH 7.09~7.21,可以认为达到腐熟,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发酵腐熟的关键在于选择物料,调节碳氮比(C/N)在30~35之间,水分前期控制在60%左右,中后期控制在35%~50%,通过翻堆调节通气性。  相似文献   
92.
对2011~2015年连续4年开展的白背毛木耳栽培基质添加豆粕试验与示范结果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常规栽培料发酵结束后加入豆粕栽培白背毛木耳,会导致污染率急剧增加,添加6%豆粕的菌包废包率高达32.5%;在常规栽培料建堆时,将豆粕与麸皮、轻质碳酸钙等辅料一起加入到木屑中进行充分发酵,可以显著提高木耳产量和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对常规料栽培白背毛木耳,添加豆粕的栽培料发酵时间和翻堆次数需要适当增加,必须确保培养料发酵充分,否则容易出现培养料氨味过重,以致菌丝不吃料或吃料困难,影响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93.
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用抗生素系指微生物产生的,可用于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抗生素的现状,对农业抗生素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
抗脂多糖因子(anti-lipopolysaccharide factor, ALF)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菌肽,具有抗菌性强,抗菌谱广的特点。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抗脂多糖因子基因ALF克隆至pET32a载体获得原核表达载体。为了提高ALF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保持抑菌活性,对已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五种不同的培养基对表达量的影响,并在LB+M9培养基的基础上对培养基各组分进行了选择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2.5 g/L蔗糖,10 g/L酵母膏,2.4 g/L(NH4)2SO4,12.8 g/L Na2HPO4,3 g/L KH2PO4,10.5 g/L NaCl,2 mmol/L MgSO4,0.1 mmol/L CaCl2溶液。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pH调至6.5,在菌体OD600达到0.8时加入诱导剂IPTG至终浓度为0.5 mmol/L,33℃继续诱导5 h,蛋白表达量最高。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以抑制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在平板上的生长。  相似文献   
95.
豆科植物根瘤形成条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豆科植物的根瘤可以从空气中固定氮气而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它的形成需要土壤中的根瘤菌或人工培养的根瘤菌与植物共同形成。但根瘤的形成还可由培养根瘤菌的无菌滤液诱导形成,这充分说明根瘤菌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某种可溶性物质具有刺激植物形成根瘤的作用,但这种根瘤由于不能形成豆血红蛋白而呈淡绿色或白色,且根瘤中有大量淀粉积累。实验中通过对根瘤的接种、观察、分析,总结了根瘤形成的原因,使我们对根瘤的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介绍了牛粪有氧发酵的方式,并对各种发酵方式的特点,包括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照牛粪发酵的参数,重点介绍了牛粪发酵的控制与调节,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碳氮比、通气等地调节以及发酵产物的质量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97.
采用连续稀释法从牛粪堆肥中筛选到一个可以较好的降解秸秆产氢的菌系CYY,该菌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8.5,在秸秆培养基中,氢气产量为90 mL·L-1 culture。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滚管法,从菌系CYY中筛选到一株降解秸秆产氢效果较好的纯菌CYY-9,此菌为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8.5,利用秸秆产氢量为86 mL·L-1culture。将菌株CYY-9以一定比例添加到菌系CYY中,研究发现:当菌系培养到40 h左右时,以4%的比例接种菌株CYY-9,菌系的产氢能力最强,产氢量达到103 mL·L-1 culture,与原有菌系相比,产氢量增长了12.9%,秸秆降解率增长了49.2%,达到了对菌系生物强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枯萎病菌毒素培养滤液对唐菖蒲幼苗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唐菖蒲枯萎病菌进行了产毒培养基的筛选,研究毒素培养滤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对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及对幼苗的致萎作用。结果表明:唐菖蒲枯萎病菌在Czapek培养基中培养15 d所产生的培养滤液对唐菖蒲胚根的抑制作用最强,胚根生长抑制率高达99.79%;而菌丝干重在PD培养基中培养13 d达到最高值1 242.27 mg;毒素培养滤液经121℃灭菌20 min后对唐菖蒲胚根仍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与对照相比,毒素培养滤液能够显著降低唐菖蒲幼苗根系活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萎蔫级数逐渐增加。说明枯萎病菌毒素培养滤液是唐菖蒲枯萎病的致病因子,可以利用其筛选唐菖蒲抗枯萎病品种。  相似文献   
99.
分析了我国辣酱的生产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消费者对辣酱的品质、品种、安全性和保健性等有着新的要求。为提高辣酱的质量,现多采用菌种混合制曲或多菌种发酵等工艺,以及酶制剂发酵等几种可行的方法来提高辣酱品质和原料蛋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0.
Summary Calli of resistant, intermediary and susceptible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using culture filtrates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and F. culmorum and the regenerants were evaluated for resistance up to R3. Czapek-Dox broth medium was inoculated with mycelia of Fusarium isolates and incubated for 2–6 weeks. Filtrates were added to MS callus growing medium, then 5 weeks-old calli were transferred onto this medium (MST) for 4–5 weeks. MST containing 30% filtrate was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selection. Resistant calli were transferred again to fresh MST for further two selection cycles. The surviving calli produced less fertile regenerated lines (R0) than the non-selected ones. Among 18 R1 lines tested for Fusarium-resistance in the seedling stage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n the greenhouse, two (11.1%)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resistant, one (5.6%) was more susceptible than the original cultivar and the rest (83.3%) behaved similarly to the donor plants. Among unselected R3 lines of three varieties, practically the same number of resistant plants were found as among the related selected ones. When the R3 selfed generations obtained through double-layer and culture filtrate selection techniques were tested for Fusarium-resistance, 35.7% of the lines were found to be more resistant than the original cultivars, none was more susceptible and 64.3% had a reaction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ource materials. Thus, inheritance of the disease reaction was not stable in all cases. Success of in vitro selection for Fusarium-resistance depended also on the genotype, and toxin analysis showed that although being effective, the selective media contained deoxynivalenol only exceptionally. In selecting wheat for Fusarium-resistance in vitro, the culture filtrate technique proved better than the double-layer proced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