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7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林业   98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169篇
  146篇
综合类   687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922篇
畜牧兽医   87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针对目前池塘养殖中投饵机大部分加料都是依靠人力完成,劳动强度大,在陡峭斜岸上对投饵船进行加料困难的现状,设计一种无动力出料的节能定量加料车。加料车使用旋转下料阀进行定量下料,使用剪叉式升降平台调整加料高度。通过设计位于下料阀出料口的球形限位旋转连接件调整加料管的倾角实现无动力出料。基于圆柱凸轮设计新型伸缩加料管。加料车通过车体的移动、剪叉式升降平台的升降、加料管倾角和长度的调整实现定向、定距、定点的饲料添加。制作加料车样机,以投饵船和固定式投饵机为加料目标进行加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料车对不同规格饲料具有通用性,1.2 m的伸缩长度和1.5 m的升降高度能满足投饵船和固定式投饵机的加料需求,调整灵活,加料速度为6.2 kg/min。设计的加料车使用灵活,能代替人工给投饵船和固定式投饵机加料,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养殖过程的机械化水平,为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小江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摄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9年1~12月逐月对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太湖新银鱼的饵料生物主要为桡足类(相对重要指数百分比(IRI%)=79.97%),其次为枝角类(IRI%=18.86%),轮虫占比较少(IRI%=0.001%)。(2)3至6月(太湖新银鱼春群繁殖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迅速上升,并在5、6月维持较高水平的生物量,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生物量由28.93 mg/L下降至1.13 mg/L;密度由21173.39 ind./L增加至26808.23 ind./L。7月小江禁捕结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开始急剧下降,小江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密度与生物量迅速升高,于8月(密度为151.98 ind./L;生物量为3.39 mg/L)达到全年最高。(3)在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较高的时期,由于太湖新银鱼对于枝角类和桡足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导致水体中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比(17%~58%)显著低于其它时期(P<0.05)。由此认为,太湖新银鱼生物量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的下行效应可能是小江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及群落结构小型化的关键原因。明晰太湖新银鱼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摄食颗粒饲料的声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突破智能投饲系统的技术瓶颈,近年来采用被动声学技术开展鱼虾摄食行为研究成为热点之一。该研究主要采用被动声学技术获取单体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摄食声信号,从混合信号中提取完善的摄食信号,筛选可作为衡量大口黑鲈摄食活跃度的声学特征参数,以期对摄食活跃度进行量化。根据大口黑鲈喂食期间的同步音频与视频记录,确定信号类别并进行标记,主要提取每次吞食饲料的时域与频域特征,对比各参数与吞食次序之间的相关度。研究结果表明,摄食声信号能量主要集中于4~7 kHz,且大口黑鲈吞食间隔与吞食次序呈正相关,稳定性较强;而时域特征中的波形振幅极差与频域特征的功率积分值均与吞食次序呈负相关。吞食间隔、振幅极差及功率积分值均可以作为衡量摄食活跃度的量化指标,而共振峰与平均梅尔倒谱系数可作为摄食声识别参数,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养殖鱼类被动声学智能投饲系统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学校供餐计划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采用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回顾和梳理学校供餐计划的国际研究进展,阐明学校供餐计划的概念和理论基础,重点分析其对人力资本积累的短期影响、长期效果以及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探究学校供餐计划的方案设计和国际经验,进一步分析现阶段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取得的成效和可能的不足,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结果表明:学校供餐计划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影响,中国需要进一步构建项目监督和激励机制,结合其他益贫政策,发挥营养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进而提高人力资本和促进乡村振兴。本研究的梳理总结有助于加深对学校供餐计划的认识,同时为我国有效实施营养干预项目,促进儿童人力资本积累和减少贫困代际转移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意义]目前中国畜牧业正处于加快转型的重要时期,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设施畜牧业领域技术研发的3个主要方向:笼舍技术、饲喂饮水技术和环境控制技术的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利用专利计量的方法对其发展趋势、技术分支、申请人、各阶段重点专利等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笼舍、饲喂饮水和环境控制技术发展同步经历了萌芽期、波动发展期、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当前申请量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技术研发主体以企业为主,各研发单位之间技术布局差异性明显;近些年重点专利中的国内专利明显增多;笼舍技术方面装置研发均侧重于粪尿清除、垫板等技术;饲喂饮水技术方面饲喂技术的研究多于饮水技术,且均侧重于研发自动化设备;环境控制技术侧重于废弃物处理技术、空气调节技术和房舍清洁刷洗技术。  相似文献   
56.
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养殖方式下鳙饵料的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养殖方式(A组:施肥;B组:施肥+1/2投饲;C组:施肥+投饲;D组:投饲)围隔中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碳氮稳定同位素变化情况,及其可能摄食饵料的贡献率。结果表明,A组鳙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23.8±0.1)‰和(10.8±0.4)‰,显著高于B组、C组和D组的值(P0.05),后三者之间值没有显著差异。围隔中的食物源有浮游动物、颗粒有机物和饲料,它们的δ13C和δ15N值均低于消费者鳙的同位素值。3种食物在不同养殖方式下的贡献率不同,浮游动物是A组鳙的主要食物来源,平均贡献率为(65.6±3.2)%,饲料是另3个组鳙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中B组饲料的贡献率相对较大,达82.1%。说明投饲鳙后,鳙对饲料能够较好地吸收利用,但在池塘中同时培育天然饵料能有效提高饲料的贡献率,减少投饲量,降低残饵的污染。本研究旨为实践养殖中合理投饲鳙的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水温对不同规格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摄食和生长的影响,采用自制饲料在不同温度(6℃、10℃、14℃、18℃和22℃)下对小(7 g)、中(68 g)、大(169 g)三种规格的细鳞鲑进行饲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规格细鳞鲑在18℃时获得最大摄食率,中规格细鳞鲑在14℃和18℃获得最大摄食率,而大规格细鳞鲑在14℃时获得最大摄食率(P0.05)。小、中规格细鳞鲑在14℃和18℃时的特定生长率最高,而大规格细鳞鲑特定生长率在14℃时有最大值(P0.05)。相同水温条件下,细鳞鲑的最大摄食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特定生长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鱼体能值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最大摄食率(C_(max))的影响可以用下式模拟:lnC_(max)=–6.8282+1.1603ln W+0.3729T–0.0095T~2–0.0157Tln W;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湿重特定生长率(SGR_w,%/d)的影响可用下式拟合:ln SGRw=–1.9390–0.2184ln W+0.4376T–0.0147T~2,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能值E_t(k J/fish)的影响可用如下方程进行较好拟合:ln Et=1.0012+1.2070ln W–0.0002T~2–0.0021Tln W。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温和体重对细鳞鲑最大摄食率和鱼体能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而对湿重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认为细鳞鲑养殖的适宜水温范围是14~18℃。  相似文献   
58.
59.
60.
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多样性指数等在评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时显得说服力不足,而摄食功能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根据2012年8月对浙江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调查实验,分析该海域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的组成、空间及数量分布,并进行相关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组成以肉食者和滤食者占较大优势,食碎屑者、植食者和食底泥者次之,杂食者最少;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布尔小笔螺、寄居蟹、扁平管帽螺、甲虫螺和四齿矶蟹等,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带偏顶蛤、短石蛏和布氏蚶等,植食者的优势种为钩虾、单一丽口螺和锈凹螺等;各摄食类群水平分布较均匀,垂直分布受水深和摄食饵料的限制;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的生态参数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健康状态呈虚弱水平,大部分站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受到轻度扰动,底栖生态质量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