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3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林业   290篇
农学   156篇
基础科学   119篇
  611篇
综合类   919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217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4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71.
为探明沙漠建群种植物个体周围土壤养分和盐分空间分布及成因,对艾比湖湖区边缘三种类型沙丘下梭梭主根周围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固定性沙丘在表层(0~10 cm)处土壤含水量最小,流动性沙丘和半固定性沙丘在浅层(10~20 cm)处最小,以距离主根面3m处表现最为显著(P0.05)。2流动性沙丘和半固定性沙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结构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均较弱,固定性沙丘养分(全量养分、速效养分)的结构性则较好。3三种沙丘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不均,主要以条状和斑块状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趋势,其中流动性沙丘和固定性沙丘集聚范围在0~2 m圈层,但纵向集聚范围中,流动性沙丘以浅层(10~20 cm),固定性沙丘以较深层(20~40cm)出现集聚,形成肥岛。4流动性沙丘土壤电导率对沙丘的影响较其他各特征因子占主导地位,半固定性沙丘和固定性沙丘养分因子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2.
The flow behavior of water and oil near well bore zones in oil reservoir is radial flow. Based on the fluid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 in radial systems, the equation describing radial flow is investigated and analytical solut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permeability ratio and saturation is obtaine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is used to treat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nd the two phase flow behavior of water and oil is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can characterize the actual flow of water and oil near well bore zone. According to the radial experiments, the saturation scope in which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ratio and saturation is linear is smaller. The flow behavior of water and oil near well bore zones is complex and nonlinear.  相似文献   
73.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饲草资源饲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的林西县饲草资源进行了营养成份分析及饲用价值评价,结果表明: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于灌木类及青贮玉米,其营养动态变化规律是随生育期的变化粗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粗纤维含量呈上升趋势,各种成份在茎叶中的含量也随生育期变化而变化;灌木类饲用植物粗蛋白质含量15.69%~18.48%,青贮玉米粗蛋白质含量7.64%~11.15%。  相似文献   
74.
过渡地区休眠暖地型草坪草交播技术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过渡地区暖地型草坪草冬季交播技术,如交播概念、原理、草坪类型、草种选择、草种播种量及交播草坪建植与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过渡地区建植四季长绿草坪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5.
基于生态分区的河北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可以反映气候变动的规律和趋势,是全球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的组成部分,可作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的重要方面。为研究河北省近些年植被NDVI变化和分布的情况,在SPOT-VGT数据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坝上高原、燕山太行山山地和河北平原3个生态区,结合研究区的土地覆盖数据,利用最大合成法和均值法获取研究区内各时间点和各土地覆盖类型的NDVI值,通过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NDVI时序变化趋势进行探析,由此对整个研究区和各生态分区NDVI时空变化与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近11年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总改善面积大于总退化面积,改善面积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和燕山太行山山地部分地区,退化面积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部分地区。(2)河北省三生态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上的NDVI变化特征不尽相同,针对各个土地覆盖类型NDVI的变化特征提出了改善不同生态分区植被NDVI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渭洛河夹槽地带沙荒地整治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该区沙荒地整治及其综合效益提升提供决策支撑。[方法]以渭洛河夹槽地带为研究区,基于当地沙荒地整治的必要性,沙地整治现状及预期目标,从研究区沙地治理的优势出发,对以生态安全为核心的沙荒地整治模式的开发和应用进行研究,建立基于熵权物元法的沙荒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据此获得了符合研究区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研究区沙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为优良等级,整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结论]提出了新形势下沙地整治及开发利用的相关对策和保障措施,从而促进研究区沙地资源的良性利用。  相似文献   
77.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经成为中国各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方式,深入探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水平现状及提升其建设水平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农业部发布的《2016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中281个示范区的统计数据,分析示范区的建设水平,探讨其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2010—2015年示范区建设水平稳步增长,年际增速4.9%;综合得分在75分以上的示范区所占比重从0.7%上升到28.5%。东部地区示范区建设水平最高,西部地区示范区发展水平落后,但各省份之间示范区建设水平差距逐渐缩小。25个试点示范区综合得分比全国示范区平均得分高4分;除东北地区外,东、中、西部地区排名前十的示范区都已经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矛盾依然存在、示范区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显著、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难以突破、高质量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4个方面。因此,应通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示范区之间交流与合作,完善国家级示范区进出机制;健全经营与管理体系,配套"硬件"与"软件"设施;坚持市场导向,提高示范区农产品供给质量等对策提升示范区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8.
【目的】调查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带森林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了解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和相似性,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样地调查基础上,运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生态位相似性的计算方法,分别选取海岸带鹅公村样地和罗屋田水库库区样地的乔木层与灌木层优势种为对象进行生态位定量研究。【结果】(1)在鹅公村样地和罗屋田水库样地的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分别为豺皮樟和银柴,Levins指数分别为16.40和22.70,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89和3.16;灌木层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分别为狗骨柴和红枝蒲桃,Levins指数分别为19.10和23.97,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07和3.20。(2)乔木层生态位重叠指数整体平均值分别为0.434和0.641,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的树种分别为毛冬青与桃金娘(0.997)、鱼骨木与岭南山竹子(0.923);灌木层生态位重叠指数整体平均值分别为0.441和0.468,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的树种分别为香港大沙叶与假苹婆(0.910)、银柴与九节(0....  相似文献   
79.
消落带植被状况与水位消涨是影响土壤养分及其分布的重要因子。本文以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为研究地点,通过对人工和自然恢复样地沿海拔梯度对土壤进行取样和分析,揭示了不同恢复模式下消落带土壤养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有显著影响,人工恢复样地消落带主要土壤养分含量总体高于自然恢复样地,显示人工恢复能有效促进土壤养分在植物群落中的积累;在库区反季节水位消涨的作用下,人工恢复地消落带土壤养分沿海拔梯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养分含量在消落带中部(海拔165 m)达到最高值,而自然恢复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则随海拔梯度增加而增加,以消落带上部(海拔175 m)的值最高。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源自于不同海拔梯度的消落带受水位消涨扰动程度以及植被恢复状况的差异,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仍有一定影响。今后应在消落带上部进一步引种适宜的乔灌木物种,不断提高消落带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浙江省宁波市、台州市及温州市的海岸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脆弱性演变特征,以促进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生态建设及修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甬台温海岸带1995—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压力度—敏感度—恢复力"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景观类型脆弱度和生态脆弱度评测。[结果]①景观格局变化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其次为滩涂和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耕地、林地斑块数量增多,呈破碎化趋势。②生态脆弱度高区域集中在杭州湾南岸的余姚市、慈溪市和台州湾的路桥区,20 a来研究区高脆弱度区域增多,整体生态脆弱度增加。③区域生态脆弱度与扰动指数、破碎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则完全相关。[结论]甬台温海岸带景观类型变化明显,生态脆弱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