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92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75篇
  100篇
综合类   670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帆  涂炳坤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513-4517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是以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农业公司为龙头,利用基地的作用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最终以合约的形式把农户和公司结合在一起.“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使农户实现了订单农业生产,一方面改变了农户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农户生产的风险,使农户的收入得到了保障;同时使原来分散的...  相似文献   
152.
为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以收入分配为视角,探讨中国农民发展落后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表明显失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制约农民发展,导致农民和市民发展的差距拉大。针对这一原因提出了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农民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3.
河南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承宗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0):226-229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1995-2010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家庭人均经营费用、城镇化率和财政对农支出等多变量数据拟合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变量对农民收入增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最为显著,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小,并依此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见解。  相似文献   
154.
总结了近年来福建省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认为福建省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逐年提高;对福建省农民农业经营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认为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是农业经营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且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最后对在以城镇带动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民增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5.
从农户耕地规模和种子选择的视角出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小麦生产大省河南省的14个县56个行政村300余户农民的进行问巷调查.在分析了小麦种植地块规模、品种数量及种子来源对小麦生产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从品种审定、良种补贴、保障措施及农民与土地关系等4个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6.
通过采取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研究的方法,对河间市国欣农研会的经营体制的特点及其意义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国欣农研会是在农村改革背景下创立的自主、开放、创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在技术开发利用、组织运营、资源整合等都有其鲜明特色:一是螺旋上升并向往扩散的技术开发模式;二是集团化经营的组织运营模式;三是半封闭的生产运营管理模式。这为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提供案例参考,也为我国农民合作社经营体制发展完善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7.
回迁居住区是城市化推进的产物之一。回迁居民在这里的生活模式和物质环境都与其本来状态存在许多矛盾与冲突,使得回迁者常出现“回而不适”现象,对农民生活、心理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文章以哈尔滨市城郊失地失宅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哈尔滨市现有回迁居住区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农民回迁者审美的特异性和行为活动需求及农民回迁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满足于哈尔滨失地失宅农民审美情趣及行为需求的农民回迁居住区户外空间设计策略,让农民回迁者有一定的家园感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8.
考查农户特征、资源禀赋与农户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认清农户采用台湾农业技术的行为决策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参考价值。通过对影响农户采用台湾农业技术的可能因素进行界定,并进一步细分为16个解释变量;并对这16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农户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进一步对实地调查取得的328份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性别、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位置、家庭劳动力、家庭平均年收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7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农户台湾农业技术采用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Although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gricultural adaptations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how smallholder farmers perceive climate change and adapt thei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s poorly understood. Survey-based data (presents farmers' personal perceptions and adaptations to climate change)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 biophysical-socioeconomic data (presents real-world climate change) were used to develop a farmer-centered framework to explor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agricultural adaptations at a local level. A case study at Bin County (1980s–2010s), Northeast China, suggested that increased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0.6°C per decade) and decreased annual precipitation (46 mm per decade, both from meteorological datasets) were correctly perceived by 76 and 66.9%, respectively, of farmers from the survey, and that a longer growing season was confirmed by 70% of them. These reasonably correct perceptions enabled local farmers to make appropriate adaptations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Longer season alternative varieties were found for maize and rice, which led to a significant yield increase for both crops. The longer season also affected crop choice: More farmers selected maize instead of soybean, as implicated from survey results by a large increase in the maize growing area. Comparing warming-related factors, we found that precipitation and agricultural disasters were the least likely causes for farmers' agricultural decisions. As a result, crop and variety selection, rather th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 was the most common ways for farmers to adapt to the notable warming trend in the study region.  相似文献   
160.
基于视觉感知的蔬菜害虫诱捕计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大田环境条件下对害虫进行识别研究的不足,以南方蔬菜重大害虫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一种在大田环境下使用黄色诱捕板对蔬菜害虫进行监测计数的方法。在经典图像处理算法基础上,根据害虫监测目标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化随机森林的害虫图像分割算法和利用不规则结构的特征提取算法,进一步结合背景去除、干扰目标去除和检测模型计数子算法,集成设计了基于视觉感知的蔬菜害虫计数算法(Vegetable pest counting algorithm based on visual perception,VPCA-VP)。使用了现场环境下拍摄的图像进行实验与分析,共识别出蓟马9351只,烟粉虱202只,实蝇23只。经过与人工计数比对得出,本文基于视觉感知的蔬菜害虫计数算法的平均识别正确率为94.89%。其中,蔬菜害虫蓟马的识别正确率为93.19%,烟粉虱的识别正确率为91%,实蝇的识别正确率达到100%。算法达到了较好的测试性能,可以满足害虫快速计数需求,在农田害虫监测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