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90篇
农学   32篇
  26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探明西藏目前主推藜麦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以西藏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提供的藜麦品系W4为材料,对其进行根尖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制片,比较采用8-羟基喹啉、秋水仙素和冰冻方法的预处理时间、1mol/L HCl酸解时间对藜麦染色体制片的影响,探讨最优的根尖处理方法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用0.1%秋水仙素溶液(离体)处理3h,1mol/L HCl 60℃酸解13~14 min的总体作用效果最佳;藜麦W4的核型公式为2n=36=32 m(2SAT)+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87%,核型分类中属2B型.  相似文献   
12.
香花崖豆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ex Diels)的藤茎可作鸡血藤用。本研究从中分离出七个结晶性成分。经物理常数,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Ⅰ)羽扇烯酮;(Ⅱ)木栓酮;(Ⅲ)表木栓醇(Ⅳ)豆甾醇;(Ⅴ)β-谷甾醇;(Ⅵ)异甘草素;(Ⅶ)2′,4′,3,4—四羟基查尔酮。其中化合物(Ⅰ),(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戴必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26-3528
用多菌灵15%+福美双15%可湿性粉剂配制1.00~10.00 g/L 10个不同浓度系列,对九重葛插穗进行3 h浸泡处理后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中最佳的插穗平均生根数、根长、根直径、叶片数、新枝数、新枝长分别为34.2片、25.28 mm、1.16 mm、39条、3.8条、141.6 mm,最高成活率达到100%,所测生长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剂量在1.00~2.50 g/L,插穗生根数、成活率、根长、根径、新叶数、新枝数和新枝长均与处理剂量的关系呈二次曲线模型(R2>0.94).结果分析显示,最佳处理的理论剂量为1.82 g/L.  相似文献   
14.
激素因子对野生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激素对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方法]以红芽大戟组培继代苗为试验材料,1/2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多效唑(MET)、生根粉(ABT)对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NAA不利于红芽大戟的生根诱导,IBA和IAA单一使用的最佳浓度均为0.5 mg/L,IAA 0.5 mg/L+IBA 1.0 mg/L的配组处理对根的诱导效果相对较好;MET在浓度为1.4 mg/L时对红芽大戟生根诱导效果最好;4类生根粉中2.0 mg/L的ABT8对红芽大戟生根诱导效果较好。[结论]最佳的生根诱导激素配组为MET 1.4 mg/L+IBA 0.2 mg/L,生根率、平均生根条数和平均根粗达最大,分别为89%6、.27条和0.78 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源物质对远志根中皂苷含量的影响,为栽培远志药用成分含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田种植的远志,于展叶期分别用萘乙酸(25、50、100 mg/L)、赤霉素(50、150、300 mg/L)、细胞分裂素(100、200、300mg/L)、脱落酸(5、10、15 mg/L)、茉莉酸甲酯(200、300、400μmol/L)和水杨酸(50、100、200 mg/L)进行叶面喷施,比较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和诱导子对远志根中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4种外源激素萘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低、中、高浓度处理后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7、3.98、3.91倍,22.33、14.21、13.72倍,7.8、6.2、5.4倍和2.1、2.3、2.6倍;两种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低、中、高浓度处理后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6、14.2、7.6倍和1.65、2.95、3.49倍,6种外源物质对皂苷积累的作用效果大小排序为:赤霉素〉茉莉酸甲酯〉细胞分裂素〉萘乙酸〉水杨酸〉脱落酸。【结论】通过叶面喷施外源物质可以显著提高远志根中皂苷含量,其中以50 mg/L赤霉素效果最佳,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Bl.var.acuteserrata Maxim.ex Wenz.)(RCHL)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SPL)是鄂西地区天然栎类林主要建群种,比较不同林龄2种林分碳密度分布特征,对于评估栎类林森林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调查,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了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鄂西地区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碳密度为183.68、150.61 t·hm-2,且两者间碳密度分配格局存在明显差异,2种林分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3.17%、1.34%、0.64%、44.85%和35.27%、0.76%、1.50%、62.47%。锐齿槲栎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高于栓皮栎林,前者以乔木层的比例最大,后者以土壤层为主;锐齿槲栎林活体植被层比栓皮栎林具有更大的固碳能力,而栓皮栎林能产生更多的枯落物,随着林分的发育,土壤层碳密度在生态系统碳密度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影响乔木层碳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为海拔和林分密度,影响土壤层碳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鄂西地区栎类林以幼龄林居多,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复方桑黄口服液粗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从小鼠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半体内法)、脏器与体重比值、小鼠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测定(乳酸脱氢酶测定法)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桑黄口服液的高剂量组(40 ml/kg)能明显增强小鼠碳廓清能力,中(20 ml/kg)、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低(10 ml/kg)、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小鼠 NK细胞活力功能。这表明复方桑黄口服液具有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 NK细胞活力功能,复方桑黄口服液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显著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腹水草属药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璇  赵兵  高昂  申万祥  巩江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01-19802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中药腹水草属的资源、成分、药理、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概述,为深入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曲伟红  赵建国  刘可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75-15976
[目的]探讨影响细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建立细叶远志愈伤组织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外植体、pH、温度、光照、激素种类及配比对细叶远志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MS上,子叶的诱导率最高,为88%;叶片和茎诱导生成的愈伤组织较少;不同pH对愈伤组织生长质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愈伤组织诱导最适温度为28℃;66%的光照培养诱导率高于33%的光照培养;1.0 mg/L6-BA+0.1 mg/L NAA的激素配比的诱导率最高。[结论]细叶远志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 mg/LNAA+30 g/L蔗糖+5 g/L琼脂(pH6.8),培养温度为28℃,66%的光照培养18 h和黑暗培养6 h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20.
翁梁  郝涤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03-18506
[目的]研究在蛹虫草提取液中分别按不同比例添加灵芝、香菇、猴头、紫苏和银杏提取液后组成的复合液抗氧化活性的情况变化。[方法]用微波法制备提取液,将灵芝、香菇、猴头、紫苏以及银杏提取液中的1种、2种或3种按不同的体积比与蛹虫草提取液组合,测定复合液总还原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并与单一提取液的测定结果相比较。[结果]蛹虫草提取液A与紫苏提取液E、银杏提取液F组合而成的复合液抗氧化性较好,其余组合抗氧化活性相对于单一提取液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食药用菌提取液与药用植物提取液组合而成的复合液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且大多数复合液的抗氧化活性好于单一提取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