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1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滹沱河流域平原浅层地下水演变时代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滹沱河流域是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的典型区域,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区域内布控的地下水位监测点长系列实际观测数据,对浅层地下水时空规律进行了精细研究,系统总结了50多年来浅层地下水在各个时段的变化和分布状况,并进一步提供不同埋深段的分布面积及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在查明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目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整体大幅度下降的区域特征和从西部山前、北部河道带和东部向西南方逐渐增加的分布特征,警示了研究区当前面临的浅层地下水日益衰竭的紧迫现状。  相似文献   
82.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结合野外实地考察验证,获取浑善达克沙地内部和周边湿地的时空分布和动态变化数据,主要对沙地和湿地的利用现状、动态变化及其研究区未来气候变化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湿地面积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发展趋势,湖泊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流动沙地面积增加,半固定沙地面积减小;年平均气温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年降水量从70年代开始递增,90年代最大,2001~2005年平均降水量又有所下降,而年蒸发量呈稳定下降趋势。同时,分析了沙地与湿地动态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影响沙地与湿地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提出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3.
奇台县绿洲农田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及逆向演替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奇台县绿洲中部平原区和绿洲沙漠交错带选择不同耕种时间的农田,分析其剖面土壤可溶性总盐、pH值含量随耕种时间的变化。探讨在地下水埋深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不同发展阶段农田土壤盐渍化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奇台县绿洲地下水埋深已低于影响地表盐渍化的地下水埋深临界值(5m),地下水矿化度低于3g/L,研究区整体处于有利于土壤盐渍化逆向演替的环境。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最为密切,地下水埋深在3-5m时,土壤脱盐速度最快,大于5m时,含盐量减少的速率明显降低。土壤盐渍化逆向演替具有时空特征。时间特征表现在,无论农田在绿洲的什么位置,耕种时间越长,土壤含盐量越低,盐渍化逆向发展的越好。当农田耕种时间和地下水埋深低于临界值的时间超过20年时,盐渍土基本可以自然恢复为非盐渍土。空间特征表现在,由绿洲下部向上部,土壤盐渍化逆向演替阶段逐渐向高级过渡。  相似文献   
84.
覃礼貌  许模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374-375,380
岩石成岩环境及沉积演化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岩体后期浅表生改造的基本类型和特征,从而影响及控制人类各种工程建筑的安全与稳定.根据某水电站坝区中侏罗世古沉积环境的研究,讨论作为该水电站坝区工程载体的一套中侏罗世"红层"的沉积演化特征,并探讨由此建造特征决定的坝区砂、砾岩浅表溶蚀的发育特征、控制因素及其工程影响.  相似文献   
85.
瑞典为林业发达国家, 森林产权制度健全完整, 对于优化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具有一定启示价值。文中基于英文文献, 分析了瑞典森林、林地等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动因及制度, 木材需求变化时期由于林主、林业产业、林业工会等不同利益方的博弈而引起的森林产权制度演变, 以及环境保护运动兴起后森林产权制度再次发生的演变。瑞典森林产权制度演变的历程表明, 森林产权制度作为一项对森林资源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基本经济规则, 其演变具有可持续性和动态性, 完善与健全法律和法规制度是固化产权制度改革成效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6.
中国农村居民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对农村居民点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量文献对这种变化进行了阐述,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研究结果:根据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情况,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机制、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有关农村居民点问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他有关农村居民点的研究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总结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研究的理论体系还需完善,空间分布提取方法有待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方法尚需整合。  相似文献   
87.
基于光合特性的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水分适应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21世纪最初的10年(00年代)不同年代海河低平原区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品种更替,20世纪70—00年代品种生殖生长阶段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最高值和最低值都较50—60年代品种有了明显提高,且Pn的高值持续时间变长;2)雨养条件下,90—00年代品种孕穗期的Pn与正常灌溉时没有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50—80年代品种;50—60年代品种开花期的Pn较正常灌溉时上升,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显著高于70—00年代品种。70—80年代品种在生殖生长阶段各生育时期的Pn较正常灌溉时的降幅都最大。由此说明,在冬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90—00年代品种在开花前对水分亏缺的适应能力较强,50—60年代品种在开花后对水分亏缺的适应能力较强,而70—80年代品种在生殖生长阶段的各生育时期对水分亏缺都较敏感。  相似文献   
88.
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及模型,计算了1987-2006年河南省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运用GIS软件制作人口重心、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轨迹地图,分析了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人口、经济呈现不均衡分布,人口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不均衡,东部人口密度高于西部;经济格局主要表现为南北差距,北部经济优于南部.人口、经济重心偏离较大,表明河南省区域差距的扩大已经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9.
中国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次区域反向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黄土高原1961~2000年近40a气候生产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南北部有反向变化趋势,其演变过程在1984年明显转变,南部转向降低、北部升高;东西变化过程在1982年存在变点,有东部减少、西部增多的趋势;生产力在时间演变中以2~4a和8a左右的年际振荡为主,4a左右的振荡最突出。  相似文献   
90.
台湾第二时期农业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农业生产第二个时期 ( 1 973- 1 993年 )的特点与存在问题与大陆现阶段农业有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阐述了该时期台湾农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及对大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 4点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