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林业   716篇
农学   492篇
基础科学   118篇
  160篇
综合类   1173篇
农作物   300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480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试验选用体况良好、体重50kg左右的苏尼特绵羊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Ⅰ组、Ⅱ组、Ⅲ组日粮NDF含量分别为64.38%、54.59%、42.71%。研究日粮纤维水平的变化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纤维水平的增加瘤胃pH显著增加(p(0.01);氨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之相反,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1);乙酸摩尔浓度百分比随纤维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摩尔浓度显著升高(p(0.05);高纤维日粮组的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高于其它两日粮组(p(0.01),日粮纤维水平的变化,改变了瘤胃发酵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2.
将深棕色棉品种与白色棉杂交,观察F1代和自交F2代棉纤维的颜色表现,并且测定了各世代植株棉纤维中的色素含量。杂交F1代棉纤维的颜色介于两亲本之间,自交F2代可以分为3类:深棕色类型、中棕色类型和白色,F2代深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接近亲本棕色类型,F2代中棕色类型棉纤维的颜色和纤维中色素含量与F1代较一致,F2代3种类型经过卡平方检验符合1:2:1的比数(p>0.05),所以棉纤维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遗传。讨论了质量性状与"修饰基因"的关系,有助于天然彩色棉的品种选育和新色彩品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3.
钾素对棉花营养吸收分配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陆早24号为供试材料,通过水培方式研究施钾对棉花生长发育和氮、磷、钾素的吸收分配以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适当提高营养液中的钾浓度能明显促进棉花生长发育;促进棉株对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增加纤维的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且都呈现:低钾处理高钾处理对照处理的规律性。尤以低钾浓度(K1和K2)见优,K1和K2的钾素总吸收积累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的62.1和69.8倍;K2的纤维品质综合表现最好,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比高钾浓度(K3和K4)分别增加了0.5~3.4 mm,1.2~5.3 cN/tex,0.3~0.9。钾营养缺乏直接影响棉花的结铃。  相似文献   
104.
王苏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94-8196
[目的]以市售小麦粉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大豆豆渣膳食纤维进行面团流变学特性研究。[方法]对添加不同比例豆渣膳食纤维的小麦粉进行粉质试验和拉伸试验,进而分析膳食纤维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豆渣膳食纤维的添加对面团的粉质特性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对面团的拉伸特性却有一定的恶化作用。当添加2%的豆渣膳食纤维时,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综合效果能起到改良的作用。[结论]添加适宜比例的豆渣膳食纤维,能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5.
以胡萝卜渣中提取的胡萝卜纤维(carrot fiber, CF)为原材料进行酶改性,研究纤维素酶浓度和反应时间对CF的平均长度、平均宽度、长宽比、还原糖浓度和可及度的影响,以及纤维素酶改性前后CF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素酶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CF的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和长宽比减小;还原糖浓度和可及度增加。从节约纤维酶用量和时间的角度考虑,当纤维素酶浓度为0.4 mg/mL和反应时间为2 h时,平均长度、平均宽度、长宽比、还原糖浓度、可及度最佳。  相似文献   
106.
黎焕光  谭裕模  谭芳  王伦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28-15530
[目的]为选育高纤维分、高产、高糖,纸糖兼用型甘蔗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1年度和2002年度杂交育种的后代品系为研究材料,对2004~2008年12个试验圃的研究材料测定的甘蔗纤维分与甘蔗产量、甘蔗蔗糖分等农艺性状及加工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产量性状方面,甘蔗纤维分与甘蔗单位产量、单位含糖量、甘蔗茎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甘蔗株高、单位有效茎数的相关不显著;在农艺性状方面,甘蔗纤维分与甘蔗的萌芽率、宿根发株率、分蘖率、枯心率、黑穗病株率等的相关不显著;在工艺性状方面,甘蔗纤维分与甘蔗蔗糖分相关不显著,与甘蔗出汁率、蔗渣水分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蔗汁锤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蔗汁蔗糖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级圃的选择阶段,适当选择茎径较小,有效茎数较多,植株高,发株率高,田间锤度高的基因型,有利于提高高纤维分、高产、高糖纸糖兼用型甘蔗品种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橘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酶解温度、加酶量、料液比、碱液浓度、酶解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膳食纤维提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并得出橘皮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温度60℃、加酶量0.4 g、料液比1∶10(g/mL)、碱液浓度0.25%、酶解时间120 min。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施胶木材纤维作为主体材料,加入短切碳纤维制成具有导电性能的短切碳纤维木质复合材料(SCFRW),通过表面电阻率测量实验,得到SCFRW表面电阻率离散数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碳纤维的加入赋予了复合材料良好的导电特性,且表面电阻率与温度呈现出负效应关系.为了更直观描述SCFRW样板表面电阻率在17~80℃连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9.
虹鳟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虹鳟肉质评定提供参考。[方法]用显微镜对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研究不同体重的虹鳟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背最长肌)。[结果]体重60~9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达到峰值,为(698.47±9.75)n/mm2;体重90~12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644.31±14.23)n/mm2;体重120~15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610.86±15.45)n/mm2;体重150~18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578.51±16.38)n/mm2;体重180~210 g虹鳟的肌肉纤维密度为(521.22±13.27)n/mm2。体重60~9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1.13±1.93)μm;体重90~12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3.67±1.49)μm,体重120~15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4.92±2.33)μm,体重150~18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6.38±0.94)μm,体重180~210 g虹鳟的肌纤维直径为(48.22±1.38)μm。[结论]随着体重的增加,虹鳟的肌纤维密度减小、肌纤维直径增加,但其变化幅度由营养状况、年龄和体重决定。  相似文献   
110.
稻秸秆纤维与麻纤维混合非织造布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86-190
提取稻秸秆纤维与麻纤维,利用针刺非织造布技术制造稻秸秆-麻混合非织造布,并研究新型非织造布性能,主要为农业材料用布(如草坪培养基等)提供实验与理论数据,并提高相关资源利用率。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稻秸秆纤维提取温度、稻秸秆-麻纤维混合比、粘合剂浓度下制成的非织造布性能不一。在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3)正交试验分析,以非织造布的吸湿性和断裂强力为综合指标,选择稻秸秆纤维提取温度为90℃、稻秸秆和麻的纤维混合比为1:1、粘合剂浓度为8%为最佳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