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7篇 |
农学 | 30篇 |
基础科学 | 14篇 |
28篇 | |
综合类 | 269篇 |
农作物 | 6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11篇 |
园艺 | 7篇 |
植物保护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分析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当前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科技风险、和社会风险,从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入手研究了恩施州农业风险管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议与措施,以提高民族贫困地区农业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2.
【目的】深入考察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重庆市石柱县进行实地调查,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兼业影响因素。【结果】民族地区农户兼业意愿强烈,农户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规模、是否拥有专业技能、小孩能否在父母打工地入学、土地是否容易转租、兼业信息渠道和致富意愿等因素均显著影响农户兼业意愿。【建议】地方政府应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农户兼业信息网络体系等,以推动民族地区农户兼业发展。 相似文献
83.
84.
85.
徽州传统村落现状发展模式可分为自然资源型、企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型、文化带动型、混合产业型等。应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动态性、时序性等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提出综合的建设发展路径。通过确定保护发展原则、保护遗产资源、挖掘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空间、完善产业结构、编制聚集区规划、各个保护主体良性互动等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徽州传统村落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针对村镇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村镇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原则,介绍了WebGIS的技术体系,探讨并设计了基于WebGIS的村镇信息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数据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村镇信息化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87.
周全霞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8,(1):96-100
“汤”是极其普通而又十分重要的饮食种类之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孕育出的“和”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意旨深远、内容丰富的隐喻。“和”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而且还是传统政治伦理学说体系的核心,已经深深嵌入并极大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人伦关系。以“和”为基本内涵和价值追求的传统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8.
马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23-28
元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持,有着国家法和民族习惯法两套知识体系,但在表面二元性的关系结构中,国家法对习惯法的塑造和影响始终是主要方面。国家法对基层的治理和渗透一直与少数民族乡约的发展交织,基层法秩序呈现二元单维、三元交融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89.
河西走廊村镇生态环境与绿化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了河西走廊经济自然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河西走廊村镇生态环境现状和绿化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廊村镇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对类似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Internal conflicts at the local and national levels in several South Pacific countries have revealed the fragility of national unity and the difficulties nations face in governing and managing their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apua New Guinea,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an uncertain economic future for many rural and urban communities, and rising inequalities in income opportunities and access to resources, have coincided with greater intolerance of migrants at sites of high in‐migration by customary landowners and provinci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This paper draws on fieldwork undertaken in the major oil palm growing regions of Papua New Guinea where migrants from densely populated regions of the country have settled on state land alienated from customary landowners. We examine how struggles over land, resource control and development are polarising migrant and landowner identities resulting in increasing tensions and episodic communal violence. A settler identity is emerging based on a narrative of nation building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while an ethno‐regional identity amongst customary landowners is undermining the citizen rights of migrants and challenging the role and authority of the state in land matte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