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2篇
  33篇
综合类   625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以川楝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其最佳的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川楝子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液料比1:40、超声波提取时间40min、温度80℃,黄酮得率为0.561%,明显高于相同条件下传统水浴提取法的得率0.294%,和在相同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条件下微波法的得率0.278%,研究结果为川楝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The reactivity of bovine IgG with protein A is confusing with respect to which of the bovine IgG class and subclasses are reactive. We have, therefore, re-examined the interaction of bovine immunoglobulins with protein A.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ed that at pH 8.0 protein A binds only immunoglobulin of the IgG2 subclass. The bound IgG2 can be readily recovered from an immobilized protein A column at pH 5.0. Furthermore, the antigenic IgG2 eluted demonstrated two charged species which could readily be separated by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gG2 in the bovine exists in two sub-subclasses, IgG2a and IgG2b. The two sub-subclasses of IgG2 could be rapidly isolated with a good yield in two-steps namely protein 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followed by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相似文献   
83.
文县杨个体生物量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标准木法对文县杨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与株高、胸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文县杨地上部分生物量各器官的比例为树干56.12%、干皮7.8%、叶9.5%、枝21.4%、枝皮5.2%,其大小顺序依次为树干>枝>叶>干皮>枝皮;地上部分质量、树干质量、树皮质量、叶质量、枝质量等与株高和胸径均呈...  相似文献   
84.
红松播种种子不同处理方法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利萍 《防护林科技》2011,(3):43-44,72
通过对红松种子进行3种不同方法的处理,在播种后,调查和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苗木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苗木的发芽时间、出苗时间及出苗率影响较大;对苗木的高、径等性状指标的影响较大.3种方法中最好的是越冬埋藏法,其平均苗高4.4 cm,平均地径2.49 mm,生物量全干质量31.14 g.  相似文献   
85.
Zn2+ 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根伸长抑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Zn2+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根伸长抑制效应对在污染严重的海滨栽种海滨木槿及海滨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测定了不同Zn2+浓度梯度下的海滨木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根的伸长量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Zn2+能够促进海滨木槿种子萌发,但是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对高浓度Zn2+不敏感,只有Zn2+的浓度为400 mg/g时才对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Zn2+对海滨木槿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远小于对根伸长和生物量的抑制效应。随着Zn2+胁迫浓度的升高,海滨木槿根的伸长量及生物量明显降低,海滨木槿根伸长抑制率与Zn2+的浓度有极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菜心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sen.et Lee.)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结果的因素如Mg^2+、Taq DNA聚合酶、dNTPs、Primer、模版DNA的浓度及引物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进行了探讨,确立了适合菜心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参数:在25p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 2.5μL,2.0mmol/LMg^2+,0.5U Taq DNA聚合酶,0.2mmol/LdNTPs,0.5μmol/L引物,30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94℃变性1min,49.7~56℃退火(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定)1min,72℃延伸45s,40个循环;72℃延伸5min.  相似文献   
87.
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定向培育的密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密度对凹叶厚朴人工林生长、干材和树皮生物量的影响规律,试验得出凹叶厚朴在 、 类地的造林密度以2500株·hm-2左右为宜.依据不同密度控制方式对林分生长、成材过程、径级结构、出材量和树皮产量的影响程度,认为定向培育凹叶厚朴材药两用林,于12~15a间伐1~2次,目标树保留密度以1505株·hm-2左右较为适宜.以利于改善凹叶厚朴林分结构、促进干材和树皮的合理发育、有效地提高凹叶厚朴人工林的出材量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88.
对太行花的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叶的表皮细胞壁较厚,外被有很厚的角质层;栅栏组织由1—2层圆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内富含叶绿体;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含大的胞间隙,形成发达的通气系统;主脉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说明太行花的叶具有某些趋向旱生植物的特征。文章讨论了子叶的解剖构造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了对太行花引种繁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淮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淮山(Dioscorea fordii Prain et Burkill)茎段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25±1)℃、光照强度24~30μmol/m2.s-1、光照时间10 h/d条件下对淮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MS NAA0.03 mg/L KT3.00 mg/L Ad 5.00 mg/L PVP100 mg/L对芽的诱导最好,平均芽数达3.544 5个,出芽率为94.45%;组合MS NAA0.01 mg/L KT3.00 mg/L Ad 7.50 mg/L PVP 300 mg/L对多芽体的增殖最好,平均增重2.968 6倍;组合MS IBA0.20 mg/L PVP300 mg/L对生根最好,平均根数达15.545 2条.  相似文献   
90.
河南省玉米青枯病病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2~1985年,在河南省主要玉米青枯病区(4县)采集病株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所得菌株有镰刀菌(Fusarium link et Fr.)、丝核菌(Rhi-zoctonia DC.et Fr.)、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Ell.et Halst.)及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link et Fr.)等。用出现频率高的镰刀菌进行室内外接种试验,进行致病性测定。致病力最强的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Schwabe.),其次是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 RerK.et Rav.),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F.moniliforme var.j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t)次之,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致病力最弱。其中半裸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在玉米上首次发现,并对以上镰刀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