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Summary Potato leaf morphology changes during plant development with the phase shift from vegetative growth to flowering. Image analysis can detect differences in leaf morphology and has been used here to distinguish differences in leaf morphology between potato crops derived from seed tubers and minitubers and between crop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micropropagation protocols. Further, leaf shape parameter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maturity of crops. This finding is of economic importance since differences in plant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delayed flowering, are associated with yield parameters.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image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microplants can be used as an early evaluation of micropropagation protocols for potato.  相似文献   
12.
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表观遗传调控相关基因—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3)和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MLL5)为目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和相对定量2~(-ΔΔC_T)法,以刺参管家基因β-actin为内参进行校正,比较了高温胁迫下3个基因在呼吸树、消化道、体液、肌肉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15℃条件下的刺参为对照组,其目的基因表达量为基准1,在体液中,DNMT1基因在18℃时表达量上升不显著(P0.05),18~21℃时表达量上升极显著(P0.01),21~24℃时上升不明显(P0.05),30℃得到最大表达量为3.26,总体为上调表达;HDAC3基因和MLL5基因在24℃时的表达量显著(P0.05),之后随着温度升高其表达量稍有升高,分别在30℃得到最大表达量为2.90和3.19。总体来看,各基因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表达量都增高,上调表达趋势明显,在30℃达到最高表达量。对比3个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体液中表达变化较明显,在24℃以后均大于2.5;肌肉中最低,在整个高温胁迫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量小于2。在30℃的温度胁迫条件下,检测在0 h、3 h、6 h、9 h、12 h、15 h 6个时间点3个基因的表达量,以0 h各基因的表达量为基准1,结果显示,3个基因的表达量都表现为上调表达,除消化道的HDAC3在6 h时提前进入平稳期,其他各组织各基因的表达量均在0~9 h内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快速上升状态(P0.05);胁迫9 h以后,各目的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明显或稍有降低(P0.05)。不同组织中目的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体液中3种表观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最高值高于其他3种组织。本研究为从表观遗传修饰角度解析刺参的高温逆境应答反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表观遗传调控是不涉及DNA序列改变而引起基因可遗传变化的机制,包括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s的调控及DNA特定碱基结构的修饰,它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机体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从而确保精子具有正常的功能。冷冻过程会造成精子不可逆的损伤,这些冷冻损伤可能与精子表观遗传变化有关。作者对精子发生及冷冻保存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李巍  徐启江 《园艺学报》2014,41(6):1245-1256
成花转换是被子植物生活周期中的关键发育过程,植物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模式而整合多条内外开花信号实现成花诱导。近几十年来,学者们为阐释植物成花转换的分子机制做了大量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其中,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调控成花转换过程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表观遗传调控是植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实现开花诱导和花器官发育的决定性因素。综述了有关开花时间和花器官发育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包括染色质重塑、组蛋白甲基化和miRNAs。  相似文献   
16.
将用特效植物营养素(SPNE)进行不同处理的水稻不同品种种子和对照种子,置于同一条件下萌发生长.结果表明,所有用SPNE处理的水稻不同品种种子的发芽率、淀粉酶活性以及幼苗株重、叶绿索和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表现出表观遗传效应.2代都用SPNE处理的水稻各项测定指标均超过用SPNE处理1代的;用SPNE处理的不同品种的稻米,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也高于对照,2代都用SPNE处理的稻米营养成分含量高于用SPNE处理1代的,用SPNE处理1代的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以2个高粱(Sorghum bicolor L.)亲本纯系及其F1杂交种为材料,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方法,对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本纯系的大部分胞嘧啶甲基化位点稳定遗传给其F1杂交种,但3.94%的位点表现出了变异,即未从亲本遗传给杂交种,并通过Southern杂交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杂交种和纯系亲本间的DNA甲基化模式的遗传和变异.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多年的马铃薯脱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前中国不同地区繁育的同一品种马铃薯脱毒种薯,其继代植株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笔者以辽宁本溪马铃薯研究所(BX)繁育的‘早大白’种薯为对照,研究了河北坝上农科所(HB)和黑龙江大兴安岭农科所(HLJ)2地繁育的马铃薯‘早大白’种薯的继代表观遗传变异的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北坝上繁育的脱毒种薯继代植株在苗期长势较旺,进入现蕾期以后,黑龙江大兴安岭繁育脱毒种薯继代的株高、茎粗、叶面积迅速增加,开花期延后,生育期延长,有利于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出苗后50天收获,河北坝上繁育脱毒种薯继代块茎产量和商品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而黑龙江大兴安岭繁育脱毒种薯继代块茎产量和商品率均低于对照。出苗后60天收获,黑龙江大兴安岭繁育脱毒种薯的继代产量比对照提高30.26%,商品率无明显差异,同时块茎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和Vc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克隆水牛MBD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MBD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MBD3基因在水牛胚胎发育及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中的作用奠定基础。试验从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并以此为模板,应用RT-PCR克隆得到MBD3基因,测序并应用相关的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将MBD3基因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再将携带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和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FF),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898 bp的水牛MBD3基因序列,其中编码区全长774 bp,编码257个氨基酸。通过对MBD3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多重比对及进化树分析,MBD3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特别是MBD结构域,水牛与牛的同源性为100%,与人、猪、猩猩的同源性均为97%。将水牛MBD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和BFF,通过荧光观察、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水牛MBD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本研究克隆得到了水牛的MBD3基因,并成功构建了MBD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BD3基因在水牛胚胎发育及iPSCs诱导上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拟南芥基因组DNA复制时间分类器,探究与复制时间相关的表观遗传修饰,为进一步研究DNA复制时间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拟南芥全基因组的DNA复制时间数据和多种DNA表观遗传修饰特征(ChIP-Seq)数据,以及染色质开放状态(DNase-Seq)数据,先通过t-SNE初步对DNA表观遗传修饰特征数据降维来衡量DNA复制早晚的可预测性,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了多种DNA表观遗传特征与DNA复制时间信号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再通过构建随机森林、多类别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3种分类器对DNA复制时间进行建模分析,以十折交叉验证和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衡量指标,用80%的数据建模,20%的数据对模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3种分类器对DNA复制时间都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平均AUC均达0.8以上。DNA复制早期信号与RNA聚合酶Ⅱ结合信号以及染色质开放状态信号等呈正相关,而复制晚期信号则与其呈负相关。其中H3.1、H3.3、H2AW、H4K16ac、H3K36me3、H3K4me3均可能与DNA复制时间存在密切关系。【结论】拟南芥基因组DNA复制时间可以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进行准确预测,其中对DNA复制晚期的预测最为准确;并发现了与DNA复制时间关系密切的组蛋白变体及表观遗传修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