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6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745篇
林业   860篇
农学   545篇
基础科学   552篇
  1236篇
综合类   2521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611篇
畜牧兽医   432篇
园艺   115篇
植物保护   56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7 毫秒
991.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不合理施用磷肥问题,采用3年定位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施用不同量磷肥后,温室冬春茬黄瓜的日产量变化、光温响应,及其产瓜高峰期,明确养分需求最大效率期和适宜施磷量。共设3个施磷水平,分别为不施磷P0处理、推荐施磷量P1处理和农民常规磷量P2处理。P1处理磷量参考基础土壤Olsen-P测试值、土壤磷素丰缺指标和目标产量推荐,单季施用P2O5 300 kg · hm-2。P2处理磷量按照调查所得河北省设施黄瓜生产磷肥平均用量设计,单季施用P2O5 675 kg · hm-2。结果表明,(1)3年日产瓜量变化均符合二次曲线特征,产瓜高峰出现在定植后97 ~ 104 d,此时温室早8:00 ≥ 10 ℃的累计气温为1 389.4 ~ 1 849.6 ℃,累计日照时数为629.0 ~ 866.8 h;根据温室内外气温回归关系,估算该时期温室日均气温23 ~ 27 ℃、活动积温约1 650 ~ 2 050 ℃,该阶段即为冬春茬黄瓜养分需求最大效率期。(2)与P2处理相比,P1处理减施磷56%后磷素供应满足了黄瓜产量建成需求,3年产瓜高峰出现时期、高峰期产瓜量和总产量均无显著改变。(3)连续不施磷肥高产黄瓜果实成熟推迟,2009年P0较P2处理产瓜高峰推迟16 d,产瓜高峰形成时已接近拉秧期。综上,在华北平原地区光温条件下,温室冬春茬黄瓜养分需求最大效率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满足该时期养分适量供应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与供试条件相近的温室,冬春茬黄瓜目标产量170 t · hm-2时,P2O5施用量300 kg · hm-2(较农民常规施磷量减少50%以上)能保证产瓜高峰期不滞后,产量不降低。  相似文献   
992.
Subterranean clover (Trifolium subterraneum) is an important forage legume in Mediterranean regions worldwide. Aphanomyces damping‐off and root disease (Aphanomyces trifolii) poses significant threat to its persistence and productivity.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define how environmental explanatory variables (temperature, soil type, moisture, nutrition) and variety influence disease severity and consequent forage productivity and persistence. Relationships were modelled using linear and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and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 Linear modelling highlighted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each dependent variable (emergence, tap and lateral root disease, dry shoot and root weight). Al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produced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and/or main effects within each dependent variable.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 supported the complex nature of relationships in linear models, with temperature and either soil or variety most, and nutrition least, influential. Heat maps showed more disease for low temperatures. Least tap root disease was under high temperatures, while least lateral root disease was under medium or high temperatures, low moisture, and in sand‐based soil. These are the first studies using modelling approaches to reveal the complexities of how fluctuating soil temperature, moisture and nutrition conditions, and soil type and variety, determine aphanomyces damping‐off and root disease severity and resultant adverse impacts on forage legume productivity and persistence. Outcomes are widely applicable across soilborne oomycete pathogens of forage legumes. Studies highlighted how warming temperatures and drying climate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should reduce future impact and importance of this and other soilborne oomycete diseases of forage legumes favoured by cold temperatures and wet and waterlogg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93.
五氯硝基苯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并容易通过食物链富集到生物体内。由于五氯硝基苯及其制备过程中的杂质(六氯苯、二噁英等)对生态环境和人类产生的危害极大,因此多个国家对其采取了禁用或限制使用的监管措施。本文概述了五氯硝基苯的毒性和环境危害及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介绍了五氯硝基苯的替代产品和替代技术,并对其今后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4.
为评价草甘膦对河口及滩涂水域生物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染毒法,研究了草甘膦铵盐对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3种滩涂动物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丙二醛 (MDA) 及大弹涂鱼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浓度 (63.5 mg/L) 草甘膦短时间 (2 d) 染毒后,可口革囊星虫肠组织的SOD、CAT活性值及MDA含量分别为231.54、1.719 U/mg pro. 和0.60 nmol/mg pro.,3种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值 (204.88、1.521 U/mg pro. 和0.54 nmol/mg pro.),且随着药剂处理浓度增加,SOD、CAT活性及MDA含量均升高;但当染毒时间延长至8 d时,可口革囊星虫肠组织的SOD、CAT活性值及MDA含量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55.67、1.403 U/mg pro. 和0.53 nmol/mg pro.,显著低于对照,且随药剂处理浓度进一步增加,酶活性及MDA含量值降低更显著。草甘膦对缢蛏内脏团及大弹涂鱼肝脏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表现出类似规律。此外,经低浓度 (53.5 mg/L) 草甘膦染毒8 d后,大弹涂鱼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分别为17.00‰ 和21.33‰,均极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值 (13.67‰ 和13.33‰),且随着草甘膦浓度增大,其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显著升高,表明大弹涂鱼对草甘膦有较高的敏感性。所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草甘膦对河口及滩涂水域生物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建立土地利用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演变特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3年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经历了轻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上升过程。并据此,针对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环境功能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逆境胁迫下植物抗氧化酶系统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抗氧化酶系统被认为是植物遭受环境胁迫时重要的防御体系.研究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是揭示植物抗逆机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抗氧化酶系统在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概括和整理,内容涉及干旱胁迫、盐胁迫、酸胁迫等,并分析了最新、前沿研究报道及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明花生网斑病菌(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Pauer&Boerema)侵染致病的条件,研究了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黑暗、近紫光、全光照)对花生网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培养5.5h时分生孢子开始萌发,24 h时萌发率为100%.分生孢子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拟合模型符合二项式y=-0.570x2+28.97x-277.1(R2=0.808).据此模型,得出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低温为12.8℃,最适温为25.4℃,最高温为38.0℃.培养24 h时,水膜中分生孢子萌发率(35.4%)极显著大于空气相对湿度为l00%(8.8%)和98%(0%)的萌发率.培养24 h时,黑暗(100%)和近紫光(97%)条件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极显著大于全光照下的萌发率(91%).结论:分生孢子萌发的最有利条件是黑暗、温度为25.4℃,且有水膜存在.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决天然橡胶加工中存在的干燥时间长、能耗高、环境污染和设备占地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热空气-微波耦合天然橡胶干燥机,以实现两种干燥方式优势互补,提升天然橡胶加工干燥技术水平。以胶乳级颗粒胶为研究对象,采用该设备研究了微波干燥和热空气-微波耦合干燥特性,及耦合干燥动力学。研究发现:当天然橡胶初始含水率高时,采用微波干燥容易使橡胶受热不均匀,从而发生内部局部过热,使胶粒发粘变坏,影响天然橡胶的性能;而采用热空气-微波耦合干燥,橡胶的干燥时间由单独用热空气干燥的415.8 min降至耦合干燥的107 min,且干燥过程传热比较均匀,得到的橡胶品质较好。根据天然橡胶的水分变化规律,建立了天然橡胶热空气-微波干燥动力学模型,其动力学模型为:MR=(1-a)exp(-0.0485t~(0.685))+(1-b)exp(-4.76×10~(-76)t~(35.905))。  相似文献   
999.
校园屋顶绿化是一种融校园建筑艺术与绿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现代技术,它使建筑物的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得到完美结合和充分发挥,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崭新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以广西大学农学院屋顶为例,分析国内高校屋顶绿化现状和不足,针对校园主要使用人群及周边环境条件,以节能环保为原则,构建一套适应本地校园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屋顶绿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以我国自主研制的转EPSPS基因抗除草剂玉米CL38-1为试验材料,通过抗除草剂喷施和生存竞争能力评价,研究其对目标除草剂草甘膦的耐受性以及在农田和荒地环境下杂草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喷施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1 230 g/hm~2(推荐剂量)和2 460 g/hm~2(推荐剂量的2倍量)1、2、4周后,对玉米的株高及生长无不良影响,受害率为0。在农田环境下,转基因玉米CL38-1与非转基因对照郑58在生育期、株高、覆盖度、产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栽培地环境中可正常生长;在荒地条件下,较之杂草没有竞争优势,无杂草化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