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8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篇 |
农学 | 31篇 |
基础科学 | 8篇 |
120篇 | |
综合类 | 245篇 |
农作物 | 25篇 |
水产渔业 | 16篇 |
畜牧兽医 | 89篇 |
园艺 | 8篇 |
植物保护 | 1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关系的影响,试图了解不同间伐强度作用下土壤恢复的过程和机制,为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4种间伐强度TS0(未间伐(0.0%),1 800株·hm-2)、TS1(轻度(16.7%),1 500株·hm-2)、TS2(中度(33.3%),1 200株·hm-2)和TS3(重度(50.0%),900株·hm-2)下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特点,探讨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间伐3年后,林下土壤层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差异显著;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除过氧化氢酶(15 30、30 45 cm)、碱性磷酸酶(0 15、30 45 cm)以及脲酶(30 45 cm)以TS3处理的酶活性最高外,其他酶活性在各土层和不同间伐强度下均以TS2处理的酶活性最高;土壤各层微生物以细菌数量最多,其次是放线菌,硝化细菌最少,且TS2处理的微生物数量最多。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与细菌、真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氨化细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而与脲酶活性呈正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氨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细菌、真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化细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放线菌数量呈负相关。[结论]间伐改善了林分环境、光照、温度以及林下植被的发育,提高了林下土壤酶活性并增加了微生物数量。间伐3年后的综合表现表明,中度间伐最利于杉木人工中、近熟林阶段的经营,对于改善土壤性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总 DNA 提取及其 PCR 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不同土壤微生物总 DNA 提取方法对广东省乐昌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的样地土壤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通过 PCR 扩增,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对整个 PCR 扩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剂盒提取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更加方便有效,当土壤样品量比较大时,直接提取法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在土壤微生物的 PCR 扩增实验中,加入2μl 的 BSA,可以有效地抑制腐殖酸等对后续 PCR 扩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1 0×107conidia·ml-1孢子悬浮液浸染方法,从白僵菌和绿僵菌的10个菌中筛选出1株杀虫活性较高的僵菌Ma01菌株,它对荔枝蝽成虫的感染致死率达73 3%。同时野外杀虫活性试验表明,利用2 0×108conidia·ml-1也取得了明显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南岭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调查了南岭小坑森林公园4种典型林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杉木林、毛竹林,并在不同林型采集土壤样本,分析该地区4种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微生物总数平均值以针阔混交林最高,数量是(40.5±13.4)×105CFU.g-1,毛竹林[(27.9±8.1)×105CFU.g-1]和常绿阔叶林[(30.2±11.0)×105CFU.-g 1]次之,杉木林的数量最少[(17.9±5.8)×105CFU.g-1];(2)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中,各类微生物组成比例不尽相同.从总体来看,以细菌占绝大多数(平均为74.6%),其次是放线菌(平均为13.9%),真菌较少(平均为11.5%);(3)同一林型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各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其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均呈现出明显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灰木莲、巨尾桉和厚荚相思3种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变化,为制定相应的营林措施提供参考,对3种8年生人工林0 ~ 20cm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的土壤微生物总量为灰木莲>厚荚相思>巨尾桉.同一树种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是:灰木莲林地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巨尾桉林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厚荚相思林地秋季>春季>冬季>夏季.(2)3种林地土壤的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特征表现为细菌最多,真菌数量最少,但在不同季节里有变化.灰木莲林地和厚荚相思林地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巨尾桉林地;而巨尾桉林地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春夏两季均大于另外两种林地,但秋冬两季则是3种林地中最少的.(3)3种林地的土壤蛋白酶活性在春季基本持平,但在夏季和冬季的差异却达到极显著水平;而3种林地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在夏季和冬季出现两次高峰,冬季的酶活性最大,差异达显著水平.分析表明不同树种对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以及土壤酶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多孔高分子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厌氧流化床处理低浓度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报道用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可行性研究结果。采用多孔高分子载体固定厌氧微生物和流态化技术强化传质过程,可克服低浓度有机废水甲烷化能力低的障碍。实验表明,在35±1℃条件下,处理COD浓度为1600mg/L的人工葡萄糖废水,床层最优膨胀率为50%,容积有机负荷率为19.2gCOD/(L·d),COD去除率达70%;处理COD浓度为220~250mg/L的城市污水,容积有机负荷率为2.4~2.6gCOD/(L·d),COD去除率为54%~56%。 相似文献
17.
Shuwen Zhao Luyao Qin Lifu Wang Xiaoyi Sun Lei Yu Meng Wang Shibao Chen 《Soil Use and Management》2022,38(3):1459-1469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fers to the gradual recovery of damaged ecosystems by utilizing their self-recovery capacity and artificial measures. It is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to alleviate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open-pit mining soil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tability of heavy metals and soil bacterial responses in artificially restored soil-plant systems.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trategie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Dabaoshan mining area, China, and the accumulation and transfer of Cd/Pb in the soil-plant system and the responses of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ith a combination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es/herbs could increase soil cation-exchange capacity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but not soil pH. The mixture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es/herbs was most effective for reducing the available Pb content to 33.7% of the content in the control, and the mixture of trees and grasses/herbs was beneficial in reducing Cd to 60.4% of the content in the control. Data showed tha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uld change the quantity,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he soils in which a mixture of trees, shrubs and grasses/herbs were grown had the greatest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bacteria; the abundances of Proteobacteria increased by 12% and Actinobacteria by 5% from those of the control. Plant coverage, soil available Cd content, and organic matter emerged as major determinant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omising remediation strategy for limiting Cd/Pb mobility in mining areas. 相似文献
18.
不同形态氮素对种植大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6种不同形态氮素[生物固氮(N0)、硝态氮(N1)、铵态氮(N2)、氨基酸态氮(N3)、蛋白态氮(N4)和酰胺态氮(N5)]对种植大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大豆生育期内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反应不同;三大菌群在组成上以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数量上均在花期时达到峰值,即均随着大豆生育期的推进呈单峰曲线变化;花期不同形态氮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总数量有差异,具体表现为N5N3N2N1N4N0。土壤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缓慢下降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因此,评价土壤生物多样性指数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亦为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但脲酶与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其高峰期出现在鼓粒期。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途径。土壤微生物在秸秆腐解和营养元素释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另一方面秸秆本身也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较大的影响。秸秆还田概况入手,从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外源添加物、不同的秸秆还田量、耕作制度和转基因秸秆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报告。目前已有文献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壤微生物量方面,但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且缺乏对土壤微生物长期动态和功能群的研究。据此认为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以更为先进的方法结合多种研究手段揭示秸秆还田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实际情况;开展关于秸秆分解整个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研究;以微生物功能群为单位研究秸秆还田对微生物的影响;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长期的观察以研究转基因作物秸秆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的外源菌剂处理过的猪粪堆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首先从北京周边地区的养殖场猪粪、垃圾场中筛选出了9株高效降解有机物的嗜热菌,将其扩大培养,分别接种到猪粪中,堆肥发酵。经发酵完全后。作基肥对一串红进行种植试验,观察其对一串红生长的影响。从株高、叶量、冠幅、根长、叶绿素含量等方面进行了观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出了一串红生长的形态和生理两个主要指标,继而通过此指标来检测了这9种猪粪堆肥对一串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外源菌种处理的猪粪堆肥对在形态方面对一串红生长有较好的影响。其中GX-3菌种在堆肥过程中有利于腐殖酸的形成,从而促进了一串红的形态生长。 相似文献